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在行业的强力监管下,“问题”私募正在有序退出。 7月15日,中国基金会协会发布公告称,因经营异常等情况,决定注销正浩(广州)私募证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12家机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同期,另有7家私募公司因无法继续满足管理人登记要求而被注销。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以来私募迎来大“洗牌”,近2000家机构被注销,较2022年同期大幅增长98.68%,占比超过80% 2022年取消数量。有业内人士表示,上述情况与市场环境不佳有关。 此外,一些管理不善、合规性弱的私募公司也将被市场淘汰。
“问题”定向增发加速出清
中国基金会协会连续注销19家私募股权公司。 7月15日,中基协发布公告称,正浩(广州)私募证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江苏润耀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12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经营状况异常,事后未及时通报。已发出书面通知。 3个月内提交符合规定的专项法律意见书,中基协将注销这12家机构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并将上述情况录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数据库。 在公告中,中基协还提醒投资者继续关注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诚信合规情况,审慎做出基金投资决策,并通过基金合同约定的纠纷解决机制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及相关法律渠道。
同日,除上述私募管理人外,另有7家私募股权公司被注销。 中国基金会计协会也发布公告称,浙江慕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7家机构因无法继续满足管理人登记要求,将取消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不少私募股权机构密集离场。 截至1959年7月16日,私募公司已被注销。
与2022年同期的986相比,同比增长98.68%。 仅迄今为止公布的私募注销数量就已占2022年注销总数的88.64%。
从注销原因分类来看,中国基金会协会是年内私募注销的主要推动者,被中国基金会协会注销的私募公司数量达到1594家。 根据公告注销、主动注销的私募股权公司分别为30家和335家。 其中,2023年初,仅1月20日,中国基金会协会就披露了1449家私募股权公司的注销信息,其中1444家由协会注销,5家由私募股权公司主动注销。
同期还有成立不到一年就退市的北京宝母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中国基金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9月2日成立,同年11月完成注册。 但运营仅半年,即于2023年3月注销。中国基金会协会信息显示,其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注销前无产品注册记录。
强监管优化行业生态
那么,年初以来如此密集的私募股权冲销有何关系? 财经评论员郭士亮表示,私募注销数量同比大幅增加。 一方面与市场环境不佳有关。 私募基金的资产管理变得更加困难,无法持续运营。 另一方面,与部分私募机构管理不善、合规能力薄弱有关,上述情况也可能导致其被市场淘汰。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表示,“上述情况从中国基金会协会的“问题”私募常态化有序退出机制的实施,体现了强有力的监管。“问题”背景下私募股权行业生态的优化。
总体来看,近年来,我国私募基金行业稳步发展,对私募行业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根据中基协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4月末,市场私募基金管理人2.23万家,管理产品数量达15.38万只,管理基金规模达20.75万亿元。
随着国家对私募股权行业发展的日益重视,私募股权相关政策和标准也在不断完善。 就在7月9日,私募行业迎来重磅新规,明确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多项注销情况,包括自行申请注销登记; 依法解散、依法撤销或依法宣告破产; 依法追究非法经营等重大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也表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明确了私募基金管理人注销机制,对不具备业务开展条件、不具备业务开展条件的管理人予以注销。涉嫌严重违反法律、法规行为。 “乱”的定向增发提供了法律依据,是构建“有序进入退出、优胜劣汰”的行业生态的重要举措。 这些规定对于震慑违法违规行为、惩治“害群之马”、维护行业秩序、净化市场环境将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郭世良看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将进一步提升私募基金的合规性和规范性,进一步改善私募股权投资业务的发展条件,许可状况员工数量和合规经营能力。 根据要求,私募行业的合规性将进一步提高,行业的“洗牌”也可能会加速。 总体而言,更有利于私募股权的合规发展和健康规范运作。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