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与此同时,硅基负极上游材料企业贝特瑞、杉杉股份、普提莱、盛华新材料、国轩高科等正在积极建设大型标准化生产线。 二级市场上,投资锂电池负极材料的金麒麟周一至周三录得三连跌。
▌硅是大家期待的负极材料:特斯拉和蔚来已率先将其装载到自己的车辆中。 宁德时代、依威锂能等电池巨头正在积极扩产备战。
2023年下半年,硅基负极作为锂电池上游材料将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终端,“掺硅负极”高性能动力电池装机持续“升温”。 ”
截至目前,国内外车企也纷纷布局硅基阳极。 国内市场,蔚来、智极、艾安等品牌车型已开始搭载硅基负极动力电池。 在国际市场上,奔驰电动大G(EQG)已采用Sila生产的硅基负极电池,保时捷也与该公司达成了硅基负极供应协议。 在特斯拉主推的4680电池系统中,硅基负极是性能提升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并已安装在Model 3上。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石墨。 虽然它具有高导电性和稳定性的优点,但其能量密度的发展已接近其理论最大值/g。 硅材料的理论容量高达/g,可以实现这一极限的十倍扩展。 由于其在能量密度方面的发展潜力,硅基负极被视为下一代理想负极。
据高工锂电不完全回顾,宁德时代、长景锂能、新航、蜂巢能源等电池龙头企业依托硅基负极的性能优势,打造高能量密度电池产能并抢占市场。
来源:微信公众号高工锂电11月13日文章《硅基负极新竞争点:电力“星辰大海”大规模应用》
上游硅基负极材料企业也在积极扩大产能。 中信证券六一9月15日在研报中表示,目前硅基负极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贝特瑞、杉杉股份、普提莱、天目先锋、盛华新材、国轩高科等已完成试点正在建设大型标准化生产线; 其中部分企业已实现对消费电子、航空航天领域客户的批量供货。 与此同时,祥丰华、硅宝科技、杰瑞股份、中科电气、新安股份等均布局硅基负极材料。
硅基阳极产业化竞赛已进入白热化阶段。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多孔硅碳的突破性进展和应用,硅基负极在动力电池领域将进入快速产业化阶段。 最先在该领域占据领先地位的阳极企业有望在市场窗口期取得突破性进展,在未来阳极竞争格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A股负极材料龙头普特莱、杉杉股份股价和业绩双亏。 膨胀问题仍然是硅基阳极的“致命弱点”。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硅基负极技术的应用日趋成熟,但今年以来负极材料行业却遭遇结构性产能过剩和价格下跌的双重压力。 上述硅基负极材料企业,如杉杉股份、普提莱等,均遭遇业绩和股价双亏。
具体来说,普提莱Q3净利润为16.29亿元,同比下降28%。 二级市场上,公司股价全年不断下跌,今年迄今最大累计跌幅达43%。 长期来看,公司股价自2021年12月高点以来最高累计跌幅达65%。
杉杉股份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2.02亿元,同比下降45%。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公司股价自2021年10月高点以来最高累计跌幅达70%。
对于未来行业展望,普提莱董事长陈伟在近期的公司业绩会上表示,行业普遍面临产能消耗和价格下行的压力。 在目前的低价格下,大多数企业的利润率已经被压缩到成本线附近。 很大一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开始亏损。 未来几年,负极材料行业没有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生产要素成本优势的劣势产能将被淘汰。 产业结构中,具有差异化产品优势、研发技术优势、资本优势和海外产能布局能力的企业将被淘汰。 龙头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行业整合机遇。
此外,虽然硅基负极被誉为最受期待的下一代电池材料,但有业内人士表示,硅基负极材料的扩容问题仍然无法解决。 硅负极材料的膨胀系数与电池循环过程中的容量保持率密切相关。 无法解决材料膨胀的硅负极难以实现优异的全电池循环,也不会满足锂电池厂商对负极的采购标准,无法大规模使用。 放大。
除了膨胀问题之外,硅阳极面临的一个更现实的问题是成本效益。 目前,传统硅基负极技术路线仍面临“成本增加10%,性能提升5%”的困境。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