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不久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明年积极财政政策时提出,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
减税降费是帮助企业纾困的直接有效手段,是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近年来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及以后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本上每年(除2022年)都会对减税降费作出新的安排,但这是近年来首次提出“结构性减税降费”。提及。 上一次明确提及结构性减税降费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在2015年。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田志伟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所谓结构性减税降费,是指集中减税降费,更多的是减税资金将用于国家发展所需的突破。 明年将重点关注的技术创新、制造业发展等领域。 除了减税降费之外,还可能包括对部分行业的增税。 2009年以后,关于结构性减税降费的学术研究文章明显增多。 这不是一个新的想法。 近年来,减税降费包容全面,减税降费规模较大。
“随着近年来减税降费,我国宏观税负已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财政压力较大的弊端逐渐显现。 因此,不再适合普惠性减税降费。 重点应放在结构性减税上。”田志伟说。
广东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结构性减税流行起来,即税费要么减,要么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后,中国进入全面减税降费。
罗志恒表示,中国连续十多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长期实施,宏观税负逐步下降。 财政空间仍在,但总体情况在持续收窄。 此次“结构性减税降费”再次被提及。 未来减税降费要注重效率和效益,以结构性减税降费为重点,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制造业等领域,有利于稳定宏观税负。 ,防止因减税降费导致债务规模过快上升。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2013年至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缴将超过14万亿元。 其中,2022年新增减税降费将超过4.2万亿元,2019年、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将超过2万亿元。 今年前10个月,新增退税减税约1.66万亿元。
近年来,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对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创新活力、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居民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
例如,保定龙骏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高分子环保复合多层防水材料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财务总监黄永占表示,今年以来,在税务部门的指导下,公司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66.09万元,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36.77万元。 这些免税不仅为企业节省资金,还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让企业在相关技术领域保持领先。
事实上,近年来,近两年的减税降费政策除了普惠、规模之外,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率,结构性减税特征更加明显。
比如,为保民生、就业,近年来减税降费明显受到小微企业青睐。 小微企业增值税、所得税减免政策多、力度大。 今年,多项优惠政策得到延续。 为支持企业创新,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扣除比例提高至100%,对集成电路、工业主板企业进一步提高至120%。
当然,也有少量的增税措施或税收优化政策。 例如,为完善消费税制度,维护公平统一的税制,更好发挥消费税引导健康消费的作用,将于2022年11月对电子烟开征消费税。支持新能源企业发展,国家未来四年将继续对新能源汽车提供总额超过5000亿元的汽车购置税免征优惠,但力度将逐年降低,并推出免征政策限额将更加注重政策公平性。
减税降费为何从全面性、普惠性转向结构性? 这与减税降费、保持财政可持续性的效果下降有直接关系。
罗志恒表示,近年来,我国持续实行大规模减税降费,有效减轻了企业和居民负担,改善了市场主体现金流,促进了技术创新,有效提高了企业和居民的生活质量。市场主体的风险抵御能力。 但近年来大规模减税降费的效果持续减弱,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减弱。 比如,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和居民信心不足,减税降费后,一些企业仍不敢大幅增加投资,居民也不敢增加消费。 其结果是减税降费不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 。
他认为,减税降费等收入侧政策传导链条较长,需要通过企业、居民等市场主体的行为发挥作用。 这可能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政策不一定完全有效。 这在经济低迷时期尤其明显,此时市场主体的行为本质上是紧缩的。 因此,支出政策可以起到更直接的作用,无论是支持投资还是支持消费,都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受近年来大规模减税降费影响,财政收入受到明显影响。 2022年,我国小规模宏观税负(税收占GDP比重)将下降至13.8%,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处于较低水平。 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未来不断提高政府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国家近两年明确提出稳定宏观税负,而不是像以前那样降低宏观税负。 这也使得未来的减税降费注重结构性方面,有的增加,有的减少。
今年下半年,我国延长了数十项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大部分将延长至2027年底。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上述安排下,明年还会有新的税收政策吗?
罗志恒认为,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草案的表述以及目前已落实的减税政策来看,并没有提及“新增”等字样,所以明年主要以落实现有的减税降费为主。减费政策。 有关部门将更好地将政策送到家门口,降低企业享受政策的门槛,提高企业的获得感,避免出现一些地方政府“税不够、费不够”等弱化减税效果的现象。弥补”。 当前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的减税支持主要涵盖所得税、增值税等,涉及多个方面。
在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方面,未来税收政策还有哪些优化空间? 一些专家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普华永道中国负责行业发展和税务策略的合伙人李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今年针对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出台了相关税收支持政策,比如集成电路、工业主板、先进技术的应用等。制造业。 新增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政策等。接下来,是否有新的相关优惠政策,业界将密切关注。
“比如,对于科技企业、制造企业购买用于研发的大型机械设备,是否可以适当扩大进项税额加计扣除,合理提高用于研发的机械设备的加计扣除比例? 鼓励科技企业、制造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 是否可以适当扩大现行增值税即时退税优惠政策的范围。 对于集成电路企业等重点科技领域,与软件企业现状类似,现行增值税退税政策范围可适当扩大。 这就是退出政策。”李军说。
他表示,技术生产型企业的研发活动和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会产生巨额进项税额抵扣,增加了企业的财务压力。 我们建议保持增值税退税制度的规范性和便利性,帮助有条件的技术和生产企业优化现金流,更好地生产经营。 此外,建议考虑适时适当开展将贷款利息纳入一定范围内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的试点,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有利于降低技术和生产企业的增值税成本。
田志伟认为,发达国家普遍采用高强度的专利和税收优惠制度来鼓励国内企业提高创新产出质量。 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制度和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制度可归为专利盒制度,但这两项优惠范围较窄,优惠力度较弱。
“建议首先考虑将软件产品和嵌入式使用收益纳入技术转让优惠范围,将嵌入式知识产权限制为发明专利,以鼓励我国优质发明专利快速转化和应用。其次,我国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税率将降低至7.5%,增强我国专利盒制度的竞争力。 田志伟说道。
他还建议,我国现行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办法应从研发增量和研发强度的角度考虑,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准确性。 例如,对研发投入增长快、研发投入强度高的企业,允许享受更高的加计扣除比例。 通过差异化、精细化的研发税收优惠,带动企业研发投入总量、投资结构、投资增量、投资强度并上。 此外,加大人才税收优惠力度,充分激发人才提升研发创新能力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