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近期,A股持续震荡调整。 后续市场将表现如何? 投资者该如何把握投资机会? 8月18日晚,国泰君安“818理财节”推出“智能投资科技成长,看好创新中国”特别主题直播。
此前,国泰君安研究院院长黄燕明接受《上海证券报》专访,为投资者带来对下半年A股市场大势及行业机会的独家看法。 很长,不靠预期,靠交易”;具体到行业,“先看技术再看制造,力求确保红利保驾护航”。
解读宏观经济:
经济企稳尚未反弹,政策升温助力复苏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如何? 接下来经济将如何表现? 黄炎明表示,经历了4月、5月的压力期后,中国经济已逐步企稳。 接下来,在经济稳定政策的支持下,经济下行空间有限,未来经济将延续目前的企稳状态。 他还表示,在经济企稳的背景下,经济周期的反弹需要时间。 由于库存和利润周期的反弹可能会晚于预期,预计最快也要在年底前,而且很可能要等到明年春天。
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市场对政策的关注度普遍上升。 未来有哪些政策值得期待? 黄燕明表示,未来值得更多关注的政策将集中在三个方面:房地产政策的优化、资本市场的活跃措施以及政府债务一揽子计划的实施。
房地产政策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后,住建部明确了进一步优化房地产政策的方向。 目前,政策措施已全部明确。 这些政策预计将削弱房地产销售和房价的下滑。 他表示,本质上,房地产政策优化仍然是为了支撑底线、防范风险。 仍将坚持“住着住、不是炒着住”的基调。
就本土化债券一揽子计划而言,相关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减少市场不确定性,提振市场风险偏好。 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制定实施一揽子减债计划”。 虽然减债计划尚未明确,但已为后续政策预热。 预计将结合当地经验推出一揽子可复制、可推广的减债计划来应对债务问题,这将大大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
黄炎明认为,活跃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更值得关注的方向。 一方面,活跃的资本市场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服务国家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政策。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财富效应促进居民消费。
市场前景如何:
高度不高,波动幅度很长,预计后市横盘为主
近期,大盘指数持续震荡回调。 后续市场将表现如何? 黄燕明表示,后市大盘走势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高度不高、波动较长,预计后市以横盘为主。
黄燕明表示,去年底,随着疫情放开、房地产政策宽松,投资者对经济预期明显改善,风险偏好有所改善。 上证指数一度从2885点上涨至3342点。 但今年3月以后,经济增长和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外部形势复杂严峻。 投资者上修经济预期、风险偏好回升的进程被打断。 上证指数出现回调,运行中心下降。
他预测后市将以横盘波动为主,利好因素和利空因素均已预测。 从看空的角度来看,经过长时间的调整,投资者对增长转向、大国博弈等长期不确定性并没有太大分歧,短周期经济预期也没有进一步下调。 负面预期已经融入股价,悲观者的筹码被清空,所以指数有底。
从看多的角度来看,各种政策力度仍将持续,例如房地产、资本市场活跃、地方债务减免等,但大部分政策措施已经受到市场的普遍预期。 因此,短期内整个市场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预计后市将在现有箱体中横盘震荡。 未来市场走势主要取决于经济和行业的走向。 在技术创新和政策的催化下,主题投资机会仍将非常突出。
如何捕捉投资机会:
先看技术,再看制造,力求确保红利保驾护航
今年以来,市场行业旋转速度很快。 就行业板块而言,投资者应如何捕捉投资机会?
黄炎明表示,短期内会继续看好科技的增长,风格切换预计在年底或明年初。
他解释称,科技成长股调整已接近全面,创新和政策力度有望催化反弹。 7月以来,科技成长板块普遍出现调整。 从最高点算,传媒板块调整了22%,计算机板块调整了18%,通讯板块调整了16%,电子板块调整了17%。 调整范围接近满。
“展望未来,海外AI创新科技巨头资本支出将增加,国内AI应用商业化审批有望加快,数字经济和数字元素顶层设计将加速,科技成长股有望在大背景下反弹。新兴产业创新的影响和政策力度。”黄燕明说。
具体来说,成长股首先投资于技术应用,然后投资于技术制造。 他表示,过去,随着改革政策的陆续出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逐步上升,因此电子、通信、机械等中低风险特征的科技股首先上涨; 高风险股随后上涨。 特色科技股,典型代表是计算机和传媒。 而今年,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年初大幅上升,随后逐渐下降。
黄燕明表示,成长股的市场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没有业绩的具有高风险特征的股票,即媒体和计算机。 随着风险偏好的下降,目前的投资机会是中等风险特征的股票,主要集中在科技制造领域,包括与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相关的通信和电子领域。 未来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低风险特征的个股,以国防、装备和新材料为主。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