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红利主题产品发行虽显火热,但部分资金却没有为之驻足多久。界面新闻记者统计,多只年内刚刚成立的红利主题ETF已经发生大额缩水,有些甚至成了迷你基金。然而,各方一通张罗,用“帮忙资金”博取发行规模优势,在资金撤离后,留下了一地迷你ETF。
公募如何破局“同质化”?虽然业内想出了“基金简称”方法,但因缺乏统一规范,带来了更严重的混乱局面,不仅混淆基金投资者,连基金研究专家也直呼“让人犯晕”。在列举了多家头部公募以“泰和”“兴华”“新起点”等新词取名后,他不禁感慨:“真让人犯晕!
5月23日至5月24日,山东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组织开展“山东省私募基金行业走进寿光”活动。济南市科学技术协会参与该活动。协会会长李文峰介绍了山东省私募投资基金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协会概况,并就私募基金行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进行了交流。
在总经理一岗空缺5个月后,这家万亿级公募终于迎来新任人选。除博时基金外,公开资料显示,年内还有摩根士丹利基金、九泰基金等十余家公募变更总经理人选。十余家公募总经理变更除博时基金外,年内还有多家公募总经理变更。在财经评论员郭施亮看来,公募高管频现变更或与两方面因素有关。
赎回动机多样,不一定是业绩不好比如,上述足额赎回债基中基本能看到机构投资者身影,且个别债基90%以上份额由单一机构投资者持有。“机构赎回债基的动机是多样的,并不一定是业绩不好,也可能是机构自身出于资产配置种类调整或内部资金考核等诉求。
总体来看,前十强券商都是过去的老面孔。在前十大券商排名中,华宝证券则是在4月排名中进入前十。“券商可能也会对基金公司的ETF产品进行挑选,估计ETF行业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这在当下显然不太现实,对于基金公司而言,ETF是需要规模积淀的。
与去年年末相比,货币基金规模增长2.16万亿元,远超其他品种,股票型基金增长3459.87亿元、625.53亿元。基金规模持续增长,新基金发行表现也持续向好。分品种来看,货币型基金是公募基金规模增长的绝对主力。基金规模持续增长,部分得益于新发行基金贡献的增量。
拉长时间来看,今年以来,发布提高净值精度公告的债基已经近200只。“赎回潮”再现”来自某北京公募机构的市场部人士向记者透露,“再叠加如果产品的机构占比较高,那么机构的赎回行为就会引起较大的净值波动。
有公募基金业内人士向记者猜测,富国沪深提前成立,可能是有大机构客户希望尽快成立尽快建仓。有公募基金业内人士向记者猜测,富国沪深提前成立,可能是有大机构客户希望尽快成立尽快建仓。有业内人士向记者猜测,富国沪深提前成立,可能是有大机构客户希望尽快成立尽快建仓,在市场低估值期完成布局,不然基金公司可以慢慢卖。资金看好ETF长期投资价值
近日公募频现大额赎回,5月23日,摩根基金旗下摩根瑞欣利率债发布公告称,5月22日该基金发生大额赎回,经协商,决定提高该基金份额净值精度至小数点后8位,小数点后第9位四舍五入,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5月10日成立,仅仅过去了12天就遭遇了大额赎回。
与财联社此前报道,万亿级规模公募基金公司总经理正式迎新。张东于1994年6月进入招商银行,此前曾于1989年8月至1994年6月在中国银行工作。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博时基金共管理372只公募基金,管理资产总规模逾15475亿元人民币,累计分红逾1971亿元人民币。
协会还同时披露了34份私募罚单,涉及10家私募及旗下高管。今年二三月,新登记的私募证券基金均只有1家,旗下均至少2只备案产品。
在业绩超预期的影响下,5月23日,英伟达股价涨超9%,收盘价创下新高,达到了1037.99美元,总市值高达2.56万亿美元。今年以来,英伟达股价已经实现翻倍,年内涨幅接近110%。
2021年至2022年,公募基金总规模增长的主力军则变为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2022年至2023年,公募基金总规模的净增长是靠货币基金立了大功。如何重获投资者对主动权益基金的信任,是目前公募行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身处热闹中更应保持冷静,ETF的布局不应一哄而上,需要结合基金公司自身业务情况,即便要布局,也应重视差异化。ETF产品或许可以尝试打破成立规模的要求,走向“发小做大”的发展路径。“刚好ETF领域表现比较好,我们也看好后续投资机会,所以就抓紧时间成立了产品。
公募总规模再创历史新高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0.78万亿元。相比3月份,公募基金4月份的单月规模增加1.58万亿元,环比增长5.41%。事实上,全球公募基金规模也在同步增长。“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公募基金规模都在增长,这也体现了公募基金的产品优势。
公募基金规模首次突破30万亿元大关以上机构管理的公募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0.78万亿元。与3月底的数据(29.2万亿元)相比,公募基金规模在一个月内增长超1.5万亿元,与1月底相比,公募基金规模三个月内增长超3万亿元。
具体到开放式基金,规模再创新高至26.95万亿元,其中的股基、债基、货基、QDII基金规模均创新高。货基、债基增量贡献显著除了货基,债基也在4月贡献了4649.87亿元的规模增量,至4月底的6.14万亿元。结合货基、债基的基金份额与规模的变动不难看出,当下资金依然风险偏好较低。
对于一只持有期长达5年的基金而言,在还没满一年的情况下,基金经理就离任,不禁让投资者充满疑问,基金公司对产品的布局以及对基金经理的任职情况,是否有过周全的考量?除了大成基金这几只产品变更基金经理,近期还有多只养老目标基金也变更基金经理。
金融投资报记者注意到,在超长期特别国债受到追捧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布局超长期特别国债产品。除了上述两只基金以外,还有不少基金公司已经在积极上报超长期国债ETF。数据显示,自今年3月19日以来,已经有4家基金公司上报了30年期国债基金,其中既有ETF,也有ETF联接基金。
作为“专业买手”的公募FOF(基金中的基金)年内收益也实现反弹,截至5月22日,超八成公募FOF(只统计主代码,下同)年内实现浮盈。“大类资产配置是FOF的‘杀手锏’,但由于早期基金的资产类别较少,只有股债,另外QDII基金也是近几年才逐渐兴起。
去年四季度,作为基金费率改革的创新型产品,20只浮动费率基金先后成立。2023年7月,基金费率改革启动,此后多只浮动费率基金产品相继获批。从这些浮动费率产品过去半年左右的运行情况看,费率改革效果初步显现。
还有一些中小基金公司股权近年来则被挂牌转让。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中小基金通过增加公司的运营资金为自身发展“输血”,有望补充营运资金、扩大业务规模、强化投研团队等,未来在差异化竞争中实现“突围”。
记者发现,北信瑞丰基金的人事变更比较频繁。在那一波人事变动中,2023年8月15日,北信瑞丰基金的董事长李永东和总经理赵远峰同一日离职。北信瑞丰基金是当前小微基金公司艰难发展的一个缩影。其中一只债券型基金——北信瑞丰稳定收益基金,撑起了公司的大半江山。
对于公募机构而言,将迎来更多投资机会、更多资产配置选择。业内人士认为,随着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二季度公募基金对于国债的配置将有所提升。从超长期国债ETF的申报情况来看,公募机构正在积极布局。多家机构认为,超长期国债ETF及其联接基金是投资者实现高效、安全资产配置的理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