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截至5月24日,市场ST、*ST公司超过180家,其中不乏公募基金重仓股。面对重仓股退市危机,有的机构“先见之明”提前出逃,有的机构“姗姗来迟”地选择在股票被ST、跌停后才撤离,甚至有机构在公司连续跌停期间主动买入一套股票,选择“赌一把”。
部分机构“预知”提前出逃
据第一财经日报统计,被“封顶”的54只股票中,国瑞科技、中泰化工、石龙实业等27家上市公司由无风险警示降级为*ST,亚星客车、龙宇股份、银江科技等19家上市公司由无风险警示进一步降级为*ST。
这些股票中,不乏“机构重仓股”。
以ST中泰为例,根据新疆证监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该公司存在“年报虚假陈述”等信息披露违规行为。
5月18日,中泰化学发布股票停牌提示性公告,称公司股票自20日开市起停牌一天,21日开市起复牌,并予以“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中泰化学”变更为“ST中泰”。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ST中泰共有221家机构持有,合计持股11.05亿股,占其总股本的42.65%。其中,214家公募基金合计持有ST中泰1.58亿股,占其总股本的6.1%。
上述机构中,部分公募基金产品在今年一季度成功退市。ST中泰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此前榜上有名的两只基金——富国兴元优选12个月持有期混合型基金和广发高端制造业基金,已不再位列公司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之列。
截至2023年末,上述两次公开发行股票分别持有ST中泰1522.76万股、1855.15万股,位列公司流通股第十大股东、第七大股东。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华夏基金行情回报6个月持有期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华夏基金稳健收益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两只产品仍持有ST中泰,分别持有60.63万股、27万股。
ST中泰不仅部分机构股东提早跑路,部分机构资金也“先见之明”,在上市公司“封顶”前主动离场。
比如九芝堂,因近一年被出具无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或鉴证报告,近期更名为ST九芝,该公司去年多季度均有主动持股的基金产品,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中,仅剩一家机构基金。
部分机构“过晚”退出,损失严重
有些机构在风险到来之前提前退出,而有些机构则在重仓股“封顶”后,选择慌乱退出。
例如,5月24日,ST爱康股价再度下跌,因股价低于票面价值,公司股票面临退市风险;5月初,公司因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连续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负,被出具保留意见及与持续经营相关的重大不确定性说明部分的审计报告,被发出其他风险警示。
突发风险引发资金出逃,导致ST艾康连续跌停。
以5月8日为例,卖出量排名前三的均为机构席位,当日分别净卖出153.71万元、116.08万元、109.2万元;此外,21日机构投资者净卖出ST爱康3581.39万元。
从ST艾康今年一季报披露的股东变动情况来看,南方、华夏等基金位列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ST宝力的机构股东身上,5月16日晚间,*ST宝力发布公告,公司股票将于5月17日起退市并停牌。
此前,在经历9次连续“20CM”跌停后,*ST宝利15日收盘报0.09元/股,这也是A股历史上首次股票收盘价低于0.1元。
14日收盘后,有机构投资者净卖出*ST宝利905.17万元,占其总市值的1.86%,与该股第四大股东鑫源资管旗下鑫源资产金美华35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持股比例恰好一致。
这只资管产品在2021年三季度成为公司十大流通股股东,当时股价在2.2元至3元之间,回头看是近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此后三年,*ST宝利股价持续震荡下跌,直至目前被锁定退市,该资管产品长期持有,持股情况未发生任何变化。
即使按当时2.2元/股的最低价建仓,这只资管产品的申购金额也超过1.81亿元,如果现在亏本出售,无疑将面临严重损失。
据记者了解,一些大型公募基金的合规、风控方面为响应新“国九条”的要求,已经加强了对可能存在ST风险的股票的筛选。
“如果你持有的个股退市了,基金公司的风控系统一般会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强行平仓。”一位基金经理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但令人不解的是,部分机构资金仍在“主动买入”ST股。
例如高鸿股份在公布年报后被实施ST并更名为ST高鸿,其股价于5月6日、7日连续两天跌停,截至7日收盘,限价单数量为142.89万张(折合人民币5.85亿元),占其总市值的12.34%。
即使此后ST高鸿屡屡涨停,但仍有不少机构小幅买入,如7日收盘后,买1至买5均被机构资金占据,净买入金额分别为119.79万元、46.61万元、44.24万元、28.83万元、23.59万元。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