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明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促稳、先立后破,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 1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4年经济工作。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发现,与上年相比,“稳定在前列”的说法有所改变,强调明年经济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广东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指出,今年中国经济总体处于疫后复苏态势。 在服务业持续复苏带动下,一季度实现开门红,二季度下行压力加大,三季度继续回落。 反弹并实现全年目标是大概率事件。 这次政治局会议总体肯定了今年内外部形势复杂的情况下经济取得的成绩,那就是“企稳向好”。
多位专家在接受壳牌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会议发出了“积极”信号。
今年的配方有何不同?
进一步阐明稳定和进步的关系,发出积极信号
与2022年政治局会议“坚持稳定第一、稳中求进”的表述相比,明年工作的整体基调显然更加积极。
罗志恒表示,会议进一步阐释了稳定与进步的关系,即“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利于推动明年经济向好,奠定为康复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他看来,稳定的经济社会环境是“前进”的前提,而实现稳定的经济环境还需要积极的政策支持,比如财政、货币、房地产政策等。 明年预计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 主要驱动力将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基础设施投资。 政策“先进”,促形势“稳”、预期“稳”。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也指出,宏观政策方面,会议的制定表明,我国宏观经济有望持续向好,经济复苏将创造适宜的宏观政策环境,稳定市场预期。
与去年相比,今年政治局会议的提法有很多变化。 其中,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描述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当加大力度,提高质量和效率,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与2022年底政治局会议相比,“积极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提高效率,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强调提高财政政策质量和货币政策灵活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预计将继续协同发挥作用。” 四川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陈力指出,在货币政策方面,与海外相比,疫情期间我国始终保持稳健。 因此,在当前海外政策从紧的背景下,明年国内存准降息仍有空间。 财政政策方面,此次提出“适当加强”。 10月,中央批准了万亿国债,国家财政赤字从3.88万亿增加到4.88万亿。 国债发行是为2024年经济“稳增长”奠定基础。 因此,2024年财政政策较2023年还有增长空间,促稳、加强宏观跨周期、逆周期调节的方向非常明显。
谈及本次会议的新提法,罗志恒指出,会议提到“要增强宏观政策导向的一致性,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有利于避免综合谬误、稳定预期。 政策有效、高效的前提是政策之间的系统规划和协调,即避免紧缩性非经济政策冲击扩张性经济政策,从全局而非部门角度出发。 “近年来,财政和货币政策持续协调,货币政策配合财政发债和偿债,货币金融政策支持房地产风险防范,预计明年还将继续这种情况。”
明年如何努力?
高质量发展框架下积极财政政策依然“积极”
对于如何让货币政策更加精准有效,招商联盟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一是加大跨周期、逆周期调节力度,多做前瞻性预调微调。灵活帮助宏观经济平滑周期性波动和外部因素。 二要在总量上保证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上适度降低成本,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充分发挥政策整合效应。 三是用好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必要时创造新工具,引导和支持金融机构更好做好“五大文章”。
董希淼认为,“精准”主要是指利用结构性工具,加大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 “有力”主要指总量,即总量的适当利用。 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的工具。
下一步,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并举,长短期政策结合,更加精准有效地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继续保持合理的货币政策。流动性充足,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科技创新和民营小微企业的支持服务力度,将为经济运行持续向好提供更大支持,帮助实现全年预期目标,为2024年经济良好开局奠定基础。” 董希淼说道。
财政政策方面,罗志恒认为,财政政策基调与去年大致相同。 一方面保持向好态势,另一方面提出“适度”、“提质增效”、“加强宏观政策逆周期、跨周期调节”。 。 也就是说,政策的实施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的需要,不能实行“大水漫灌”。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高质量发展框架内依然“积极”,避免财政风险大幅上升,让金融更具可持续性。
他认为,“提质增效”是近年来财政政策除加大力度外的重要目标。 这是由当前财政紧平衡状况决定的。 收支矛盾越突出,提高财政支出绩效就越重要。 ,这就要求收入侧减税降费要从追求数量和规模转向效率和效果; 支出方面,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前储备和发掘好项目,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周茂华表示,明年预计财税、金融等政策将继续加大对实体经济薄弱环节、制造业、科技企业、绿色发展、重点基础设施工程、三大工程等的支持力度激发微观实体的活力。 国内货币政策方面,降准、降息、再贷款再贴现、MLF、PSL等结构性工具仍在工具箱中,并根据宏观经济运行和内外经济环境灵活调整。
经济进展如何?
预计明年将继续回暖,出口将支撑中国经济。
在消费方面,会议指出,要努力扩大内需,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周茂华表示,消费主要关注的是明年全球需求前景的不确定性。 我国经济复苏稳定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需(消费和投资)。 与此同时,我国消费和内需仍处于恢复阶段,国内宏观经济政策持续提供支持,促进消费复苏,加速供需步入良性循环。
罗志恒认为,这次会议从经济周期的角度对消费与投资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刻的阐释。 从“三驾马车”来看,消费和投资都是需求,但消费是终端需求。 投资必须发挥优化供给结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的作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需求。 如果投资仅仅理解为需求,就会产生大量无效投资。 增加投资特别是高质量投资将创造和释放需求。 例如,新的、更高质量的产品的诞生可以创造新的需求。
谈及明年经济走势,天风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认为,对未来经济可适度乐观。
他在接受壳牌财经记者采访时给出了两大原因。 首先,经济正在逐步去实现化。 据测算,广义房地产行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已从2020年的17.4%迅速下降至2022年的14.3%,这将逐步减缓房地产低迷对经济的拖累。 其次,出口有望支撑中国经济。
“受益于中国产业升级带来的全球竞争力提升,资本品和中间品出口比重上升,抵消了消费品出口比重下降带来的压力。预计中国出口比重将上升继续保持韧性。此外,美股补库存将对我国出口复苏结构发挥重要作用,以电脑设备为代表的消费电子等商品率先进入补库存阶段,有望引领从而改善相关产业的出口景气。” 宋雪涛说道。
张斌对明年经济走势“保守乐观”。 他认为,如果能够加大逆周期政策力度,明年经济将在今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好转。 但如果像现在这样,经济主要依靠私营部门的力量,复苏将是困难的。
“我们有政策空间,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 张斌表示,“保守”乐观主要是政策空间利用不足。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