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从退保方面,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不仅该退不退的退款、逾期退款、错误退款等引来消费者投诉【进入黑猫投诉】,“将被扣除60%”退保,且购买前未说明退款情况。” 会被扣除60%”、“客服没有打电话到位通知,我也不知道中途退保会带来什么损失。”这样的退保投诉并不少见。
“我妈妈在银行办事的时候,被银行的保险公司工作人员拉到一边,提醒她,银行存款利息低,还有保险业务,利率比银行还高。”随后,对方给我妈买的保险,要求每年缴费2万元,缴费五年后,可以收到10万多块钱,现在又到了第二年缴费的时候了,我妈是“急需用钱。退保时,她发现只能退还8000多元,无法全额退费。” 有消费。 记者无奈地告诉记者,上述保险公司的业务人员只解释了五年缴费总计10万元,并且过程中可以随时退保,但没有解释如果在此过程中退保的保单,只有不到一半会被退还。
车主买了车后,为爱车购买保险是必不可少的。 购买保险后,如果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事故或其他损坏,可以通过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来减少损失。 然而,在理赔方面,不少车主表示,自己的经历并不好。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车险理赔投诉主要包括理赔慢、理赔金额争议、理赔被拒、服务态度问题、手续繁琐等。 以拒绝理赔为例,在某些情况下,保险公司可能会拒绝车主的理赔申请。 这可能是因为保险公司认为车主的申请不符合保险条款,或者是欺诈性的。 但车主可能会觉得保险公司拒绝赔偿的理由不充分或不公平,从而引发投诉。
退保、车险纠纷相关投诉量居高不下,车险理赔一度成为车险纠纷的主要对象。 从监管机构6月份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保险消费投诉报告来看,涉及人身保险公司的投诉中,退保纠纷有3895起,占比26.3%。 涉及财产保险公司的投诉中,机动车保险纠纷3603起,占比31.6%。
如何做好“基础”工作?
从宏观因素来看,保险退保和车险理赔两大领域投诉量居高不下,与保险行业规模较大、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不无关系。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忠表示,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二保险大国。 人寿保险业务和车险业务主要是个人业务。 面对众多消费者,保险业的发展必然带来保险纠纷。 以及投诉的增加。 与此同时,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保险公司的服务和理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他们不满意,他们也容易抱怨。
退保、车险理赔两大领域投诉量高的背后,李文忠认为,除了保险销售和理赔行为不规范外,普通消费者保险知识匮乏、服务不到位也是诱因,一些消费者恶意投诉 还需注意足额退保、诈骗保险获取不当利益等行为。
“赔付满意度不高,一方面是保单设计的问题,各个公司推出的保险产品赔付严重程度不同,同一种疾病在不同公司、不同保单(甚至不同保单)的严重程度也不同。句)不一致很容易引起舆论。” 因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谢元涛建议增加更多标准化格式条款。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在薪酬本身上下功夫。
谢元涛进一步表示,总体来看,国内理赔时限已经很短了。 关键是理赔温度和主动理赔还有提升空间。 例如,航空意外保险要求客户自行取证。 其实在保险科技下,是可以由系统触发的。 治本之策,关键在于推广和推出保险产品、规范保单条款。
完善内部管理、优化服务流程、加强自律机制建设是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重要途径。 李文忠表示,首先保险公司需要加强内部制度建设,规范销售、退保、理赔行为,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优化业务流程和服务质量。 ,维护消费者利益。 其次,要加强保险基础知识的普及教育,让普通消费者拥有更多的保险知识,对保险有更准确的认识。 三要加大对恶意退保、保险诈骗行为的打击力度。
目前,各地正在持续加大对保险公司退保、还款领域的监管力度。 例如,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浙江监管局督促保险公司进一步完善退保退费、车辆全损理赔等内部制度,规范业务流程管理。 车险理赔方面,在妥善处理车险理赔纠纷方面,广东省湛江市提出建立理赔质量错误追究制度,严格管控理赔错误率,处理故意犹豫不决行为在赔偿、扩大超额定损范围、配件价格等方面,工时费过高导致赔偿金额过高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需要关注的是,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一直是监管的重点。 2020年出台的《银行保险业消费者投诉处理管理办法》明确提出,保险业消费者投诉处理要坚持合法合规、便捷高效的原则,标本兼治,以及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如何回到安全的基础?
保险业通过分散风险、提供经济安全网、维护市场信心和社会稳定等多重机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个人、企业和社会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
但近年来,一些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未能充分实现保险的基本功能,导致业务方向出现偏差。 、过度参与资本市场运作而积累大量风险。
“首先,一些保险公司在销售保险产品时仍然过分强调投资收益,忽视保障功能,简单地将保险产品与投资、储蓄产品进行比较。其次,一些创新的保险产品实际上违背了保险的基本原则,并不是真正的保险产品。”第三,保险产品销售、保险理赔等环节的操作不规范、不透明,也影响了消费者对保险的正确认识,无法感受和体验保险。保险的好处很好。保障功能。” 李文忠分析了回归担保本源需要面对的问题。
此次提到的推动保险公司回归本源、凸显保障功能,在业内人士看来,是对保险业本质和初衷的回归和强调。
为推动保险业回归本源、稳健运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和公众,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其中,今年9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将剩余期限10年以上的保险公司未来盈余比例纳入其中核心资本的比例从目前的 35% 限制开始。 提高至不超过40%,鼓励保险公司开发长期保障产品。
对于回归保障本源面临的挑战,谢元涛认为,保险名为保,强调保险保障功能,弱化金融融资功能。 但长期保险具有现金价值,难以回避其金融本质。 然而,财产保险很少具有金融属性,并且在降低风险方面具有优势。
当前,降低风险已成为保险业的关键词,也是财险领域的重要方向。 隐性风险和风险损失减少的背后,全社会对保险业发挥风险管理作用的期待日益增强。 今年上半年,世界各地灾害频发。 7月以来,我国多地遭受台风、强降雨袭击。 截至8月初,保险业预计损失已超过数十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保险业作为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体系和平台,必须更加主动地融入国家灾害管理和社会风险保障体系,以服务实体经济、保障社会稳定为己任。推进风险降低服务的出发点和目标。 观点。
李文忠认为,保险业要想回归保障功能,首先要正确认识风险保障与投资的关系,不能简单地将保险与其他金融产品的收益进行比较; 其次,要规范保险销售、理赔等服务,增强透明度; 第三,保险产品创新必须符合保险的基本原则,不能偏离初衷和本源。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