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东吴宏观团队发布研究报告称,政治局会议在总量政策的讨论上更具前瞻性。 虽然节奏有所变化,但“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将是2024年政策的“主旋律”。 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安全与发展”的核心,外贸转向整合。
研究报告全文如下
政治局通常是每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风向标”。 今年的风会朝哪个方向吹? 用最形象的一句话概括就是“既要做好,更要讲好”——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导向的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
怎样才能做好呢? 金融+货币+科技创新(产业)。 从总体政策的讨论来看,政治局会议更具前瞻性。 虽然节奏有所变化,但“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财政政策”将是2024年政策的“主旋律”。科技创新成为产业“安全与发展”的核心,外贸转向合并。
怎样才能说好话呢? 经济宣传+舆论引导。 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要求“坚定发展信心,助力化解疑虑、凝聚共识”。 这或许是后续新闻和舆论的一个重要方向。
12月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是为明年经济工作定调的“预演”。 不过,稍早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往往是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前奏”——参考往年,通常是政治局先定基调,给出总体方向和政策框架,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密切关注”并做出更加具体的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预计将发出进一步积极信号。 虽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会透露具体的政策目标(如GDP增长、财政赤字率等),但我们相信其政策设定将是积极的。
财政政策:从“加大力度、提高效率”转向“适当加大力度、提质增效”。 本次政治局会议对“积极财政政策”的表述,由之前的“加大力度、提高效率”扩大为“适当加大力度,提高质量和效率”。 只增加了四个字,却意义重大。 “适度强化”意味着接下来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会谨慎,但未来财政面仍将“该出手时就出手”。 因此,2024年的财政路径很可能维持年初3%的赤字率目标。 但如果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年中就会加大赤字或“准财政”力度。 “提质增效”意味着财政支出将更加向基础设施等“稳经济”领域倾斜。 2023年财政端“羁绊”较多,支出端尚未在基建方向发力。 这次政治局会议将“提高效率”改为“提高质量和效率”,表明最高层致力于提高财政支出效率。 决心。
货币政策:出于内外平衡考虑,后续央行宽松可能会逐步趋稳。 三季度以来,外部汇率承受较大压力,货币宽松力度在高实际利率面前仍显不足。 展望2024年,外部压力预计下降幅度有限。 加上央行对资本效率和金融风险的关注,“灵活适度”很可能成为下一阶段经济复苏和结构转型的货币基调,更加注重长短期目标和稳健生长。 与风险防范的平衡。
这并不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将小幅收敛。 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金融优质服务实体”定下的基调,我们认为央行后续宽松思路或将发生变化:一是总量与结构并行,结构性与准性并举。财政工具将被用于减少更多的低收入国家。 成本资金投向重点领域薄弱环节; 二是数量上,盘活存量,减少闲置,重新认识信贷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强调资金直达实体、工具进退可控。
房地产: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基调。 12月的政治局会议一直很少关注房地产。 不过,今年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及房地产,表明中央对稳定房地产的高度重视。 房地产供给强调“新陈代谢”。 房地产企业短期面临的流动性问题需要与保障房+商品房的新型房地产模式的长期转型同步推进。 这也是本次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以促稳、先立后破”的方针。 “标题的意思。
产业政策:“科技”含量仍然很高。 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产业政策必须兼顾发展和安全”,而“发展”与“安全”之间的“连接器”就是技术。 因此,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到“加快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绿色低碳、量子计算等前沿技术研发”。 这些领域也是今年科技创新的“亮点”。 此次政治局会议确定的“推动高水平科技自力更生、自力更生”的政策基调也意味着相关科技产业仍将是2024年发展的重中之重。
风险提示:政策力度超预期; 出口萎缩幅度超出预期; 政策拉动内需的效果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