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记者韩松辉
从上市险企和同行交易所披露的“开门红”数据来看,龙年伊始,保险业面临转型新局面。
具体来看,今年1月份保险公司保费收入表现分化:个体保险公司基本盘基本稳定,而银行保险公司则遭遇挫折,暂时进入调整期。
分析人士认为,渠道战略是保险公司的长期战略。 虽然近两年监管政策调整对保险公司的战略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从长远来看,注重发展质量的战略转型将更为有效。 同时,保险公司应更加注重发展战略的长期性,保持战略聚焦,长期可能获益更多。
个别保险公司表现相对稳健
个体保险公司业绩相对稳定,这一点在大中小型公司都有体现。 从头部险企来看,中国人寿是今年1月份上市险企中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寿险公司。 1月份实现原保费收入2066亿元,同比增长2.23%。
分析人士认为,个人代理人团队的雄厚实力是中国人寿首月实现“开门红”、稳定保费增长趋势的主要原因。 东海证券表示,经过多年主动改革和被动清理,中国人寿现有代理人队伍在招聘、培训、业务拓展等方面得到升级优化,从而推动产能不断提升。 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人寿人身保险板块月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增长28.6%,意味着团队素质更高。
中小保险公司中,一些高度重视个险布局的公司也尝到了好处。 比如大家人寿自2021年开始试水独立代理模式,期交保费和人均产能大幅提升。 行业交易所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个人保险保费实现快速增长。 此外,长盛人寿、国联人寿等小公司也实现了个险保费的大幅增长。
经纪人队伍发生了质的变化。 分析人士表示,经过两三年的清理整顿,目前寿险行业代理人队伍素质明显提升,高学历、高素质、高生产力的人才比例较上年明显提高。回到过去,浮夸且低质量。 这也是个体保险公司月均产能普遍大幅增长的原因。 个人保险渠道业务质量也因此得到提升,成为保险公司高质量业务的主要贡献渠道。
从行业交易所数据来看,今年1月份银保保险公司普遍表现不佳。
头部保险公司中,从上市保险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可以看出,银行保险业务占比较高的上市保险公司1月份保费收入普遍出现大幅下滑,主要原因是银行保险业务占比大幅下滑。新业务收入来自银行保险业务。 。 这一特点在中小银行保险保险公司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2023年8月以来,银保渠道严格执行“报行统一”的监管要求(即“按规定使用注册产品条款和费率”的监管要求),这是银保受到影响的直接原因业务保费收入。 业内人士表示,一方面,严格执行“银银统一”后,保险公司不得不在产品设计、渠道费投入等方面做出调整,导致部分产品的价格吸引力下降。银行保险产品; 另一方面,银行渠道受成本整体下降影响,保险产品的推广力度有所减弱。
对于一些保险公司来说,也有必要积极调整银保业务。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进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今年一些企业主动缩减银保渠道,因为银保产品本身的预定利率和结算利率都比较高。从长远来看,很多产品可能会给保险公司带来利差损失,所以一些银保业务占比非常高的公司主动进行了战略调整,减少投资和规模。”
提升转型质量,保持战略定力
“开门红”的数据反映了保险公司近年来的转型策略选择。
分析人士认为,保险公司近年来的高质量转型主要分为两个流派:一是注重个险渠道转型,通过打造高素质代理人队伍提高发展质量;二是注重个险渠道转型,通过打造高素质代理人队伍来提升发展质量; 二是重启银保战略,即转向加大公司对银保渠道的投入和培训。
有业内人士认为,保险公司对银保重启策略判断错误。 “去年‘开门红’期间,在‘投机、停售’的背景下,一些企业认为通过积极的银保费投资延续旧的发展模式也能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增长,因此业内一些主体提倡重启银保战略,可能是一种双向的银保新模式。”周进表示,这种模式不可持续,因为这种模式虽然短期内仍可能促进规模增长,但银行保险业务的质量和发展逻辑尚未得到改善。当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时,业务会出现较大波动。
周进表示,保险公司仍需从客户和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渠道、产品和服务的改革,着力提高发展质量。
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个人代理与保险代理渠道未来将根据行业实际情况进行“报银合一”。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个体保险公司要暂时调整渠道策略。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业委员会委员朱俊生表示,在监管政策调整下,保险公司不能简单地转向其他渠道,而应保持战略定力,主动适应政策调整,并完善现有渠道。 发展质量。
中小保险公司需要更多竞争中性的监管政策来提供转型空间。 朱俊生认为,目前互联网保险、个人养老业务、新型保费健康险等经营门槛较高,中小主体参与难度较大。 新的监管环境下,中小主体面临更大的转型压力。 落实竞争中立政策,适当降低经营门槛,允许中小企业参与一些创新业务,并为其转型提供必要的空间。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