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深圳正在建设“超级充电之城”、广州正在建设“超级充电之都”、海南志在成为“超级充电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广东、山东、浙江、合肥等省份各城市相继出台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政策。 从行业来看,小鹏汽车S4增压桩、华为全液冷增压、特斯拉增压桩……新能源车企、科技巨头等都在逐渐走向终结。 他们正在不断完善相关技术创新和升级,加速“超充时代”的到来。 “来临。
但当前普及超收费建设面临着布局、成本、产业协调等问题。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财税贸易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付雷告诉证券时报记者,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入口,连接新能源消费者一端是汽车,另一端是整个新能源产业。 在汽车产业链上,建议提前适当布局超充基础设施体系。 同时,应尽快抢占标准制高点,赢得乱收费的国际话语权。
像汽油一样充电
“半个小时没用,电量就从30%到90%。” 超级充电站建成后,深圳市民吴先生已经习惯了每周末到福田印力中心“打卡”。 “插上充电枪,扫码,然后去商场逛逛,或者买杯咖啡或者一些生活用品,出来的时候就充满了。根据停车费可以享受停车优惠。”充电记录。”
今年11月,深圳首家新能源汽车增压综合体验中心正式开业,位于福田印力中心。
工作人员介绍,华为全液冷超充技术为超充体验中心提供了重要支撑。 记者在印力中心停车场看到,该增压桩最大输出功率高达600kW,最大电流600A。 以100千瓦时电量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容量计算,如果保持在最高功率,不到10分钟即可充满电。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必不可少的配套基础设施。 目前,充电桩根据充电速度不同分为慢充、快充、超级充电。
慢充主要采用交流充电,一般功率在7kW左右。 快充和过充是基于直流充电技术的高压快速充电方式。 过充最大输出功率可达600kW。
“充电速度很快,枪也很轻。传统的快充站对于我这个成年人来说很难握住。这个超级充电大大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 吴先生告诉记者。
魏付雷表示,安全、续航、能量补充是新能源汽车普及的三大难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前两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 增压技术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充电焦虑”。 缓解,这或将进一步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
千亿市场增长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要适当提前布局。 同时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立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齐全的优质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针对电动汽车补能的核心痛点“慢充”,“过度充电”正在成为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业内人士表示,过度充电技术有望带来巨大的市场增长。
兴源博瑞是一家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提供电源转换支持和充电模块的公司。 该公司总经理茹永刚告诉记者,充电和补充能量的体验确实是目前限制汽车消费者选择电动汽车的首要顾虑。 随着过度充电的逐渐普及,加上原本丰富的慢充、快充等各种充电换电方式,将为用户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可以大大增加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
财新证券数据显示,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作用下,预计2027年全球充电桩市场空间将达到1929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5%; 其中国内市场空间将达到1302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2%。
“中国发展超级充电的优势:第一,我们有非常强大的基础设施能力;第二,我们有非常强大的电网;第三,我们有一批像华为这样的技术领先者;第四,未来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市场基础。” 茹永刚说道。
城市和企业都在争夺
近日,深圳发布《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吹响了建设“超充城市”的号角。 根据规划,力争2023年底建成不少于150个公共超级充电站; 到2024年3月末,公共充电站不少于300个。
除深圳外,海南、山东、浙江、广州、合肥等多个省市相继出台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的政策,相关政策共计20余项。
海南启动“超级充电岛”建设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超级充电站400个以上; 广州推出“超级充电城市”计划,明确支持采用超大功率充电技术建设多层次、多品类、多场景充电站。 汽车充换电市场体系。
从产业链来看,“过度收费”已成为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驱动力。 车企方面,比亚迪、保时捷、特斯拉、小鹏、理想、艾安、极氪等厂商相继发布超充解决方案; 奥拓讯、盛虹股份、金皇冠股份等A股上市公司均已推出相关业务。 布局。 “增压”甚至吸引了中石油、中石化等跨界玩家。
“超级充电不仅解决了消费者的充电需求,也是驱动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能源互联网、数字能源技术等上下游相关产业新一轮技术迭代的重要突破口。产业链。”魏付雷说。
从目前情况来看,深圳在规划布局、产业生态等方面均具有领先优势。
“50”和“70”是代表深圳增压设备行业发展趋势的两个重要数字。 目前,深圳充电桩成套设备合计全国市场占有率超过50%,包括永联、盛虹、科华、EN+、英飞凌、科士达、科路电子、麦格米特、奥特讯、长春等11家深圳本土充电设备终端制造企业包括原深瑞、华为在内,在国内均位居前列; 充电模块作为充电桩的核心部件,全国市场占有率合计超过70%。 永联、英飞凌、优优绿能、华为、科华、麦格米特、盛虹、银科瑞等深圳企业名列前茅。
多重产业难题亟待解决
在过度充电的“热度”下,还是需要冷静思考。 多位受访专家学者表示,当前超级充电站建设仍面临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电池、车辆、桩的布局缺乏规划以及电网协调等挑战。
一位专门做充电桩的上市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整个行业还处于投资阶段,尚未进入真正的回报期。” 据他测算,目前整个公共充电桩行业的平均利用率在10%左右。 这相当于每天充电2.4小时。 他表示,在公共充电桩领域,相关企业若想进一步形成竞争局面,较为合理的利用率范围应该是20%-30%。
作为一种新技术产品,过充、慢充、快充如何选择?
“不能因为想加快增压建设,就盲目去掉以前的慢速充电器。” 魏付雷表示,现有的电动汽车大多不适合增压。 从实际应用场景来看,高速公路和公共车站对于超收费的需求更为迫切。 因此,推进超充建设,应保持不同类型充电桩的比例,并通过市场选择逐步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
创东方投资合伙人肖柯一直专注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研究和投资。 他告诉记者,慢充、快充、过充分别对应三种不同的场景,不存在被替代的可能。 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 超级充电的出现丰富了充电产品,但并不能取代现有的充电桩。
小柯认为,超级充电的大规模实施不可能仅靠单一市场参与者的力量来完成。 这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生态系统。 市场参与者包括充电桩、电池、电网、车辆等,企业等也需要政府的资源协调和引导,对超充网络进行统筹规划。
韦弗利还建议尽快抢占标准制高点,在乱收费方面获得国际话语权。 “一流企业卖标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已经具备先发优势,出口增长迅速,增压设备作为配套设施,未来必然会随着新能源汽车走向海外。因此,应尽快组织龙头企业、专业机构的力量编制相关标准,将中国标准变成世界标准。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