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本周,上证指数下跌0.94%,深证成指下跌1.75%,创业板指下跌1.23%。 下周A股表现如何? 我们总结了各大机构的最新投资策略,供投资者参考。
中信策略:清算即将结束,拐点即将来临
圣诞节前的外资外流已经结束。 本周调查样本公募基金净赎回率大幅下降。 统计数据显示,近四年公募股每年最后五个交易日的平均回报均为正; 房地产政策积极。 目前仍处于观察期,预计未来市场将继续加大投入。 市场经济预期较政策目标有较大上修空间。 市场和信心的拐点即将到来,明年1月中旬是关键时刻。 一方面,今年8月以来的北向资金外流已在圣诞节前结束。 本周以来,中信证券渠道研究数据显示,样本公募基金产品净赎回率大幅下降。 统计显示,公募基金前4年每年最后5个交易日的100只股票平均收益均为正值,市场出清已接近完成。 另一方面,房地产政策实施后正处于观察期,预计后续政策将持续加码。 明年1月LPR大概率下调。 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预期相对政策目标仍有较大上修空间。 游戏行业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该政策将有利于缓解近期纯“小盘炒”的投机氛围,增强市场对硬科技等政策确定性较强的成长性行业的信心。 市场和信心的拐点即将到来,明年1月中旬是关键时刻。
当前A股估值水平、交易情况、上市公司行为等一系列指标表明,资产价格可能隐含了过于悲观的预期。 与之相对应的是,内外部环境正在出现积极变化: 1、近期国内多家银行纷纷宣布下调。 存款挂牌利率和政策宽松有利于稳增长;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周末迅速回应周五引发市场关注的《网络游戏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有利于稳定预期。 当前环境下,“宏观政策导向的一致性”增强,有利于“加强政策协调,确保方向一致,形成合力”。 2、海外,在美国通胀数据持续走低的背景下,美国长期债券利率从5%高位快速下跌至3.9%左右,美元指数走弱,人民币汇率走强。 然而,中国权益资产对此暂时反应不足。 展望后市,极端估值和利好因素的积累将回应资本端的负面反馈。 A股反弹随时可能到来。 市场中期机遇大于风险。 持续关注内外部环境边际变化。
海通策略:明年指数振幅有望加大 金融权重板块或突破上行
回顾过去的一年,经历2022年的疲软行情后,2023年市场再次走弱,与年初普遍乐观的预期形成明显差距。 事实上,本轮市场底部的形成过程确实很复杂。 参照历史经验,总体政策底部首先出现在调整期末的A股市场。 此后,随着积极的政策推动经济和股市基本面企稳复苏,标志着业绩底部的到来。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只股票:政策利好和基本面下行。 有权力之争,所以政策底和业绩底之间存在市场底。 展望2024年,部分投资者认为,在政策不大幅加码的情况下,基本面仍难以实现快速复苏,相应的市场可能仍将疲弱波动,类似于2012年上半年基本面没有大幅回升的情况。政策底部出现后迅速反转。 ,此后泛基指数在2012年底创出新低。根据Wind目前的共识预测,市场预计2024年国内实际GDP同比增速为5.0%; 微观利润层面,根据通联一致预测,市场预计2024年全A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速为7.3%,这是市场对未来的预期今年业绩复苏预期相对温和,因此市场对2024年的预期较为谨慎。
君主策略:冬季复苏,超跌反弹有望出现
市场深度调整超跌,短期指数有望由抛售转向震荡。 12月以来A股出现较大调整,稳健风格跑赢,与我们对“低风险特征股票”的看法一致。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1)指数的深度调整表明投资者在重要会议后重新调整了政策预期。 后续经济数据走势与政策的互动对市场极为重要。 2)年内第三轮存款利率下调实施后,市场降息预期重新开启,增加了部分机构年底年初的配置需求。 但相对而言,小步宽松更有利于债类资产和长期资产,而不是经济相关资产。 3)两市短期指数估值和成交量均跌至历史低位。 考虑到前期市场调整的深度,短期指数继续下跌的可能性并不高,预计短期内将进入低位震荡和技术性反弹。 但向上修正仍需新的保证金,且指数高度不高。 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利润预期和市场风险偏好的改善仍需要进一步的政策努力和新发展模式的明确。 因此,中期应对仍需“稳中求进”。
申万宏源策略:为A股再一次机会创造条件,做好变革准备
在困境中,你需要思考为后续机会设定条件,并做好应对市场变化的准备。 我们认为24季度有效反弹的条件包括: 1、需要落实“将非经济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导向一致性评估”。 影响市场化发展预期、资本活动、通货紧缩倾向的政策要及时纠正。 2、国内稳增长的落实是24季度经济复苏预期的重要潜在动力,具体体现在财政助力信贷扩张和社会融资信贷快速增长上。 三、改革布局逐步展开,重点关注金融改革,强调改革开放、市场化。 该结构继续围绕再次机会的机会进行组织。 24Q1政策落实效果已得到验证,看好核心资产顺周期+反弹。 我们将在整个24小时内持续推荐新的趋势方向:1、行业新趋势的不断出现是必然趋势(2024年华为链创新还有很多看点); 2、从中国经济新范式(出口链、新跨国公司、新消费)思考繁荣方向; 3、强调公司治理和股东回报成为思潮,广义估值可期。
广发策略:市场调整后如何布局?
目前市场赔率中规中矩,在这个位置更重要的是“底部找机会”。 借鉴历史四轮行情探底的经验,寻找进攻方向。 2008/12/18/22市场见底后的主导品种:(1)从行业风格来看:如果是政策强力刺激的底部(2008/22),价值股将继续占据主导地位; 如果是政策的力度,当审慎和政策对市场没有显着的定价能力时(2012/18年),市场解读分为三个阶段:价值股短期占主导地位,但市场仅处于月度水平,然后是切线增长,然后取决于行业趋势和增量资金环境。 从本轮来看,政策强力刺激的概率较低,市场解读更有可能陷入2012/18年的情景。 这种情况下,成长股的战略配置具有更高的价值,也是24年行业趋势的重要方向(智能化/出海)。 继续看好成长复苏类资产:消费电子连锁、创新药、机器人、汽车零部件等。 (2)从因素来看:市场探底后的主导因素是“小盘股”、“低估值”和“反转”,即市值小、PB分位数低、前期跌幅大的公司。
华西策略:收盘如何解读,主线是什么?
市场展望:A股正在“探底”,等待向上突破。 从A股两市交易量、主要指数估值和风险溢价来看,A股目前处于中长期底部区间。 投资者倾向于在短期内对中长期问题进行定价,市场风险偏好尚未修复。 未来1-2个月,部委年度工作会议和地方两会将陆续召开,重点关注三方面政策引导:一是年内第三轮存款利率下调或将开启明年初政策降息空间; 二是关注一线城市房地产政策放松的效果。 在房地产市场基本面企稳之前,各地需求侧宽松政策仍有望继续出台; 第三,除了财政、货币、房地产等政策外,还要注重非经济政策的落实。 行业配置方面:年底加速板块轮动将成为主要特征,大小盘风格或因相对估值对比出现短期均衡。 配置上,以现金流充沛的低估值红利板块作为压舱石,后续受益于产业催化和政策预期改善的领域是中期主线。
国盛策略:保持冷静,适度增加逆向交易
展望未来,依靠分母端适度的行情结束后,分子端是否有望跟进成为焦点。 至少到目前为止,分子预期受到了低迷数据的限制。 如果后续宏观政策的实施能够提振增长预期,大盘指数就能大幅反弹; 如果基本面预期和现实恢复缓慢,大小市场一旦进入较大分化区间,还需关注周期性高低收敛。 建议新年期间适当加大逆向交易力度。 从较长时期来看,打开A股的上涨空间需要市场形成分子和分母双方的合力。 在此之前,市场机会仍以结构性为主,指数的反弹需要分步进行、分阶段参与。 行业配置建议:遇事保持冷静,适当加大逆向交易力度: 1、库存周期供需线索指向:工业金属、化纤、消费电子; 2、赔率与保单预期博弈方向:建材、保险; 3、挖掘出口链阿尔法:纺织品、零部件、汽车配件; 4、中期继续作为“压舱石”获得股息。
华安策略:金融配置切换迹象显现 市场内部信心仍需提振
12月第三周市场继续调整。 尽管美联储降息预期上升促使全球风险偏好略有改善,但国内政策和基本面缺乏较大利好支撑,市场仍缺乏上涨动能。 展望后市,外部风险缓释的大势未变,内部投资者对经济和政策的信心仍需恢复,市场上涨动能较弱。 除非海外出现风险逆转,否则无需担心出现重大调整。 因此,预计市场将继续震荡。 一方面,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相对稳定的基调后,直至2024年“两会”,政策基调都不会发生变化,也难以扭转整体悲观的政策预期。当前市场情况,内部风险偏好仍需改善。 未来我们重点关注政策落实能否超预期。 另一方面,在2023年、2024年GDP增速等重要宏观数据发布前,经济维持缓慢复苏预期。 市场后续的上涨动力可能需要政策落实超预期或者经济数据超预期复苏的机会。
国家海洋战略:如何应对春季风暴?
2010年以来的14年里,根据波段的最大回报,春躁可分为缺席、提前、平均回报和明显回报四种类型。 缺席和提前出现各2次,明显收益4次,收益一般6次。 。 2021-2022年春季没有躁动的核心原因是市场处于高位,海外流动性收紧。 所有A股的最大涨幅不超过10%,持续时间不超过20个交易日。 这一时期的主导板块主要是低估值和顺周期板块。 。 2013年和2015年的春季动荡提前到了前一年的12月。 核心原因是稳增长政策实施较早。 在这种情况下,春季动荡时期增长型往往占上风,可选消费也表现良好。 2012年、2016年、2019年、2020年这四年的春躁最为显着。 核心原因是市场仓位低+超跌,一季度流动性充足,稳增长政策发力明显,小盘风格、成长型、周期相关行业占主导地位。 2010-2011年、2014年、2017-2018年、2023年这六年春意盎然,回报一般。 核心原因是市场地位不高不低,流动性和稳增长政策协调不够好,小盘风格、TMT和可选消费占主导地位。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