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从以往情况看,12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主要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 政治局会议确定的方针、原则和工作安排,将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细化。 例如,2022年12月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 九天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提振信心部署了五方面工作。
与以往相比,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是新的重点内容。 这可能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点内容,也将是明年会议的重点。 专注于工作。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几项具体任务都与这三个目标密切相关。
有效增强经济活力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复苏呈现波浪式发展、曲折前进的特点,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 从经济增速看,一、二、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为4.5%、6.3%和4.9%; 前三季度经济累计增长5.2%,市场机构普遍预期将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 增长目标5%左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将中国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5%上调至5.4%。
中央政治局会议高度评价今年经济工作:我国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 经济向好回升,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深入推进,安全发展基础更加巩固,民生得到有效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与此同时,经济运行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特别是需求拉动。 例如,9月制造业PMI站上荣枯线上方后,10月和11月又回落至50%以下; 受就业和收入预期不明朗影响,居民消费尚未恢复正常水平; 1-10月投资增速回落至2.9%,属于较低增速。 此外,工业企业价格数据和利润也较低。
鉴于此,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切实增强经济活力”。 会议还提出,要努力扩大内需,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这或许意味着明年扩大内需工作将更加注重投资和消费的牵引和联动效应,促进消费力度加大并与投资形成互动和循环。
同时,财政和货币政策也将发挥扩大总需求的作用。 会议提出,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这意味着明年财政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加大力度,但仍会以“不搞强刺激”为前提。
一般来说,12月份的政治局会议只是为财政和货币政策定下基调,然后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讨论。 财政政策方面,会议提出,要适当加强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质量和效率。
财政政策“加大”一词此前在2018年和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曾提及。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财政政策强化主要体现在专项债务(专项债)数额大幅增加。 2019年债务限额较上年增加8000亿至2.15万亿)。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的财政政策强化主要体现在赤字规模大幅增加(2023年赤字规模较上年增加5100亿至3.88万亿)。 ,增长15%(不含增发万亿国债)。 考虑到目前地方债务率已经突破警戒线,明年财政政策的“适度增长”很可能会体现在赤字的增加上。
中国诚信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表示,主动金融要更加主动。 建议明年赤字率在3.4%以上并向中央倾斜。 如果赤字率预计为3.4%,明年的赤字可能为4.6万亿。 新增专项债券额度不应出现大幅波动。 在赤字率超过3%的基础上,适当下调至3.6-3.7万亿。
货币政策方面,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必须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所谓灵活适度,主要是指根据经济金融状况灵活调整货币政策,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所谓精准有效,主要是指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而且要切实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实现货币金融精准投放的手段不仅包括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还包括盘活存量贷款。 近期,央行多次多次表示,盘活存量贷款、提高存量贷款效率、优化新增贷款方向对于支持经济增长同样重要。 振兴现有贷款需要增加或减少信贷结构。 其中,房地产贷款、融资平台贷款占比下降,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趋于增加。
防范和化解风险
去年以来,房地产风险和地方债务问题引起各方广泛关注。 由于房地产市场的调整,一些房地产企业陷入了危险之中。 与此同时,地方卖地收入大幅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加大。
财政部数据显示,2021年地方卖地收入将达到8.7万亿元的峰值,2022年下降23%至6.68万亿元,今年1-10月同比下降20.5%至3.5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卖地收入仍被高估,因为一些地方通过城市投资项目获得土地,提振土地市场。
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和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 要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扎实做好保交付、保民生、保稳定工作,满足行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行业重组和并购重组,有效防范化解优质龙头房地产企业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 要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债务。
今年以来,两方面风险防范措施不断出台。 房地产方面,需求端,各地逐步放松“四限”,降低首付比例、房贷利率下限,提高第二套住房认定标准。 供给侧,金融业通过“三箭”不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的支持力度。
地方债务方面,10月以来专项再融资债券持续发行。 截至目前,已发行1.37万亿元置换拖欠、非标、城投债等隐性债务。 同时,债券金融化已经开始,地方政府可以申请银行贷款替代非标和城投债。 央行也多次表示,必要时人民银行还将向债务负担相对较重的地区提供紧急流动性贷款支持。
通过上述措施,房地产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尤其是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显着化解。 随着专项再融资债发行,高风险地区城投债利率大幅下降,城投债高认购比例卷土重来,市场“一债难求” 。 但隐藏的风险依然存在。 例如,地方债务置换只是延长了期限,降低了利率。 地方债务余额未减,还本付息压力依然较大; 房地产交易在9月份短暂反弹后有所回落。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继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防范系统性风险底线。 与202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相比,多了“连续”、“坚决”的表述,这意味着2024年,上述重点领域的风险缓释相关政策将继续落实并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
对于地方债务风险,袁海霞建议,短期内要在分类排查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存量债务化解,以时间换空间,加快债务置换。 比如,加快专项再融资债券置换,缓解高风险领域周期性压力; 货币金融体系可审慎加强金融合作,稳步推进债务再融资。 此外,研究启动新一轮有序、透明、中央加杠杆的地方债置换的可能性。
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表示,房地产是近年来调整较为剧烈的领域,是经济的一大拖累。 本次政治局会议强调的“先建后破”战略预计将针对房地产领域,即“破”房地产。 粗放式开发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首先建立新的房地产开发模式。 因此,此前房企融资、销售因“破”而深度下滑的局面,在政策加快调整、继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以及三大项目建设等下,有望得到改善。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立项”的实现。
提高社会期望
这次政治局会议除了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外,还提出改善社会预期。
事实上,2021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认识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萎缩、供给冲击、预期减弱的三重压力。 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指出,“三重压力”依然较大。
近日,中国社科院院士高培勇撰文表示,这三种压力并非简单并行。 其中,最大的影响预计将减弱。 因为预期减弱,他们无法或害怕像以前一样消费,也因为预期减弱,他们无法或害怕像以前那样投资。 结果,需求趋于萎缩,供应受到打击。
高培勇认为,“坚定信心”、“稳定预期”是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掘金”。 只有增强居民和企业主体信心、稳定预期,才能缓解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的矛盾和问题,才能化解源于需求和供给两翼的矛盾和问题。
期望管理非常重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本质上是预期管理。
这次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增强宏观政策导向的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信心不足是当前经济复苏曲折的症结之一。 政治局会议强调“增强宏观政策导向的一致性”,体现了中央对市场信心的重视,或将指向后续措施。 在稳定政策预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召开座谈会、新闻发布会等方式提振市场信心。
近期,官方部门与市场的沟通明显增多。 比如,12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负责同志就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回答记者提问。 12月5日,财政部有关负责同志就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有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 。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