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摘要:美国当地时间2023年5月3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0.25个百分点,并将利率调整至5-5.25%区间。 此次调整的主要原因还是聚焦于美国依然严峻的通胀形势。 同时,也延续了美联储一贯的重视和审慎防范通胀对经济衰退的长期影响的态度。 本次加息后,预计美联储从去年3月开始的本轮加息周期接近尾声。 本次加息后,中美货币政策分歧程度进一步扩大,短期内将对我国资本市场、汇率、跨境资本流动等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内需拉动的内生模式转变,预计美联储加息对我国国内资本市场、人民币汇率和央行货币政策走向的长期影响可控。
一、本月美联储在本轮加息周期中第十次加息,联邦基金利率水平创二十多年来新高。 美联储此次加息的原因,依然是美国通胀水平相对较高,距离美联储2%的量化通胀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本轮加息的力度和速度,也反映出美联储对本轮通胀引发的长期经济衰退的重视和担忧。
当地时间5月3日,美联储宣布加息0.25个百分点。 加息后,联邦基金利率达到5%-5.25%的目标区间。 这是美联储开局以来的第10次加息,本次加息后的利率水平也创下了美联储2001年3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首先,从本次加息逻辑分析,控制通胀仍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和指导思想。 尽管通过前几轮加息,美国国内通胀水平有所降低,但距离美联储目标仍有一定距离。 从CPI和美联储比较关注的量化指标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PCE)来看,通胀总体水平虽然较前几个月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水平. 今年一季度个人消费支出(PCE)物价指数达到4.9%,创一年来最大增幅,表明美国国内通胀形势依然严峻。
其次,本轮加息的力度和速度也反映了美联储对美国国内通胀控制导致经济长期衰退风险的重视和担忧。 自2022年3月启动本轮加息以来,短短14个月内已经进行了10次加息,比1980年代后期以来的多轮加息周期还要快。 从 20 世纪 6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美国深陷两位数通货膨胀的泥潭,但美联储对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犹豫不决,一直试图通过非政府手段控制通货膨胀。价格控制和财政紧缩等货币政策。 但收效甚微,美国经济长期深陷高通胀和高失业率的双重打击。 直到1979年保罗·沃尔克就任美联储主席后,才果断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的方式。 在加息至最高 22% 后,通胀终于得到控制。 这段历史给美联储的教训之一就是在高通胀面前果断采取措施,在达到通胀目标之前保持货币政策的连贯性,否则就会“不断停顿,乱来”。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去年以来的公开讲话中多次提及美国通胀历史的教训,体现了其通过收紧货币政策遏制本轮通胀的坚定审慎态度。
2、从美联储加息前景来看,本轮加息后本轮加息将告一段落。 考虑到美联储加息后的表态,美国国内银行业风险加大,综合考虑美国国内经济和就业等因素,本轮加息有望告一段落。 由于通胀调整需要较长时间,目前的利率水平预计将持续到明年一季度。
首先,从美联储本次加息后发表的声明可以大致看出,本轮加息周期即将结束。 美联储在为期两天的货币政策会议后发表声明,继续强调“美国银行体系稳健且有弹性”,美联储“非常关注通胀风险”。 但这份声明删除了今年3月决议声明中“可能适当加紧一些政策”和“形成足够紧缩的货币政策态势”等字样,引发外界猜测这可能是暂停加息的信号。
其次,加息给美国中小银行带来的债务违约压力,制约了美联储继续加息。 本轮持续快速加息是硅谷银行等中小银行在债务违约压力下倒闭的主要触发因素; 在第一共和银行于5月1日被监管机构接管并出售给摩根大通后,资本市场反映美国银行业动荡加剧。 加息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必然成为美联储下一次货币政策考虑的因素之一。
其三,遏制通胀与避免衰退的抉择,决定了美联储下半年面对货币紧缩政策,必然会投鼠忌器。 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和就业成反比关系,即经济增长通常伴随着通货膨胀,为抑制通货膨胀而收紧货币政策往往伴随着经济增长下降和失业率上升. 从当前美国国内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来看,持续加息可能对实体经济带来进一步损害,加剧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风险。 因此,未来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很可能会在短期内容忍较高的通胀水平,放慢利率调整的速度和力度,以货币政策抑制通胀避免引发经济衰退为底线。 由于货币政策的传导抑制通胀尚需时日,目前的利率水平有望维持至明年一季度,美国国内通胀水平将继续大幅改善。
3、美联储本轮加息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短期扰动后,长期影响可控。 加息后,中美货币政策分歧程度进一步扩大,短期内将对我国资本市场、汇率、跨境资本流动等产生一定影响。 主导内生模型发生变化,预计美联储本轮加息对我国国内资本市场、人民币汇率和央行货币政策走向的长期影响不大。
一是随着美联储本轮加息接近尾声,对我国国内债市的影响将逐渐减弱。 一方面,市场对本轮美联储加息预期充分,市场部分消化了影响。 另一方面,随着美联储加息接近尾声,国内资本市场外部环境有望向好,资本市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将继续增强。 截至2023年3月末,境外机构在我国债券市场托管余额3.3万亿元,占我国市场托管余额总量的2.2%; 其中,境外机构在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持有的债券余额3.2万元,其中约80%为境外主权基金、央行、指数基金等投资者持有。 这些机构投资者前期消化吸收了中美利率倒挂、中美货币政策方向分歧等市场趋势。 长期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复苏,国际投资者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将逐步恢复,我国国债收益率等指标有望整体保持基本稳定。
二是美联储加息对我国货币政策实施空间影响有限。 近年来,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程度加剧。 这一方面是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两国经济周期的差异。 中美当前的经济周期不同。 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周期的风险正在上升。 低通胀需要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来支撑国内经济复苏。 特别是在全球化步伐放缓的情况下,我国货币政策导向转向支持新双循环发展格局下经济内生增长方式转变,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三是人民币汇率短期内存在贬值压力,但长期影响不大。 利率是影响汇率的因素之一,但影响一国汇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的决定因素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平衡等。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从疫后恢复期逐步进入增长期,支持人民币汇率的利好因素正在增多。 同时,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支撑人民币汇率稳定的重要外部因素也已经形成。 但同时也要看到,美国本轮加息的力度和速度是过去二十年前所未有的。 鉴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跨境资本流动压力,加之当前我国经济复苏期房地产等行业低迷,金融市场风险因素在短期内有所积累,要充分考虑和做好风险防范工作。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