据界面新闻记者梳理,仅8月4日当天,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便一次性公开了9份保险资管任职文书,其中便涉及国寿投资保险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国寿投资)和民生通惠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民生通惠资产)两家机构的“一把手”获批公告。
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近日组织行业制定了《上海市人身保险银保业务自律公约(2023年版)》(下称“自律公约”)。自律公约中强调了多个“不得”:保险机构须承诺不通过其他渠道及方式变相增加银保业务手续费,坚决杜绝银保“小账”;保险机构不得签署涉及手续费或变相提高手续费的补充协议等。
至此,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2年度现金红利(股息)全部派发完毕。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5家上市险企2022年度合计分红781.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分红额达781.去年,受投资业绩拖累及行业深度转型的影响,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19.上市险企分红方案受盈利情况、股东结构、偿付能力、市场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
8月7日,复星联合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复星联合健康)发布公告称,该公司于2023年8月7日正式聘任曾明光为复星联合健康董事长。复星联合健康最新披露的2023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复星联合健康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3.截至6月末,该公司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进一步降至53.25%,逼近监管红线;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降至106.偿付能力告急的复星联合健康在今年5月也推出了一则增资方案。
除此之外,分红险大发展还有望给人身险行业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中信证券最新研报《分红险:行业健康发展的新起点》就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而分红险却可以实现客户、股东和渠道的利益共赢,推动商业模式健康可持续。从传统险走向分红险是大趋势分红险可以实现客户、股东和渠道的利益共赢,商业模式健康可持续因此,我们认为,分红险有望实现客户、股东和渠道方的利益共赢,商业模式健康可持续。
那么,汽车泡水后,保险公司是否会赔偿?能否理赔取决于车主投保了哪些险种虽然这种事故的概率比较小,但车主仍然需要购买车险以保障自己的权益。“一般购买新车的时候,车主都会购买交强险,但是当汽车泡水后造成损失是不属于交强险理赔范围的,而是属于车损险。”郭金龙指出,汽车在发生泡水等情况后,车主需要购买商业车损险才能获得保险公司的理赔。除了车损险和三者险,郭金龙还建议车主购买意外险和医疗险。
8月9日,深圳比亚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比亚迪财险)披露的2023年二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截至6月末,该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0.49万元,净资产由负转正,为3.相比之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比亚迪财险净资产为-1.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比亚迪财险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为949.
保险,作为自然灾害中一道“看不见的防线”,对降低灾害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支持灾后重建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保财险北分方面也建议,车险综合改革对车损险保障范围进行了充分扩展,原来消费者熟知的“涉水险”已被纳入车损险保障范围,同时车损险也已覆盖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5年来,首批14只养老FOF(亦称“养老目标基金”)皆取得较好的投资收益率,其中成立以来(截至8月8日)最高累计收益率达到53.12%,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22%;14只养老FOF平均年化收益率约为6.从成立以来的总投资收益率看,截至目前,最高的为中欧预见养老2035三年A,总投资收益率为53.12%,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22%;其次为南方养老2035三年A,总投资收益率为51.02%,平均年化收益率为9.
但这些能切实将大量中小险企从利差损风险的泥淖中拯救出来吗?66%非上市人身险企投资收益率不涨反降,渤海人寿仍为负值综合投资收益率普遍改善,但中信保诚、合众人寿等6家险企同比有所下滑2022年上半年有四家人身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为负,但2023年上半年,各家险企综合投资收益率均为正值,平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大型险企相对稳健,中邮人寿投资收益率有所下滑
这也意味着,这15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综合评级是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三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D三峡人寿最新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此前的C降至D。除此之外,还有多家保险公司尚未发布偿付能力报告,也有保险公司的报告中未披露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也有中小险企在报告中提出偿二代二期规则对风险综合评级的影响。
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23年前7月,保险业累计罚单金额1.8亿元罚单中百万罚单频出,数量多达22张,其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保险资金运用、反垄断等成重要监管方向。前7月保险业开出1.8亿元罚款,百万级罚单多达22张今年前7月,保险业罚款金额和罚款数量双双提升。据财联社记者统计,2023年前7月,保险业累计罚单金额1.2023年4月,原贵州银保监局对新华保险贵州分公司开出5张罚单。
“整体来看,我国保险赔款额逐年递增,”在近日召开的《中国保险理赔服务数字化发展报告》(下称《报告》)发布会上,魏丽分析表示,“很多人愿意把这个作为保险对于社会的贡献,即保险业为社会提供了多少保障。数字化率的提高,让保险业在“赔得多”的同时,还可以“赔得快”。在小额赔付方面,不少险企的理赔速度甚至可以达到“秒”级。
5%的预定利率,过高的万能险结算利率,快速增长的银保渠道手续费率,让人身险行业背负了巨大的利差损风险,于是,上半年以来,“降负债成本”已然成为了行业主旋律,监管部门、行业协会多次组织人身险企高管举行座谈会,要求严控负债成本——不仅仅是降预定利率,还包括降万能险保底收益、结算利率,以及银行渠道手续费率。上半年的人身险业,一面是银保渠道原保险保费收入飙涨,一面是银保渠道手续费率快速提升。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养老FOF的市场格局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国养老基金市场规模庞大且需求各异,目前来看,机构改革转型的战略任务依旧相当繁重。个人养老金基金Y份额扩容的同时,即使是年内市场震荡背景下,养老FOF的Y份额基金规模也有突破。某大型公募内部人士也坦言,随着个人养老金业务于2022年落地,养老FOF才获得了专属的业务场景,但是目前由于受到每年每个人1.
业内人士指出,下半年,寿险保费增速或将迎来阶段性挑战,市场或将面临销售疲软的真空期,但长期有利于行业化解利差损风险以及推动产品格局优化,下半年险企可能会在保障类的产品以及分红险上发力。5%预定利率终结及带来的“炒停”,消费者需求集中释放,是上半年寿险保费收入最大的拉动力之一。这体现着,对于中小寿险公司而言,盈利依旧是难题。
而阳光信保则因违规投资设立SPV公司、并利用SPV公司发放委托贷款、编制虚假报表和资料、风险控制不到位、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5项事由被处以240万元罚款,5名相关负责人被警告并处罚款35万元,另有一名工作人员被处以禁止终身进入保险业。虽然罚单体现的是保险业市场行为监管,但更深层次折射了保险监管理念的变化。
证券时报记者根据中保登披露的信息统计,今年上半年,共有12家保险资管公司登记了资产支持计划,合计规模超1500亿元,达到1543亿元,在2022年同期的高位水平上继续实现正增长,并已接近2021年全年水平。上半年,单一产品中有多只登记规模达百亿元。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2021年登记的资产支持计划规模首破千亿,达到1500多亿元;2022年突破3000亿元,增幅接近一倍。
具体来说,目前横琴人寿临时负责人崔望岭和君龙人寿临时负责人徐洪泰都是来自内部提拔升迁,原岗位为总精算师。据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及泰生元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毛艳辉介绍,总精算师除了管理精算部门,也会参与到公司的风控以及费控相关的各个环节流程,在一些经营稳健的险企,总精算师的话语权会占很大权重。
不过,并不是所有公司都踏准了险种盈利变化的周期节奏。从净利润情况看,在所有非上市险企中,盈利大户仍以大中型公司为主。显然,如果完全押宝车险,依靠车险的盈利能力去带动近年来连续亏损的非车险业务,对于整个财险行业来说,要维持2023年的盈利,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在这种形势下,必须要有险种能够站出来,弥补车险盈利能力的潜在下滑。健康险虽然依旧亏损,但综合成本率已降至100.
与之相匹配的,是新能源车险保费也在快速增长。也并不是所有的中小财险公司都在观望中,车车科技CEO张磊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在他的观察中,的确有一部分中小险企可能因为技术、数据、市场等方面的限制而对新能源车险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也有一部分中小险企已悄然进入新能源车险市场,准备抢占战略制高点,但走出马太效应仍然很难。
然而,除去几家上市险企,非上市险企依然是承保亏损的。20家财险公司出现不同程度亏损,且亏损总额达9.对于以一年期业务为主的财险公司而言,一时的亏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持续亏损。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因未严格执行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保险费率、聘任不具有任职资格高级管理人员,被处以罚款60万元;此外,冉崇富被处以警告并罚款9万元,倪剑被处以警告并罚款5万元,杜世奇被处以警告并罚款10万元。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永川中心支公司因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被处以罚款11万元;此外,刘家林被处以警告并罚款1万元;刘京川被处以警告并罚款1万元。
另一名获提拔为副总裁的赵国栋,出生于1967年11月,他于2019年10月出任中国人寿总裁助理一职,并在今年2月接替利明光出任中国人寿董事会秘书。与此同时,中国人寿的两名副总裁刘晖(拟任)和阮琦也均被提名为执行董事。出生于1966年的阮琦现任中国人寿副总裁、首席风险官,并于今年7月起出任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他曾长期任职于中国人寿信息技术部门。
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再度扩容。随着人们养老意识的增强和养老金缺口的加大,个人养老金市场前景广阔,未来很有可能会有更多的险企入围。从现有产品名单来看,入选经营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的险企多为头部险企,这是因为监管部门从资本实力、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对保险公司提出了高标准要求。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对接个人养老金制度的主要保险产品,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也有望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