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4月2日,A股垃圾焚烧概念股中国天盈(.SZ)公告称,公司与安达市人民政府签署风光储氢氨醇一体化项目投资合作协议。 项目总投资约169.5亿元,其中新能源装机容量1.8GW(风电1.4GW,其中新增风电并网0.4GW,光伏发电0.4GW),配套重力储能建设等综合储能140MW/个; 绿氢装置规模10万吨/年,氨装置规模3.8万吨/年,甲醇装置规模62万吨/年。
这是继2023年中国天鹰密集签约重力储能等新能源投资建设项目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中国天鹰已签署至少9个新能源项目相关投资框架协议,总投资规模近千亿元。 其中,公司在签约项目中预计投资重力储能装机容量4GWh。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还通过项目投资获得了数GW的风电、太阳能装机容量指标。
将重力储能换成风景指示器
瑞士Vault公司(以下简称EV公司)近日宣布,全球首个商用重力储能项目已在中国并网发电。 虽然尚未开始运营,但这也意味着重力储能的商业化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项目位于江苏如东洋口镇。 项目总规模25MW/,总投资6.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项目。 另外还有甘肃省张掖经济开发区17MW/68MWh重力储能项目。
国内率先“吃螃蟹”的如东、张掖两座重力储能电站背后,是一家名为中国天鹰的上市公司。
重力储能技术本身作为物理储能的技术路线,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性能稳定、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的特点。 同时废物可作为原料,基本无污染; 适应性好,选址条件要求不高; 它还具有响应速度快,调频可以达到秒级,并且可以提供转动惯量为电力系统提供阻力。 抗干扰能力强,抑制频率下降。
上市公司还在公告中表示,随着我国开启“双碳”时代并提出构建新型电力体系,可再生能源发展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为解决可再生能源不稳定、间歇性、波动性问题,克服新能源并网和消纳瓶颈,迫切需要开发安全、高效、绿色、低碳、高效的新型储能技术。经济。 能源已成为推动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转化、解决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高问题的关键技术。
中国天鹰是国内为数不多的从事重力储能的企业之一。 事实上,全球涉足重力储能的公司仅有几家,包括瑞士的Vault、英国、美国和ARES。
针对最关键的重力储能技术,中国天鹰与EV公司签署了《技术许可协议》,获得了EV公司重力储能系统的独家技术授权。 技术许可初始期限为7.5年,技术许可提供给EV公司。 投资5000万美元,以股权方式深化合作。
面对核心技术是否拥有独立控制权的质疑,上市公司在投资者调查纪要中介绍,公司引进电动汽车重力储能技术后,进行了符合中国标准规范的改造工作,实现了项目所需的所有材料和设备均本地化。 目前,公司已获得13项国家专利授权,实现了重力储能所有子系统的专利全覆盖,掌握了相关知识产权。项目后续的算法技术升级和运营将由公司完成,不会有‘卡脖子’的问题。”
不可否认,在如东项目中,中国天鹰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此后,公司先后与张北县、伊宁县、辽源市、云冈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右玉县、金塔县等多个地方政府签署重力储能项目投资建设框架协议。此外,公司还将规划在安达市、毕节市、通辽市等地建设综合能源基地或相关产业园。 除了重力储能之外,还涉及光伏、风电、绿氢、绿氨,甚至抽水蓄能等。 等待。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份投资合作框架协议中,中国天鹰还列出了与政府约定的相关“风景指标”的配套要求。
例如,在与云冈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的协议中,公告提到,甲方(指上述管委会)结合实际情况,承诺为乙方(指“中国天鹰”于本协议生效之日起3年内)。 )争取市相关部门提出的风电和新能源发电目标,每年不低于500MW的风电和新能源发电目标,并协助乙方办理土地、电网准入等相关手续确保项目早投入、早见效。
另外,为鼓励乙方加快项目进度,甲方将在本协议签订当年向乙方额外提供200MW光伏发电上网配额(除风电新能源发电外)。本协议前述条款中提到的配额)。 乙方承诺,在获得并网200MW光伏发电配额后100天内,确保相关产业投产。
在与右玉县人民政府的框架协议中,公告提到,由于该项目投资大、周期长,为分流项目投资,甲方将为乙方提供400MW并网新能源标的三年内根据实际情况。 (本协议签订后一年,配套可上网新能源配额为100MW),并协助乙方办理土地、电网准入等相关手续。
在与毕节市等各方的协议中,公司将提供不少于40万千瓦时的重力储能项目。 政府在新能源建设指标中每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配套100万千瓦新能源指标,装机容量上限不超过200万千瓦。
千亿新能源投资利润有待考验
近两年,市值百亿的中国天鹰勾勒出一幅近千亿规模的新能源项目投资图景。 然而质疑声却从未停止过。 账面资本不足20亿元的中国天鹰如何支撑其庞大的资金需求,成为外界主要关注的焦点。
2021年以来,中国天鹰的业绩表现出一定的压力。 2022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同比下降,但盈利能力回升——营业收入37.55亿元,同比下降2.89%;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15.890%。
有趣的是,中国天鹰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运营成本的下降。 该公司在三季度报告中明确表示了这一点。 财报显示,中国天鹰去年前三季度营业成本总额为33.97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3.26亿元。公司营业总成本并非因“三项费用”和研发费用减少所致。 相应地,这四项费用较2022年同期有所增加,主要因素是受到经营业务成本减少的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为26.87亿元,较2022年同期减少4.45亿元。有金融分析师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公司营业成本下降通常是表明经济效益的增加是由于公司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但也可能与业务规模的缩小有关。
以中国天鹰2023年半年报披露的业务结构为参考,2023年上半年,公司三大主营业务为垃圾处理及焚烧发电、环保装备、城市环境服务。 与2022年同期相比,这三大主营业务的总收入也有所下降。 其中,公司垃圾处理及焚烧发电、城市环境服务两项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增幅最大来自垃圾处理及焚烧发电业务,202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29亿元,同比增加2.2亿元。
然而,中国天鹰的环保设备业务收入大幅下降。 2023年上半年仅实现营收7.5亿元,同比下降35.18%。 受业务规模缩减影响,去年上半年公司环保设备业务运营成本也从2022年同期的9.97亿元下降至6.22亿元。 同期,公司垃圾处理、焚烧发电、城市环境服务等业务运营成本同比增长。
至此,中国天鹰整体运营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或许已可知——环保设备业务规模萎缩是最大原因。
事实上,当三大主营业务之一的环保设备业务“失速”时,中国天鹰需要寻找新的增长极。 随着公司启动“环保+新能源”双引擎战略,围绕重力储能并延伸至投资“风光储氢”项目的故事轮廓在近两年迅速浮现。
然而,中国天鹰的新能源业务什么时候才能贡献可观的收入呢? 其规划的千亿规模新能源项目能否顺利投产? 外界对此高度关注。
华鑫证券将重力储能的商业模式概括为四种:第一种是BO模式,即风光储一体化投资运营模式,即通过重力储能,地方政府的“风光互补”获得“太阳能”指标,从而投资建设和运营; 二是EPC模式,即交钥匙工程,由公司负责风电、太阳能发电项目与重力储能项目的调配和存储; 三是电网测试独立储能或共享储能中心模式; 四是风光互补储氢氨项目,由重力储能提供,作为“链条所有者”和资源整合者,推动区域新能源消纳。
总体来看,重力储能仍处于商业化初级阶段,需要依靠示范项目带动应用场景的拓展。
此外,面对近千亿元的投资,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天鹰期末货币资金仅为17.97亿元,短期借款25.77亿元。 考虑到目前其主营业务整体营收存在下滑风险,新能源业务与环保业务“孵化”的策略必然面临更为严峻的财务压力考验。
今年3月,中国天鹰在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如东重力储能项目的设备安装调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后续重力储能项目正在按计划有序推进。
中国天鹰的新能源业务显然已经打响了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争。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