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密集披露2023年业绩预报,踩雷信托产品的信息也随之浮出水面。多家上市公司“踩雷”信托产品上市公司因购买信托产品“踩雷”早已不是新鲜事。不过,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因密集披露年度业绩进而“拔出萝卜带出泥”。为何多家A股上市公司会频繁“踩雷”信托产品?
5月24日晚间,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轩竹生物”)终止科创板IPO申请。回顾轩竹生物的科创板IPO申报进程,要追溯至2022年5月4日。此次轩竹生物终止申报科创板IPO,可从四环医药披露的相关公告获悉原因。
2月5日,证监会上市司召开座谈会,就进一步优化并购重组监管机制、大力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征求部分上市公司和证券公司意见建议,并就市场关切的热点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与之相匹配,坚持“申报即担责”、“一查就撤”休想“一走了之”等频繁出现在监管的表态中,一些仍处于IPO阶段的企业及其保荐机构陆续收到监管罚单。如今,主动撤回IPO材料的思尔芯案,被定为欺诈发行并合计罚没1650万元,更是彰显监管对于IPO造假的严惩不贷。
2月23日晚间,东吴证券公告称,因独董聘任流程不规范,东吴证券及时任董事会秘书杨伟被上交所予以监管警示。这是去年9月《独董办法》施行以来,首家因独董聘任流程问题被罚的上市券商。东吴证券董秘领罚单
根据目前的发行安排,下周无新股申购。自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提出“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以来,这是首次出现整个交易周无新股上市、无新股申购的情况。根据目前的新股申购信息,下下周一(3月4日)将有2只新股申购。此后,新股发行数量逐步减少。与此同时,终止IPO的公司数量呈现明显增加态势。
此外,吴清还就多措并举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等热点话题回应了媒体关切。前一段时间的市场波动再次暴露出一些深层次问题,值得深思。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就此,吴清回应媒体提问表示,这正是证监会当前全力去做的工作。极端情形该出手要果断出手
A股上市公司“注销式回购”再添新案例!据上证报记者梳理,今年以来,以注销为目的,实施股份回购的A股公司数量超60家,回购金额达190亿元,其中不乏各行业细分领域龙头。从所属行业来看,实施“注销式回购”的上市公司中,以生物医药行业居多。未来,A股公司回购股份用于股份激励和注销或将常态化。
对于现场检查,本次增加了不提前告知直接开展检查的机制(即业界俗称的“飞行检查机制”),受访的投行人士对此评价称“极具震慑”。五是大幅提高对拟上市企业的随机抽查比例和加大问题导向的现场检查力度;
3月18日,8只中证集体上市,上市首日成交活跃,成交额合计超60亿元,再加上此前上市的摩根、平安旗下两只中证,10只中证当日总成交额64.35亿元。其中,大成基金的中证基金以13.05亿元的成交额居首,换手率高达64.79%。
从发行数据上看,本月上市的新股平均发行价近24.1元,低于年内上市新股均值(28.1元),首发市盈率近26.9倍,稍高于年内新股均值(26.0倍)。新股上市频率下降,11股年内首日翻倍从这些新股首日表现来看,11股首日上涨翻倍,占比整个上市新股的近四成。
实际上,对于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来说,今年一季度新股发行数量与募资金额双双大幅下降这是好事。毕竟对于A股市场来说,有必要告别以疯狂发行新股为标志的初级发展阶段。也正因如此,A股市场这种初级发展阶段显然不能继续下去了。
IPO审核规则新修订来了。值得一提的是,深沪交易所还严格申报间隔期要求,其中新增规定对于“一查即撤”“一督即撤”的项目,要在监管层决定终止之日起6个月后,才能重新申报IPO,避免“带病”多次申报。同时,征求意见稿还新增“一查即撤”“一督即撤”,可能存在“带病闯关”企业的申报间隔期规定。
4月12日,全市场首批跟踪中证A50指数的ETF上市满月!首批中证上市“满月”摩根、平安旗下两只中证于3月12日率先上市,成为首批上市的中证。截至4月11日,10只中证上市交易以来总规模整体缩水17.21%。具体而言,首批上市的摩根、平安旗下的两只ETF规模稳中有增。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本次专项行动旨在从增强聚焦主业意识、提高创新发展能力、提升信息披露质量和强化规范运作水平等四大方面推动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落实以投资者为本的理念,着力引导上市公司强化投资者回报意识。
券商中国记者获悉,目前北交所新代码号段的测试工作已经完成了2轮,最近的一轮在3月15日已经测试结束。预计3月份还将有一次全网测试,新代码或最终在4月份上线。券商中国记者获悉,截至目前,北交所启用新代码的技术系统测试工作已经完成了两轮。
近日,又有五家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发布公告,披露踩雷信托产品相关信息。上市公司“踩雷”信托产品并非个例,并且随着年报季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披露踩雷信托产品的情况。但在2023年有67家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规模已增至208.73亿元。
2023年6月15日,科利德的科创板IPO获得受理,并于7月11日进入问询阶段,7个月后IPO终止,成为龙年首单半导体IPO终止案例。数家半导体IPO“卡壳”问询阶段超过半年除了已经终止的半导体IPO,部分拿到批文或是停滞在问询阶段的半导体IPO,已经数月未更新过进展。
“帮忙资金一般上不会上市立刻撤出,大部分至少持有几个月,甚至1年。值得关注的是,3月12日上市的两只产品,在经历了两个交易日的份额出逃后,目前份额都有所回升:截止3月19日,平安中证份额为19.52亿份、摩根中证份额为15.94亿份。
4月12日,在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三地交易所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自2024年5月1日起实施。
近日,又有五家上市公司在A股市场发布公告,披露踩雷信托产品相关信息。上市公司“踩雷”信托产品并非个例,并且随着年报季的临近,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披露踩雷信托产品的情况。但在2023年有67家上市公司购买信托产品,规模已增至208.73亿元。
在2月19日下午,证监会主席吴清率队前往银河证券金融街营业部,与十多名个人投资者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座谈地点的银河证券金融街营业部是一家老牌营业部,1994年5月正式开业,至今已经三十年时间,曾用过工总北证、华融信托北京证券营业部、银河证券北京月坛营业部等名。
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表示,推动设立10亿元的广州海科新基金是做好广州“科技金融”大文章、活跃广州资本市场、落实广州市政府与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重要举措,将有利于引导各类资本投向我市科技创新、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领域,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运动品牌第一股,曾身披“中国鞋王”美名的ST贵人(,贵人鸟)即将退市。2014年1月登陆资本市场的ST贵人,曾是A股市场首个运动品牌,上市之初一度收获二级市场热捧。在沦落至退市前,ST贵人已不再是当初的贵人鸟。
今年以来,“永不卖出”的“注销式回购”热度渐起。东财数据显示,年内已有超800家上市公司披露回购计划,回购上限金额近千亿元,远超上年同期。比亚迪在3月6日宣布,拟使用4亿元资金回购股票,用于注销以减少注册资本。2月27日,东方财富公告称,公司股份回购实施方案完成,累计回购金额约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