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截至今日,共有10家A股和H股上市保险公司全部发布了2023年“成绩单”。
从整体数据来看,“增收不增利”是保险公司共同面临的困境——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保财险、中国太保、新华人险、中国太平、阳光保险、众安在线、友邦保险中再保险等10家A股、H股上市公司,负债端保费均实现正增长,但最终盈利表现却不尽如人意。
以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保财险、中国太平洋保险、新华保险、阳光保险、众安在线、中再保险等8家以人民币单位披露年报的公司为例。 据统计,上述8家公司在债务端均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增长,其中众安在线以24.7%的增速领跑。
8家上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以人民币披露经营状况)
但从最终利润表现来看,仅有众安在线和中国再保险实现业绩增长,其他公司归属母净利润均出现10%以上的下滑。 其中,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跌幅均超过20%。 仅从A股上市险企业绩来看,5家公司合计净利润超过1600亿元,同比下降超过20%。
记者注意到,保持增长的众安在线和中再保险增速显着,也与去年同期的负基数有关。 数据显示,2022年,众安在线和中再集团将分别损失净利润13.84亿元和3.25亿元。
8家上市保险公司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经营状况以人民币披露)
需要注意的是,从整体数据来看,面临“增收不增利”困境的不仅仅是上市险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2023年62家非上市人身险公司负债端增长15%左右,但净利润合计亏损142.97亿元; 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中,共有50家公司实现盈利,25家公司出现亏损,利润总额46.8亿元。
负债端持续增长,保险业净利润为何增长不起来? 目前行业普遍面临哪些困难?
责任方的追偿
如上所述,2023年,保险业负债端将呈现复苏趋势。
人身保险方面,从近一年来各月增速来看,复苏的背后,行业仍处于转型的“深水区”。
在利率下行的背景下,为规避高定价利率带来的利差损失风险,2023年7月末,保险业将全面停止销售预定利率高于3.0%的传统寿险、预定利率高于2.5%的分红保险、以及保证利率高于2.0%的最低万能保险。
与预定的降息政策相反,个人保险行业在2023年上半年至7月出现了罕见的业绩高峰——当年1-7月,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人保财险、新华网等6家公司保险、中国太平洋保险、中国太平上市。 保险公司共收取保费20241.75亿元,同比增长8.16%。
高峰过后,寿险保费下降。 仅9月份,5家A股上市公司寿险保费同比均出现负增长。 新华保险单月同比跌幅接近10%。 此后,受预定降息前需求提前释放以及“保银合一”实施带来的短期影响影响,人身险保费增速放缓。
对于下半年负债端的收入波动,阳光人寿总经理李锁义在发布会上表示,“保银合一”确实会在短期内造成业务的阶段性波动。短期内,但对于行业高质量发展将具有积极意义。 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每家公司的竞争和布局都会有差异,从阳光人寿本身来看,银保是一个重要的价值渠道,我们坚信未来会有更多优势。”
多位专业人士指出,从长期来看,我国人身保险业仍具有巨大潜力。 从最能反映人身保险公司长期可持续经营能力的新业务价值指标来看,2023年上市保险公司均表现良好。
按可比口径计算,2023年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约36.2%; 中国人寿一年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约11.9%; 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约19.1%。
中国人寿董事长白涛在业绩发布会上强调,目前中国人寿更加注重价值。 数据显示,其内含价值也位居行业第一,达到.7万元,增速为5.6%。 “对于2024年以及未来很长一段时期,我对中国人寿的发展充满信心和信心。”
财险方面,各公司经营能力保持稳定。 其中,“老三家”(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安财险、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公司)保险服务收入分别为4572.03亿元、3134.58亿元、1771.28亿元。分别。 三者增速均高于6%。 此外,众安在线总保费收入达到295.01亿元,同比增长24.7%。
值得一提的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产险市场,“马太效应”不断加剧。 记者统计发现,2023年,75家非上市产险公司中,仅有50家实现盈利,25家公司出现亏损,利润总额为46.8亿元。 同年,“财险老大哥”人保财险净利润达245.66亿元,是75家非上市财险公司总和的5倍多。
人保财险总裁余泽预计,未来车险赔付率可能进一步上升,费用率进一步下降。 大企业可能受益更多,“马太效应”可能进一步显现。
为什么不增加利润呢?
从行业整体来看,投资端压力是企业难以实现盈利增长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以A股五家上市保险公司为例。 据统计,报告期内,五家保险公司投资收益合计3844.70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5.2%。
其中,中国平安、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净投资收益率分别下降0.5个百分点、0.3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至4.2%、4%、3.77% 、 和 3.4% ; 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0%、2.6%、2.68%、1.8%,分别增长0.6个百分点、下降1.5个百分点、1.26个百分点、2.5个百分点。
对于净利润下降的原因,保险公司普遍解释称,主要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中国人寿副总经理刘辉表示,随着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回升势头进一步巩固和加强,2024年投资环境有望明显改善。“今年,中国人寿的资产配置大品类基本保持稳定,但具体品种建设将加强。”
阳光保险副总经理彭继海表示,未来在资产端,将加强宏观研究的判断和趋势分析,同时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合理调整配置方向。 “阳光资产的核心竞争力是投研能力。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对行业的研判将更加紧密地推动,以指导资产配置和负债选择。”
除了投资端压力外,人身险代理人数量持续萎缩、财产险综合赔付率上升,也给保险公司经营带来一定压力。
例如,代理数量持续减少。 新华保险总裁张宏表示,“当前利率水平较低,同时行业面临新增员工困难,投资端优质资产稀缺,这给保险行业带来了挑战。” “行业的经营管理能力。但同时,我们对中国寿险市场未来的发展空间仍然持乐观态度。”
目前,寿险行业已从依靠规模扩张转向提升代理人产能的效率提升循环。 完善和发展高端代理人已成为保险公司的主要方向。 在此背景下,2019年之后,各保险公司或主动或被动地在代理人队伍中进行“清理”活动,以增加留存代理人的产能。
2023年,“纯度”尚未见底。 数据显示,已披露相关文件的上市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拥有行业内个人保险代理人数量最多,达到63.4万人,降幅最小为5.09%。 平安人寿、人保人寿、太保人寿、新华保险、太平人寿、阳光人寿其余跌幅分别为22%、8.83%、17.43%、21.32%、39.98%、15.45%。
“增收不增利”的另一个原因是产险综合赔付率上升。 综合比率是计算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成本的核心数据。 它由综合费用率和综合损失率组成。 如果大于100%,则说明保险公司正在承保损失。
2023年,“三大老”财险公司综合成本率将集体上升。 其中,人保产险、平安产险、太保产险的综合成本率分别约为97.6%、100.7%和97.7%,分别上升0.9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同比增长几个百分点。
年报显示,上述变化主要受到重大灾害以及疫情过后事故率恢复正常等因素影响。 余泽表示,“在重大灾害没有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希望车险综合率保持在97%左右,非车险成本率控制在100%以内。在严格监管下,车险已经更加规范,而且从竞争角度来看,预计未来车险赔付率将进一步上升,费用率将进一步下降。”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