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老年人沉迷微剧,诱导消费增加
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晒出了父母的微短剧订单,金额大多在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 甚至有网友发帖求救,称家里老人平均每个月都要充电才能看微短剧。 约为6000元,至今累计充值金额高达4万元。 在网上投诉平台上,记者发现多起相关投诉。 涉及内容包括虚假宣传、诱导充值消费、不退款等问题。
0.9元作为诱饵
微短剧小程序就像一个“无底洞”
记者随机查看一些微短剧小程序时发现,一些小程序的充值页面上,自动勾选了“默认开启自动解锁下一集”选项,可以充值钱。自动扣除。 由于很多中老年人不熟练使用手机,往往会忽略这个选项。 有些老年人甚至可能无法阅读付款按钮下方的补充说明文字。
因此,在受到“仅需0.9元解锁一集”的诱导后,很难注意到“默认自动解锁下一集”的选项。 同时,由于每次充值都是9.9元、39.9元等小额订单,不易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导致人们屡屡陷入此类支付陷阱。 当用户或其家人发现时,往往已经积累了大量资金。 然而,用户投诉维权时,往往会出现命令过多、申诉程序繁琐的情况。 有些商家会时不时地删除视频,导致维权困难。
微短剧收费套路涉嫌违反多项法律法规
其实,微短剧中的这些充电套路并不新鲜。 然而,对于很多刚习惯用手机观看短视频的老年用户来说,往往无法准确识别支付套路。 专家表示,微短剧中的这些付费套路已经违反了《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国互联网协会法律事务委员会副秘书长 胡刚:《价格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明确规定,相关收费首先要明码标价。 就我们现在看到的微短剧来说,很多时候相关运营商在明确定价方面还不够明确。 对于微短剧来说,是《价格法》中的市场调节价格。 价格必须公平合理,否则就违反了民法诚实信用的基本规范。
专家指出,微短剧付费属于预付费的一种。 《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对于预付费也有专门的规定。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所有这样的预付款都必须签订合同。 该合同可以是纸质合同,也可以是互联网上带有网民协议的合同。 该合同必须明确规定什么情况下可以退款、如何退款以及相关的计算标准是什么。 一旦节目暂停,节目出现问题,或者消费者觉得节目不够好要求退款,这种情况必须按照原合同处理。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