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值得注意的是,4月份广义货币(M2)和狭义货币(M1)同比增速环比均有所下降。 M2同比增长7.2%,M1同比下降1.4%。
接受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4月份新增信贷仍实现同比小幅增长,表明央行在引导贷款合理增长、均衡放贷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大月小月”现象得到缓解。信贷有所缓解。 当月社会融资存量增速同比增长8.3%,仍明显高于名义经济增速,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保持稳定。
此外,反映金融总量的M1、M2增速环比下降,主要是受到存款“外流”和多部门监管资金闲置影响。 部分资金从存款转理财后,不再纳入M2统计,但实体经济资金供给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三大原因导致M1、M2增速环比下滑。
M1主要包括企业活期存款和流通现金,M2在M1的基础上增加了企业定期存款和居民部门存款。
4月份M2、M1同比增速环比下滑备受外界关注,尤其是M1负增长。 事实上,央行对于货币增速下滑已经给出了“提示”。
5月11日,央行发布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庞大货币总量增速可能放缓。 这并不意味着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会减少,而是金融支持质量和效率提升的体现。
对于4月份货币增速下滑的原因,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宇向记者解释了三大原因:
一是今年债券市场持续走高,居民购买理财产品热情增强,银行存款向理财产品等非银行产品分流。 非银行机构资金充裕,向银行借款购买债券的需求减少。 4月份,银行对非银行机构贷款大幅下降。 粗略估计,减少额可能在3万亿元左右。
“这与2022年底债市调整的逆过程类似,当时存款正在‘回流’银行,2022年11月M2增速比10月高0.6个百分点。近期,存款“分流”至金融市场,导致M2增速下降,受此影响,M1增速也有所下降,随着债券价格上涨,相关金融产品投资收益率有所上升。而企业活期存款也“搬”到了理财上。 张宇说道。
二是规范资金闲置、人工补息等现象。 近期,多部门加强了对资金闲置套利、“低贷高存”、银行人工补息等行为的监管。 过去一段时间,相当一部分虚增、不规范的存贷款有所减少,特别是企业活期存款的人工贴息部分,短期内有“挤水”效应。
第三,增值税核算的优化调整对金融业也产生影响。 过去,金融业增加值的季度核算方法是根据存贷款增速。 从今年一季度开始,国家统计局修订为参考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等指标,可以更客观地反映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贡献。 ,也与年度会计数据较为一致。
市场专家表示,金融业增加值按季度核算的旧方法可能存在诸多弊端。 例如,金融业的附加值可能“虚增”。 在近两年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各地或有较强动力在月末等时段加强存贷款增速指标监管,旨在推升金融业附加值。带动地区产业发展,进而带动GDP增长。 但目前,银行业净息差持续收窄,存贷款增量在某些时点可能无法真正转化为营业收入。 当金融业每年的增加值按照收益法计算时,往往会“缩水”。 又如,波动性加大,导致货币信贷总量月末激增、月初回落,干扰市场预期和宏观调控,影响金融支持的稳定性。实体经济。 尤其是在信贷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盲目推高贷款可能会对银行造成影响。 未来信贷资产质量问题将逐渐显现,存在较大隐患。
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4月份以来,银行通过存贷款增加金融业附加值的动力明显减弱。 这也与4月份金融总量增速下滑有关,相关影响年内或将持续显现。
“考虑到今年4月份会计方法优化已为各方所了解和熟悉,预计对货币信贷增长的扰动可能集中在二季度,并将继续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下半年。 相关风波可能要到明年才有望逐渐“平息”。 有业内专家分析,金融业增加值指数优化后,金融总量指数短期内出现一定的下行扰动是值得的、也是必要的。 各方面都需要逐步转变观念,更加宽容、更加科学,渡过这个阶段。 调整期间,更好适应货币信贷由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发展的新常态。
目前社会融资更适合体现财政支持总量
事实上,随着经济结构更加轻量化,虽然信贷需求较前几年有所减弱,但融资结构将逐步优化升级。 相应地,M1、M2等衡量银行体系货币供应量的指标则削弱了经济支持的方向性。 有人认为,目前的社会融资规模更适合体现金融支持总量。
4月末,社会融资存量规模同比增长8.3%,基本匹配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预期目标。 1-4月,社会融资累计增量12.73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少3.04万亿元,但仍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
“近期,外贸增速进一步好转,物价水平稳步回升,直接体现了经济复苏。在整体宏观数据向好的同时,一些金融数据的下滑并不能代表经济走向,不能代表经济走向。”用来预测经济表现。”张宇表示,根据国际经验,M2作为金融总量指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部分资金从存款转理财后,不再纳入M2统计。 但实体经济的资本供给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M2角度考察融资总量还不够全面。
与M2相比,社会融资规模指标更能反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在当前数量调控和价格调控并用的货币政策框架下,总量指标仍然是衡量金融支持的观察角度。 张宇表示,存款转理财后,投入的资产仍会体现在我国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中。 此外,我国金融市场不断深化,债券和信贷市场发展更加均衡,直接融资增速加快。 未来,社会融资规模作为总量指标的相对参考价值将不断体现。
展望未来几个月M2走势,张宇预计未来几个月货币供应量增速将趋于稳定。 首先,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逐步改善,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普惠小微企业等领域的融资需求也将增多。 二是政府部门融资有望加速。 尽早发行和使用超长期国债,加快特别债券的发行和使用,也将支持货币总量的增长。 三是债券市场逐步回归基本面逻辑。 4月份以来,央行多次提示债券市场风险。 4月下旬以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导致理财收益率波动,吸引力下降。 近期,有部分理财出现返还存款的迹象。
4月份新增信贷同比增长,信贷“大小月”现象明显缓解
四月是传统的信贷“小月”。 数据公布后,市场专家普遍认为当月新增信贷同比仍实现小幅增长。 央行引导贷款合理增长、均衡分配成效显着,贷款总量未见“小月”。 小”,“大月小”现象明显缓解。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思认为,今年整体信贷将呈现均衡分布。 在经济结构转型时期,不能只看单月信贷增长,更要注重从贷款累计增量来判断金融支持力度。
从信贷结构看,存量金融资源不断盘活,投资方向进一步优化。 绿色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继续保持20%以上的较高增速,明显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债券市场和信贷市场发展更加均衡,社会融资规模保持稳定增长,直接融资快速增长。
从信贷价格来看,券商中国记者了解到,4月份新增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76%,与上月末基本持平; 新增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7%,比上月下降2个基点,均处于历史低位。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表示,目前部分信贷利率已经较低,LPR报价不变,也是为了防止空转、提高效率。 这不仅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还可以引导现有金融资源的结构调整。 光大银行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政策利率和LPR越低越好。 更需要防范潜在套利风险,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PSL净还款额增加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央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住房抵押贷款补充贷款(PLS)连续两个月实现净还款,引发市场关注。 记者了解到,PLS净收益上升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三大工程”的支撑作用依然有效发挥。
央行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结构性工具占央行总资产的比重稳定在15%至17%左右。 记者了解到,为支持“三大工程”建设,央行新增5000亿元PSL额度已于年初下达。 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利用PSL资金对相关领域提供金融支持。 根据机制设计,前期释放的PSL资金对应的项目贷款自然会陆续到期,未来阶段资金逐步净归还属于正常现象。
广发证券宏观分析师钟林南认为,考虑到当前发债成本较低,选择更多发债融资,是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做出的理性选择; 央行还有意推动三大银行利用更多债券发行来改善目前的状况。 债券市场供需失衡,长期利率偏低。 业内人士也指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金融机构并不缺乏资金。 到期返还 PSL 也是将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的一种选择。
近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央行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不是央行直接或间接向企业发放贷款。 专家表示,对于一些薄弱领域,金融机构不愿意服务,有必要央行通过提供资金或奖励等方式进行引导。 但央行资金不会直接投向具体企业,没有办法实现这种所谓的“精准投资”。 ,银行需要自主选择贷款对象并发放信贷。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