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还同时披露了34份私募罚单,涉及10家私募及旗下高管。今年二三月,新登记的私募证券基金均只有1家,旗下均至少2只备案产品。
其中规定,“登记后12个月内未备案自主发行的私募基金,或者备案的私募基金全部清算后12个月内未备案新的私募基金,另有规定的除外”,是协会公示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的情形之一。首批96家私募因此被注销
总市值近1500亿元的CRO龙头药明康德分别于2月2日和3月8日公告,拟以10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价格分别不超过100.9元/股和83.33元/股,回购的股份将全部予以注销并减少注册资本。
今年以来,“永不卖出”的“注销式回购”热度渐起。东财数据显示,年内已有超80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回购上限金额近千亿元,远超上年同期。比亚迪在3月6日宣布,拟使用4亿元资金回购股票,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2月27日,东方财富公告称,公司股份回购实施方案完成,累计回购金额约10亿元。
不过就在渣打私募备案整整一年后,中基协官网显示该机构依公告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成为今年以来第6家“依公告注销”的私募。
A股上市公司“注销式回购”再添新案例!据上证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以注销为目的,实施股份回购的A股公司数量超60家,回购金额达190亿元,其中不乏各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从所属行业来看,实施“注销式回购”的上市公司中,以生物医药行业居多。未来,A股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份激励和注销或将常态化。
去年下半年以来,机构注销公募基金销售业务许可证的情形频频出现。从注销原因来看,13家机构是申请注销获批,剩余2家则是因为前期被责令停止基金服务业务,按照相关规定注销业务牌照。不同的是,彼时原因是华融融达期货自主申请注销。自主申请注销业务资格也去年以来频繁出现。
私募行业加速“扶优限劣”】近两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披露了120余份针对私募机构及相关个人的纪律处分决定书,力度相较之前明显增强。而同时,在“扶优限劣”的大背景下,私募行业清理步伐有所加快,年内完成注销的私募机构已有2300余家,近八成为中基协注销。而同时,在“扶优限劣”的大背景下,私募行业清理步伐有所加快,年内完成注销的私募机构已有2300余家,近八成为中基协注销。在28日注销的174家私募机构中,机构主动注销的仅有1家,另外173家均由中基协注销。
不过,早盘在跳水中交出半导体筹码的小伙伴们要哭了。下跌方面,AI概念股再度大跌,浪潮信息、云赛智联等多股跌停。国产替代逆势爆发CPO概念股领跌,浪潮信息一字跌停,紫光股份闪崩跌停。国产半导体设备板块震荡回升,华海清科大涨近8%。被股东组团减持的龙芯中科开盘一度跌近17%,随即被炒作国产替代的资金拉起,截至午间收盘,收跌10.28日,保利文化复牌暴涨,盘中最高涨71.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至今,私募迎来大“洗牌”,近2000家机构遭注销,较2022年同期数据已大幅增长98.值得注意的是,年初以来多家私募密集离场。截至7月16日,已经有1959家私募注销,仅目前公布的私募注销家数就已占据2022年全年注销数量的88.那么,年初以来私募注销如此密集与何有关?整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稳步发展,对私募行业监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私募未合规运作也是一大原因。在近期的监管函中,频现百亿私募管理人的身影。行业加速出清近年来,私募机构监管趋严,行业新陈代谢加速。相比之下,2022年同期有1208家私募注销,其中仅377家被中基协注销。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一方面,一些私募可能面临资金压力或无法达到预期收益,选择注销。总而言之,私募注销数量大增体现出监管部门正不断加强私募行业规范管理。
近日,深圳证监局发布的《深圳私募基金监管情况通报(2023年第4期)》对辖区机构近期监管情况进行了通报。按照此前明确的“红黄绿”监管分类,截至2023年二季度末,辖区存量3499家私募机构。”深圳证监局在通报中称,针对作为监管处置重点对象的红色机构,深圳证监局将依法通报中国基金业协会,建议采取暂停产品备案、列入异常经营机构、注销管理人登记等措施。
9月1日早盘,液化石油气期货主力延续上涨,今日开盘报5394元/吨,盘中最高触及5483元/吨;截止目前,液化石油气主力涨幅达2.液化气期货实时行情8月31日,液化气期货主力合约收涨2.LPG基本面坚挺,且期现结构上降低了基差,使得期货盘面相对强势。南华期货表示,LPG期货近期持续上涨,有超预期的成份。
私募排排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有业绩记录的82家百亿级私募今年来整体收益为负,正收益占比仅为54.88%,其中多家明星私募业绩靠后。中基协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阳光私募经历了高歌猛进的快速发展期,私募基金管理规模突破6万亿元。
同时,在市场各参与主体的合力配合下,行业“扶优劣汰”更加凸显,私募基金行业呈现出逐光而行、次第绽放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年内发展趋势向好。在取得良好业绩的同时,量化私募基金也在激浊扬清,走向规范健康发展。明星私募基金经理在考验中前行
不过,游戏公司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包括巨人网络、三七互娱、恺英网络、完美世界、吉比特等在内的多家游戏龙头公司相继发布公告,拿出“真金白银”增持回购。五大游戏龙头集体回购增持五大游戏龙头公司增持回购,仅为上市公司增持回购的缩影。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末,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1699家,管理基金数量只,管理基金规模20.61万亿元。今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产品业绩呈现巨大分化。其中,今年1月份,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达1565家,已经达到去年全年注销私募数量的70%以上。
《回购规则》还取消禁止回购窗口期的规定,解决上市公司受制于窗口期无法回购的现实问题,减少回购区间限制。《回购规则》鼓励上市公司形成回购机制性安排,增加“鼓励上市公司在章程或其他治理文件中完善股份回购机制,明确股份回购的触发条件、回购流程等具体安排”的规定。看点五:监管部门鼓励回购注销
12月12日晚间,多家A股公司发布公告,拟将回购股份进行注销,改变了之前拟用于股权激励的用途。多家A股公司回购用途由股权激励变为注销股进行注销。比如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保利发展12月11日晚间发布公告显示,公司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股股份的回购报告书。
虽然朋友所在的公司也不是啥持牌金融机构,但就基金销售业务来说,长期保有量规模也在100亿以上,再怎么也不能算是不赚钱吧。所以现在基金销售机构退出的频率越来越高了,基金销售公司也逐渐开始了洗牌。事实上,途牛基金打算退出基金销售市场早有迹象。“没钱”,成了压倒这些基金销售公司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看得到这些年基金销售公司都开始做一些配套的研究、IT支持。那到底哪些要素可以给基金销售公司加分?
监管公布私募违规典型案例。私募违规典型案例公布。严监管态势下,四季度以来,中国证监会及各地证监局纷纷“出手”,共计发布66张罚单,点名多家私募机构的业务违规问题,其中不乏冠军私募以及百亿规模私募。
较之去年同期,今年由协会注销的私募数量高于主动注销。去年同期注销的私募共计2079家私募,其中主动注销、协会注销的私募分别有1275家、796家。追溯发现,中基协于2017年1月披露的失联私募机构多达106家,豪世资本也在名单之中。
继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增持四大行后,多家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公告,彰显上市公司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证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前期,证监会已就《上市公司股份回购规则》修订稿公开征求市场意见,拟对部分条款予以优化和完善,力求提高上市公司回购便利性、增强积极性,同时从严监管,对忽悠式回购露头就打。
据报道,近日,多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喊话知名雪糕品牌钟薛高,要求“还钱”。据红星新闻,20日,钟薛高回应称:公司正在积极解决相关纠纷,目前运营一切正常,该纠纷由5月起的公司裁员引起。在其小红书官方账号下,也出现了“还钱”、“要赔偿金”的留言。
“近两年的行业退出难度很大,全行业总体退出情况乏善可陈,伴随而来的就是LP失去信心,造成GP(管理人)募资难问题。未来谁会发展得好,是综合实力的比拼,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私募基金行业内,机构需要在募投管退各方面都具有竞争优势才可能实现逆水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