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全文如下:
大公国际维持中国本币主权信用评级为iAAsc+,外币主权信用评级为iAAsc+,评级展望稳定
大公国际维持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本币主权信用评级为iAAsc+,外币主权信用评级为iAAsc+,评级展望为稳定。 在货币、财政、产业等政策协同作用下,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向好。 中国各级政府总体债务负担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加之经济稳步复苏,政府仍拥有充足的财政空间,保证了中国政府较强的本币债务偿还能力。 中国外债总额处于很低水平,持续的经常项目顺差、巨额外汇储备和净债权地位保证了较强的外币偿债能力。
大公国际维持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主要原因如下:
一、稳健货币政策精准有力,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大。 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信贷结构不断优化,人民币汇率保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有力支撑了经济运行总体恢复。 为了更好。 一是货币总量保持合理增长。 央行于2023年3月和9月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每次下调0.25个百分点,为经济反弹改善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今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加29.33万亿元,同比多增1.41万亿元; 人民币贷款增加19.75万亿元,同比多增1.58万亿元。 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社会融资存量、人民币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0.3%、9.0%和10.9%。 基础货币供应量保持合理增长,信贷总量继续扩大。 二是综合融资成本稳步下降。 央行在6月和8月两次下调政策利率。 今年前三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1%,较2022年同期下降0.32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2%。 处于历史最低点。 央行引导存款端利率继续下行,为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引导企业贷款利率继续下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前三季度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4.13%,同比下降0.88个百分点。 现有抵押贷款利率平均下降0.73个百分点。 三是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发挥滴灌精准作用,主要包括加大再贷款、再贴现额度支持农业和小微企业; 继续实施普惠性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一批阶段性工具; 加大对制造、普惠、科技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继续加大碳减排支持工具使用力度,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工具。 截至9月末,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合计7万亿元。 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不断加强,结构不断优化。 最后,考虑内部和外部平衡。 受海外持续加息影响,年内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加大。 5月下旬离岸人民币汇率持续波动贬值。 央行调整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发行离岸央行票据,调整外汇存款准备金。 汇率等方式保持外汇市场基本稳定。
2、2023年,在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等政策影响下,中国经济将持续复苏。 2022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2023年3月的“两会”、7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明确了加大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总基调。货币政策扩大内需提振信心。 财政政策方面,继续实施结构性减税降费、扩大内需、政府引导投资等政策。 货币政策方面,2023年将采取降准降息政策释放流动性,房地产信贷政策进一步放松,增强市场信心。 同时,在风险防范领域,重点关注房地产政策调整和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 随着宏观政策“组合拳”成效不断显现,2023年一至三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分别增长4.5%、6.3%和4.9%。前三季度为5.2%。 2023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投票决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用于加快恢复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初步计划2023年四季度使用5000亿元,结转2024年使用5000亿元,预计国债资金的使用将带动内需复苏,进一步巩固经济企稳复苏。 在财政、货币、产业、就业等政策持续发力下,合力进一步显现,经济金融良性循环进一步畅通无阻。 中国经济将继续回归正常轨道。 预计2023年中国实际经济增长将达到5.2%左右,实现5.0%的政策目标。 短期来看,政策仍将保持积极有力,巩固中国经济向好势头。 随着地方债务风险的化解,地方政府财政执行的有效性将得到提高,从而对经济形成强有力的支撑。 预计中国经济仍将实现5.0%左右的增长。 速度。 2023年1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中国今明两年经济增长预期分别上调0.4个百分点至5.4%和4.6%,反映出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情况下中国经济面临的复杂严峻形势全球通胀水平仍然很高。 外部环境展现出强大的韧性、潜力和活力。
三、中国各级政府总体债务负担率仍处于较低水平。 加之经济稳步复苏,政府仍拥有充足的财政空间,保证了中国政府较强的本币债务偿还能力。 从财政收入看,2023年1月至10月,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7万亿元,同比增长8.1%。 其中,受企业利润、居民收入预期下降等因素影响,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项目同比下降。 但由于2022年退税导致基数较低,增值税同比增长51.8%,成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拉动力。 增长的主要方面。 从财政支出看,我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6%。 占比较大的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卫生、农林水等支出增长较快。 2023年10月,中国政府增发国债,将2023年公共赤字率从3.0%提高至3.8%。 2023年,中国各级政府债务负担率预计约为53.9%,比上年上升4.1个百分点。 预计,随着中国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稳定宏观经济,各级政府债务负担率有望上升。 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期披露的美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分别123.3%、84.0%和255.2%的数据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 同时,2022年中央政府债务负担率仅为21.5%,政府仍有充足的财政空间。 随着经济进一步复苏和债务一揽子计划的深入实施,债务风险总体可控,本币偿债能力稳定。
四、中国外债总额处于很低水平,持续的经常项目顺差、巨额外汇储备和净债权状况保证了较强的外币偿债能力。 首先,中国经常项目继续保持顺差。 2023年前三季度,在汽车及零部件、船舶、电器设备等优势产品出口拉动下,我国货物贸易以人民币计价的出口17.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6%,货物贸易实现贸易额4.4万亿元。 顺差,2023年经常项目顺差预计约为GDP的1.8%。 同时,前三季度我国货物出口数据显示,我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比重逐步提升,且正在快速增长。 预计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和全球经济逐步企稳,外需将有所增加。 潜力有序释放,预计我国短期经常项目顺差占GDP的比重将保持在1.2%左右。 其次,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呈现“一顺一负”的平衡格局。 中国资本市场的稳步开放带动了证券投资的双向流动。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推进也增加了跨境融资的需求。 短期来看,随着中国投资环境改善、经济加速复苏,中国投资价值将进一步凸显。 预计金融账户资金和资金流量将保持总体稳定。 最后,中国外债总额处于很低水平,巨额外汇储备和净债权人地位保证了较强的外币偿付能力。 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外债总额为2.4万亿美元,约占GDP的13.7%,处于很低水平。 虽然短期内人民币因本外币利差存在贬值压力,但贬值压力有限,不会对我国外债偿债能力产生较大影响。 由于中国经常账户常年持续顺差,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官方储备规模为3.3万亿美元,可以完全覆盖外债总额。 与此同时,中国继续保持国际净债权国地位。 2023年第二季度,约占当年GDP的15.7%,较2022年提高1.5个百分点,保证了我国极强的外币偿债能力。
短期来看,在政策组合带动下,中国经济将保持积极复苏态势,从而确保财政收入恢复性增长。 随着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措施逐步推进,政府财政可持续性将进一步提高。 中国各级政府相对较低的债务规模和债务负担水平、一揽子债务管理措施、庞大的外汇储备以及净债权国的地位,将保证政府偿债能力的稳定。
综合分析,大公国际维持中国本币主权信用评级为iAAsc+,外币主权信用评级为iAAsc+,评级展望为稳定。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2023 年 12 月 6 日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