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100万抵押贷款,每年可以节省5000元利息!
据第一财经报道,现有首套房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后,数千万家庭、亿万居民的经济负担将明显减轻,平均下降约0.8%。百分点。 以现有房贷100万元、25年、原利率5.1%为例,假设房贷利率下调至4.3%,借款人每笔可节省利息支出5000多元年。
值得注意的是,调整后的存量房贷利率必须符合贷款发放时当地房贷利率下限政策。 新发放贷款利率水平由金融机构与借款人自主协商确定,但贷款市场报价(LPR)加成幅度不得低于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原始贷款发放城市的第一套房子。
目前,全国首套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为:2019年10月至2022年5月LPR,2022年5月至今LPR-20个基点。
下表为不符合国家首套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情况的初步统计(不包括根据首套房贷款利率动态调整机制降低或取消下限的情况)政策)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不低于20%,具体数据以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公布为准。
重点城市首付能否降低?
有人士认为,在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调整后的首套房、二套房最低首付比例政策限额分别从30%、40%下调至20%、30%,让家庭能够更好利用个人住房贷款。 满足刚性和改进需求。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总监庞明向中新社国时快报表示,降低首付比例有利于减轻居民首付负担和成本,增强购房能力和意愿,并从需求端入手。 为房地产市场稳定复苏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信贷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通知也将惠及这些城市的客户首套房贷款最低首付不低于20%,对“限制”和“非限制”城市一视同仁。 从首付比例来看,比如目前在北京,如果购买普通自住房且是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60%; 如果购买非普通自住房且是第二套住房,首付比例不低于80%。
本通知实施后,全国第二套住房最低首付比例下限将调整为30%,但北京等城市最终比例调整将根据具体情况自主确定。市场情况和监管需求。
更好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支持消费恢复和扩大。
视觉中国-VCG0
谁可以申请以及如何申请?
官员表示,符合条件的现有首套房住房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在2023年8月31日前已发放、已签订合同但尚未发放且借款人实际住房情况符合标准的现有住房商业贷款。他们所在城市的首套住房。 性个人住房贷款。
对于符合条件的存量住房贷款,自2023年9月25日起,借款人可主动向贷款银行申请,同时鼓励银行通过发布公告、批量办理等方式为借款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合同中规定的住房贷款加息幅度可以变更,也可以用银行发放的新贷款代替现有贷款。
具体利率调整幅度由借款人和贷款人协商确定,但调整后的利率不得低于原贷款所在城市首笔住房贷款利率政策下限。 新增贷款只能用于偿还存量贷款,仍纳入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管理。
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将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引导银行与客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自主协商,有序降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维护市场竞争秩序。
减缓居民提前还款提振消费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近年来,我国房地产市场供需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借款人和银行纷纷诉求资产负债有序调整优化。 同时,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实际首付比例和利率下降,将更好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降低存量房贷利率,无疑会直接减少借款人房贷利息支出,修复居民债务,提振居民支付意愿。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降低现有房贷利率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居民提前还款的速度。
对于本次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广发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林南表示,主要是为了应对今年上半年居民贷款集中提前还款的问题,降低居民还贷意愿提前落实,确保银行经营和信用稳定。
截至2023年6月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8.6万亿元。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黄文涛分析,根据6月底的数据,如果现有房贷利率下调10个基点,将对应减少约400亿利息支出。 现有房贷利率调整与恢复扩大消费“二十条”举措将形成支持消费的政策组合。
对于降低首付比例,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总监庞明告诉记者,这有利于减轻居民首付负担和成本,增强购房能力和意愿。从需求端稳定和恢复楼市。 创造更加有利的货币信贷环境。
此外,为了更好地控制负债成本,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多家全国性商业银行将从9月1日起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同时,多家银行还透露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他们制定了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的方案。
下一步,货币当局还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方式支持银行合理控制负债成本,或者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为银行按照规定有序调整现有房贷利率提供低成本资金。依法依规,增强金融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能力”。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告诉记者。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央行官网、第一财经、证券时报、国时快报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VCG0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