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保险的“开门红”业务期出现了多重变化,其中之一便是开始尝试主推分红险。从往年主打固定回报的保险产品,到如今开始尝试回报浮动的分红险,这是寿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的尝试。
整体来看,当前行业短期健康险赔付率并不高,近七成险企赔付率不超过50%。对于数据畸形的情况,多数险企在信息披露时作出了解释,如赔付率偏高的和谐健康表示,因公司个人短期健康险业务规模较小,2023年总体保费小于50万元,个别赔案导致综合赔付率异常。那么,短期健康险赔付率控制在怎样的区间是合理的?
对于部分大型保险公司,监管部门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希望其结算利率和分红水平可以在中小公司的基础上,再降低20BP。监管部门强调,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防范利差损风险。业内专家指出,目前监管机构在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保险公司降低负债成本。
3、对业务激进扩张的界定:规模保费增速大于40%将被视为业务激进扩张近年来的监管文件中,多次提到业务激进扩张问题。此次明确定义了业务激进扩张,也体现了进一步强监管的态势和今后的监管思路,对过度激进的业务增速也要进行监管。4、风险公司处置方式:增加市场化重组和实施市场退出
新能源汽车保险监管新规正在酝酿中。新能源商业车险价格差异更大除此之外,谢跃认为行业层面也可做出一些探索,包括,行业协会成立新能源车险专业委员会,聚焦新能源车险;新能源车险专属条款迅速迭代、费率上升空间打开;监管重视新能源车险问题,争取相关部门给予财税支持等。
与此同时,2023年董责险投保端出现下滑,投保公司数量同比下降10%。对保险公司而言,需求不断增长的董责险,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随着董责险的投保率上升,未来董责险的赔付率上升将是大概率事件。
具体而言,今年1月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表现分化:个险系公司大体稳住基本盘,银保系公司受挫暂入调整期。从同业交流数据来看,银保系险企今年1月“开门红”表现普遍不佳。对于部分险企而言,银保业务也有主动调整的必要。
但实际上,新能源车险价格还受出险率、赔付率、保险公司的风险评估及定价能力等因素影响。但新能源车险价格的实际变化则受多种因素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总之,新能源品牌车型的广泛降价可能会对新能源车险价格产生一定影响,但具体的影响程度和趋势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为何合资及外资保险公司的董事和高管薪酬更具吸引力?从整体情况来看,不同险企董监高薪酬情况差距较大,最高者能超过600万元乃至更高,也有保险公司董监高年度薪酬低于50万元。
多位保险经纪人表示,整体来看,产品调整后,手续费有一定程度下降,首年佣金率下调幅度在30%左右,部分产品下调幅度达到50%。首年佣金率普遍下降某保险经代机构经纪人马超(化名)向记者表示,新产品佣金率下调较多,整体在30%-50%。
近七成财险为正5%的有29家;2023年ROE为正的共计51家,在74家财险公司中占比接近七成。2023年ROE最高的是泰康人寿,为16.24%,该公司2022年ROE为16.19%,在非上市寿险公司中排名第一。
进入9月,各地惠民保,即城市定制型医疗险加速更新迭代。为何今年普惠保险实现了“遍地开花”?保险公司应充分认识不同险种的经营风险,做好宣传、运营和理赔服务,共同守护“惠民保”的民生招牌。又是否能复制惠民保的“爆红”?李文中预测表示,未来各地肯定会有更多的普惠保险产品推出,但很难有新的产品实际市场效果和社会效果能够与惠民保相比。
这也意味着,这15家险企偿付能力不达标。险企综合评级是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重要指标。三家险企风险综合评级为D三峡人寿最新一季度风险综合评级结果由此前的C降至D。除此之外,还有多家保险公司尚未发布偿付能力报告,也有保险公司的报告中未披露风险综合评级结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也有中小险企在报告中提出偿二代二期规则对风险综合评级的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不止宿州市,年内各地纷纷上线安责险信息管理平台,旨在打通政府监管、保险机构、生产经营单位等多方的用户数据壁垒。此外,经过为期两年的建设,福州城市安全风险管控信息平台搭建于今年年初已经完成,“安责险”等功能模块也于3月正式上线。平台接连上线,如何利用好这一信息平台,对推进安责险工作产生新的赋能,成为保险机构的一大课题。
以上险企的风险综合评级为C或D类意味着其偿付能力不达标。并新增了交易对手、大类资产及房地产集中度风险的最低资本要求等,导致了保险行业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和综合偿付能力出现普遍下降。因此,去年以来已有多家保险公司通过增资、发债、费用管控等方式提高偿付能力。
5%预定利率的人身险产品要下架了。5%预定利率的人身险产品陆续下架,切换前的热卖成了每次行业内大规模停售产品前必现的场景。8月1日起,依据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意见,普通型产品定价利率不高于3%,分红险产品定价利率不高于2.而“分红年金+万能”账户可能再度成为保险市场热点。
又有险企探路MGA模式。例如原河南银保监局曾于2021年11月下发《河南银保监局办公室关于规范人身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合作方式的通知》,明确叫停人身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以“管理型总代理(MGA)”方式进行合作,认为该合作方式涉嫌虚挂保险中介业务,无法实现保险公司对合作中介渠道的有效管理。
这是我国人身保险领域首次发布行业示范条款。从2004年开始的条款通俗化,到2006年以来的保单标准化,再到2009年的《人身保险产品条款部分条目示范写法》,无论行业如何发展,监管机构怎样改革,保险业在“三化”方面的探索始终在进行,这为示范条款的推出奠定了良好基础。人身险产品通常较为复杂,在保险权益等方面保留一定数量的自定义条款,能够为保险公司设计差异化产品提供空间。
保险机构如何做好消保工作?本期《金融消保零距离》对话中邮保险副总经理、技术总监潘高峰。潘高峰表示,由于保险合同具有射幸性、附和性的特征,保险公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必须体现在产品开发、营销宣传、信息披露、售后服务等全流程。潘高峰表示,在新制度指导下,保险公司在消保工作方面要更加注重以下方面:在“一老一少一新”重点消费者群体的权益保护上,潘高峰分享了中邮保险的经验。
专家认为,从当前险企补充资本的需求来看,下半年会延续上半年的趋势,但更多的是“赎旧发新”,资本补充债的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不会增加太多,主要是由于部分险企可用的发债额度已经用完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科技实验室主任陈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当前险企补充资本的需求来看,下半年会延续上半年的趋势,但更多的是“赎旧发新”,资本补充债的整体市场规模预计不会增加太多,主要是由于部分险企可用的发债额度已经用完。
随着监管趋严,保险从业者“禁入”已经进入了常态化。另据记者梳理发现,这是自今年开年以来第6位被禁入保险行业的从业人员。其中,有4位被终身禁业,2位分别被禁业1年和5年。无独有偶,6月8日,山西有一位原个险代理人因类似情况被终身禁业。除了通过欺诈手段,也有保险从业者因侵占保费被禁业。个别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违法违规被禁业,为阻止事件发生,保险机构也应严格内部管理。
“耗资36亿元收购“易安财险”之后,比亚迪汽车再度拿出30亿元“真金白银”大手笔增资。耗资36亿元收购“易安财险”之后,比亚迪汽车再度拿出30亿元“真金白银”大手笔增资。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汽车为收购“易安财险”曾耗资36亿元,若算上此次增资30亿元,累计拿出66亿元“真金白银”。
随着银行利率不断走低,保险产品的定价利率也面临调整:原银保监会寿险部此前要求保险公司调整新开发产品的预定利率,尤其是传统寿险产品,明确超过3%的将不予报备。“此次定价利率调整不仅涉及增额终身寿险,还有年金保险、两全保险以及重疾险等几乎全部寿险产品,随着老产品下架,公司相关负责人正加班加点筹备推出新产品,以防出现产品空窗期。险企相关负责人加班加点
就6家公司中唯一一家收入不及去年同期的太保寿险而言,交银国际分析师万丽指出,其保费增速不及同业预计主要来自银保趸交保费压降;但6家上市保险公司旗下人身险公司合计保费同比增长4.剩余太保产险、太平产险2家公司保费规模虽不及人保财险、平安产险,但保费增速均达到15%以上,其中太保产险收入854亿元,同比增长15.
5月9日,银保监会官网公布《关于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变更股东的批复》,近日同意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受让易安财险10亿股股份,持股比例为100%。自比亚迪传出收购易安财险的消息后,投资者关心这对易安财险的原股东会有何影响。2022年5月26日,易安财险接管组作出决定,同意易安财险破产重整。2022年6月29日,银保监会作出批复,原则同意易安财险进入破产重整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