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公募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张,一方面得益于监管部门在“机构投资者非常规发展”指导思想下给予的各项政策优惠;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其往年业绩明显跑赢市场。 有的甚至取得了较高的超额收益,为基金投资者创造了可观的利润。
前几年,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投资基金热潮,尤其是那些净值大幅领先指数的基金产品,受到了投资者的广泛追捧。 一些基金公司也顺势打造出优质的基金产品经理,形成了明星光环。 在这两股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市场上出现了一批资产数百亿甚至千亿的基金经理。 他们的投资风格、持仓状态乃至日常言行都成为媒体热议的话题。
基金产品的明星化对于当时基金规模的扩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隐患。 明星基金经理的光环来自于业绩,但业绩能否持续?
2020年,“喝酒吃药”将成为A股的热门话题,重仓白酒、医药的上市公司基金自然会获得暴利。 但市场不能一直以此为操作主题。 尤其是这些股票暴涨之后,投资者还担心进一步上涨的空间有多大。 果然,进入2021年,市场形势发生了变化,“喝酒、吸毒”不再流行,那些明星基金因大量持有此类股票,业绩也开始出现明显下滑。
而且,这些明星基金经理大多年轻,工作经验相对较短,普遍缺乏穿多空的经验。 其投资能力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某些时期,你可能对某些领域的经营有相当的经验,但可能无法推广到所有时期、覆盖所有领域。
2021年以来,市场热点发生变化,市场大起大落,股市缩量下跌。 当时,明星基金经理和其他投资者一样,都很无奈。 随着其管理的基金净值下跌,亏损不断扩大,明星光环黯淡。 如今,新基金的发行兴趣不大,老基金的营销也十分困难。 投资基金缺乏财富效应是一大原因,明星基金经理业绩不佳是推动力。
面对这种情况,一些基金公司也进行了反思并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措施之一是尽量控制基金规模,改变一名基金管理人同时管理多个基金产品的情况,从而减少单一基金管理人控制的基金资产数量。
换句话说,基金公司正在去明星化。 因为某位基金经理在一段时间内表现良好而将其包装为明星,从而进行营销、扩大基金规模,并不是一种可靠的发展模式。 由于基金管理人投资能力的限制和管理边界的存在,与其押宝于明星基金营销,不如认真培训基金管理人和研究员,整体提升各方面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差异化基金产品的研究,避免同类产品的过度开发,从长远角度考虑基金的发展道路,而不是急功近利。 过去几年的实践告诉人们,试图以名人光环来吸引投资者,并以眼前的成功故事作为长期发展的指南,不仅不可持续,而且很可能对市场造成不小的伤害。 因此,部分基金公司进行的剔星行为是合理且必要的。
当前,A股市场处境艰难,不少人把公募资金加速扩容、入市视为“救市”的重要举措。 从公募基金在市场中的地位来看,应该在这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公共资金必须有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因此,淡化明星光环,提升整体实力,才是基金公司当前应该认真做的事情。 只有培养一大批有能力进行长期理性投资的基金管理人,证券市场投资结构的制度化才能成为现实,其稳定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