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2023 年 7 月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 也是疫情过后全面恢复发展的一年。 社会基本面稳定向好,但国际形势依然复杂多变。 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指出,必须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确保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和各类风险可控。 这就要求不良资产行业在盘活资产、提高价值转化、增强流动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1999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我国不良资产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是不良资产规模持续上升。 原银保监会数据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连续11年增长,商业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总体呈增长趋势,超过4 2022年首次突破万亿元; 二是政策环境更加宽松。 银保监会62号文件、财政部54号文件、国务院19号文件等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不良资产处置和处置。以多种方式鼓励创新。 三是市场竞争加剧。 我国目前拥有5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59家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国内外投资机构和数百个交易平台。 经济形势变化,投资风险加大,不良资产处置周期拉长,对效率要求更高; 四是不良资产处置日趋复杂,专业分工不断细化。 单一资产处置机构很难覆盖所有环节。 市场渠道整合的需求逐渐增加。
面对这样的变化,对于不良资产行业来说,既是发展机遇,也是使命挑战。 迫切需要整个行业参与者转变观念,务实创新,提高整个行业的水平和能力,用新理念寻找新途径,寻找新机遇。 这个方法是符合新时代的。
5月31日,“2023中国不良资产春季论坛”在北京举行。 论坛围绕2023年中国不良资产市场供给结构变化与趋势、机遇与挑战等话题,重点关注不良房地产、违约债券、个股资产等话题。 不良贷款、信托视角下的不良资产商机等。本文对论坛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
站在2023年的时间点,回顾中国不良资产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基本上是十年一个周期。
自1999年中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中国不良资产行业经历了两个完整的发展周期,目前中国不良资产行业已进入新的发展周期,而2023年是这个周期的元年。新的周期。 中国不良资产行业的三个周期实际上对应着中国的三个经济周期。 在不同发展周期,不良资产行业在市场供给、市场主体、处置方式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变化。
(一)第一周期(1999-2012年)中国不良资产行业的形成
1999年以来,随着四大金融管理公司(AMC)的成立,开启了中国不良资产行业的“坏账银行”模式。 AMC主要承接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我国不良资产行业已初具规模。 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标志性事件,如2003年的华融亿宝项目,这是当时国际投行在中国不良资产市场投资的第一个大型资产包,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国外同行。 我国随后开发了不良资产二级市场。 当时很多机构和个人涌入这个行业,其中包括外资和民间资本。
2003年以后,不良资产市场开始火爆。 2004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从政策性“坏账银行”转型为具有商业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通过竞争收购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2008年,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转型为金融控股集团,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基本完成; 受次贷危机和我国财政、货币、信贷政策影响,新一轮不良资产热潮正在酝酿。
回顾1999年至2012年,中国经济保持GDP每年10%以上的高速增长。 在此经济背景下,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持续快速下降,从2000年30%左右的峰值下降到最低1%以下。 因此,从2008年到2012年,中国的不良资产行业其实比较平静,不少玩家退出了市场。
(二)第二周期(2013-2022年)不良余额和不良率持续上升
2012年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 GDP增速从2013年的7.7%下降到2019年的6.11%,剔除三年疫情期间的异常波动,GDP年均增速在7%左右,经济正在减速。 反映在不良资产上,不良贷款率自2013年以来不断上升,最高时接近2%。 与不良贷款总量的不断扩张相对应,不良资产的绝对数也发生了较为剧烈的变化。
为化解地方不良资产快速增长的局面,弥补四大国家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处置覆盖面窄、效率低的短板,原银监会、财政部等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多项针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政策。 2013年,市场开始复苏,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进入不良资产市场,开启了中国不良资产行业的第二轮周期。
2013年,原银监会发布《关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批量收购处置金融企业不良资产资格认定条件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45号) ,标志着第二个周期的开始。 文件鼓励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并明确提出鼓励民营企业参与。 45号文发布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迎来审批热潮。 2014年至2016年,共有26家地方AMC获得银监会批准,地方AMC进入蓬勃发展期。
2016年后,为应对不良率上升和各地化解不良资产的需要,监管部门适时出台了相关政策。 2016年10月,原银监会下发《关于适当调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相关政策的函》(银监办函[2016]1738号),放宽了《非银行业大宗转让管理办法》。省级人民政府原则上可以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允许确有意愿设立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省级人民政府。 文件下发后,又有27家地方AMC获得银监会批准,形成四大性AMC和地方AMC并存。 虽然两者的功能基本相同,都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但在初步探索阶段,监管限制了地方AMC的业务领域,地方AMC很难突破地域。在此期间开展业务受到限制。
2018年“赖小民事件”折射出国有AMC转型为金控集团的风险。 四大AMC开始回归主营业务。 资产投资公司AIC相继成立,作为债转股实施机构。
2020年,银河资产开业,中国形成了以五大金融AMC+地方AMC+AIC为持牌机构,市场化主体为补充的新产业格局。 在此期间,监管加大了对地方AMC的支持力度,逐步放宽对地方AMC的地域和业务类型的限制。 同时,银行部门AIC也参与不良资产处置。 与AMC专注于不良资产的多元化综合金融服务相比,AIC专注于债转股及相关债务收购与处置、投资与融资。 ,与当地AMC相关业务重叠。
回望过去,第二轮周期的十年是我国不良资产行业和市场不断繁荣发展的过程,同时也经历着一个磨练的过程。 2020年新冠疫情来袭,世界经济开始进入衰退期与中国经济复苏期恰逢,不良资产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三)第三周期(2023年至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成立
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成立,标志着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行业进入新的发展周期。 总局拟通过强化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监管要求,提高不良资产识别标准和透明度; 提高处置效率,降低财务风险; 加大对金融机构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避免不良资产进一步积累。 同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暴力催收行为,遏制不良资产蔓延和恶化。 通过这一系列安排,有望实现更加高效的不良资产处置,降低金融风险,推动市场更加高效地配置资源。 新周期中,中国经济将进入中速高质量发展新常态。 预计未来十年,我国GDP增速将稳定在5%左右,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将保持在2%以下。
二
不良资产市场供给结构变化
目前我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相应的不良贷款率并不高,未来一段时间不良贷款率很有可能维持在2%左右。未来。 但不良资产市场的供给结构在不同周期发生了变化。
(一)第一周期(1999-2012)股市,本期消化
现阶段不良资产供给的主要来源是1999年之前历史积累的存量,总计约10万亿元。 在当时的环境循环中,经过十年的快速消化,在第一个循环结束时就基本完成了处置。 事实上,早在2008年,行业就通过收购四大AMC一级市场或二级市场的消化处置,完成了近20年积累的不良资产收购。 因此,2008年行业遭遇资产短缺,市场上几乎没有可供交易的标的。
(二)第二周期(2013-2022)增量市场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2008年,中国为应对次贷危机实施了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4万亿元带来了大量的投资,在这个过程中也形成了一些不良资产。 因此,第二周期出现的不良资产几乎全部是本期新增增量。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三年间,不良资产年均增量超过3万亿元。
现阶段,银行体系大部分以核销的形式处置不良资产,但所谓的核销并没有真正消化,十几万亿的不良资产仍然残留在金融体系中。 因此,第二周期的形成主要是增量式的,但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3)第三周期(2023年至今)未解决的库存增量具有吸引力
第三周期的市场供给将是增量与存量并存的时代。 尽管银行正在加速处置不良贷款,但这并没有体现在不良贷款一级市场的转移上。 预计在原有急需处置的10万亿存量基础上,未来三年每年将增量供应3万亿。 我国不良资产处置数据将持续较高,未来增量潜力巨大。 预计到2025年,市场上将有约20万亿不良资产待处置,约占银行贷款余额的10%。
随着供给结构的变化和供给的扩大,在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我国不良资产市场必然会逐渐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资产价格将会下跌,投资者回报也将趋于下降。正常化。
三
不良资产绩效变化
第一个周期主要是损失类,可疑类为主。 当时大量不良资产是国有企业贷款,是经济结构调整造成的。 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债务主体已经不存在,所以基本上以损失类为主。 许多不良资产的价格大约有10%的折扣。 购买价格低廉,投资者收益巨大,因此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第二周期,市场竞争加剧,资产价格上涨,投资者风险加大,不良资产供给以可疑资产为主,几乎没有损失资产。 在此期间,不良资产价格折价超过20%的情况频频出现。 当时是卖方市场,买方只能通过价格竞争来获得资产并不断抬高价格。 因此,第二周期的价格比较高,投资者的风险也比较大。
第三个周期,资产核销再次出现,价格回落。 随着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库存和供给都会增加。 经过上一轮经济的洗礼,会有大量的资产核销,所以价格肯定会下降。 市场上的高价包包将会越来越少,投资者的收益也将趋于常态化,从而吸引投资者回归市场。
四
不良资产市场主体变化
第一个周期(1999-2012年),一级市场主体相对较少,一级主体基本较强,四大资管公司主要通过政策配置获取资产,竞争相对同质化,二级市场几乎没有规模转型的主题。
第二周期(2013年-2022年)主体发生较大变化,培育出许多知名机构。 一级市场主体多元化,从四大AMC到五大AMC,从仅有全国性AMC到设立地方AMC和债转股机构AIC。 随着一级市场主体不断增多,二级市场也日趋活跃,一些大型投资机构已形成,但仍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以优先、次等结构性合作为主要手段。主流。 就是规模的资本能力。
第三周期(2023年至今),现阶段市场主体相当丰富,但模式需要创新。 因此,可以在原有播放器的基础上改变模型。 一级市场将放弃同质化价格竞争,转向主体兼并、集中筹划。
从趋势上看,未来政策性主体以价格竞争作为不良资产一级市场唯一竞争手段的市场格局将被打破。 与此同时,二级市场原有的依靠融资能力按优先顺序和劣势结构形成的规模优势也将发生相应变化。 面对越来越多难以处置的不良资产,单纯的募资能力已经无法实现规模和发展。 形成标准化模式,组建规模化基金,委托具有处置能力的专业机构进行投资。 新周期将出现以交易撮合为核心竞争力的专业化服务商,这是前两个周期所没有的,是从无到有的模式创新。
同时,需求端也会在市场主体的引导下发生变化。 不良资产市场将由专门机构参与的市场发展为多种主体参与的市场; 从最初的纯粹投资、交易目的转变为满足需求主体的消费目的。
五
处置变化
随着市场主体的变化,第三周期,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也在发生变化。 不良资产的处置手段实际上是一个积累和演变的过程。
第一个周期,行业主要积累信息对称能力和以挖掘财产线索、运用司法执行为主的法律专业能力。 届时,谁能获得完全对称的信息,谁就能在价格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 同时,只要法院能够协调一致,提高处置效率,就可以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回报。 所以,当时的不良资产行业需要劳动密集型、寻找线索、需要有法律专业背景的人员。
第二周期,行业积累了以跨期资源配置和利用破产重组为主的融资能力和资产整合能力。 因为现阶段债务人规模越来越大,债务处理的方式方法也越来越复杂。 原有的“三击一拍”模式已经不足以解决第二轮不良资产问题。 因此,行业需要资源整合能力,能够有效整合破产重组、债务重组等相对复杂的业务。
进入第三个周期,在上述能力积累的基础上,要能够建立专业化不良资产市场的商业化能力和交易撮合能力。 目前大量的不良资产实际上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因为它们的信息不够透明、不易获取,因此无法吸引真正的投资者。 只有将资产商业化,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 而这种商业化能力需要专门的市场来培育。 同时,特殊不良资产市场必须具备交易撮合能力。 这种匹配能力并不是简单地将买卖双方的信息对称给对方,更多的是让商业化的不良资产在交易过程中能够被了解,同时能够解决不良资产的问题。不良资产的非标准化问题,最终促成以最合适的价格进行交易。
商业化能力和交易运营能力是第三周期市场主体需要重点关注的能力。 这两项如果得不到充分发挥,就无法顺利淘汰,就会形成不良资产的不断积累,从而形成系统性风险。 系统性风险的缺失是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从私营部门到政府的一个问题。 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现实的需要。
不良资产行业是一个反周期行业。 经济形势越好,不良资产行业就越低迷; 反之,当经济走弱时,不良资产的投资机会就会更多。 金融机构作为市场主体,应充分利用不良资产行业的逆性和经济周期发展的特点,着力解决不良资产问题,更有效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发展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一)经济低迷时期财政货币市场政策对经济刺激作用有限
1.主体行为偏离政策预期
通常人们更关注财政和货币政策如何平滑经济周期的波动。 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各国实践中均存在局限性,效果不够明显。 比如,当经济不好的时候,一旦政府释放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的信号,消费者就会从信号中感知到经济周期处于下行区间。 从规避风险出发,大多数人会选择减少支出、减少投资,而这种行为与政府的本意背道而驰。 因此,政府的措施越强,恐慌就越加深,从而削弱政策效果。 另一方面,财政、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的过程中也难以把握。 有时他们会用力过大,但压力越大,资产价格就会越高。
2. 弥补不足
不良资产的积累本来就限制了金融机构增加贷款的能力。 加上审慎的管理考虑,贷款将发放给更安全的实体。 主体也会受到过度贷款及其资金成本的拖累,货币政策的效果将会减弱。
3、财政政策对创新企业支持力度不够
积极的财政政策往往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而对创新产业的支持不足。 减税政策对盈利正常的企业更有利,对陷入困境的企业帮助不大。
(二)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政策可以弥补财政和货币市场政策的缺陷
1. 政策一致
不良资产处置政策是一致的,始终致力于解决不良资产存量问题,降低不良率和不良余额,不会像不同经济时期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样循环环境。 。
2、信号隐藏
金融不良资产处置政策信号并不明显,在经济周期现阶段不会传达政府意图。 不会再担心被拉进陷阱,也不会侥幸被抓到手。 信号隐藏更有可能实现政策目标。
3、释放社会资源流动性
通过不良资产处置降低金融不良率,金融机构释放拨备资金,有利于实现货币政策支持实体企业的目标。 货币政策的效果才能真正体现出来。 同时,对于资产需求方来说,通过不良资产处置,可以将低迷企业占用的资金、资产、人员等释放出来,恢复到效率相对较高的经济体,释放社会资源的流动性。 。 让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同时,由于不良资产特有的低价,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获得投资收益和消费满足,从而感受到信心,而信心的恢复是最大的推动力为了经济复苏。
(三)金融不良资产处置行业将持续受到关注和加强
如果把经济和金融比作一个由众多市场主体和金融企业组成的社会,那么处理不良金融资产的主体就构成了这个社会的医疗体系。 COVID-19大流行之后,每个人都可以意识到健全和专业的医疗系统的重要性。 只有医疗体系完善和发展,经济社会才能健康稳定。
我相信不良资产行业的未来是大有可为的,一定会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 新的经济周期环境下,不良资产行业未来必将响应中央号召,顺应时代背景,把握市场规律,把握市场需求,促进不良资产稳定和稳定发展。在发展自身的同时,经济健康发展。
注:以上内容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建议,仅供参考。
▽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