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近日,多家养老金产品管理人收到了人社部下发的征求意见稿。 意见提到,未来非标资产和标准资产可能分开投资,进一步符合资管新规。 靠近点。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上述征求意见已结束,各管理人已向监管部门提交反馈意见。 今后,正式通知下发后,现有产品将按照正式要求进行梳理改造。
养老金产品是我国养老金“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配置的重要工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市场上注册的养老金产品多达649个,其中实际运营的589个。 上述养老金产品期末总资产净值接近2.31万亿元。 其中,固定收益资产规模超过2.03万亿元,是最大的细分类型。 股权规模1525.26亿元,流动资产规模1210.69亿元。 。
尽管今年资本市场波动较大,但截至二季度末,养老产品今年仍录得1.99%的正收益,成立以来累计投资收益率高达28.64%,体现了养老金产品的稳健运行。
养老产品欢迎最新征求意见
养老金市场出现新的发展。
近日,有业内人士透露,多位养老金产品经理收到了人社部的征求意见。 《意见》提到,未来养老金产品的投资操作中,非标准资产和标准资产可以分开投资。 进一步向资管新规靠拢。 同时,非标投资的披露将更加详细。 投资养老金产品的每项非标资产应披露融资项目名称、基础资产、剩余期限、交易结构等。
“目前征求意见已经结束,各管理人员正在等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正式规定,未来将按照正式文件的要求完成现有产品的改造。 ”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另一位业内消息人士也证实,该养老金产品已被征求意见。 “根据资管新规要求,投资非标资产需要期限匹配。 因此,每日开放赎回的养老金产品不宜投资于非标资产。 非标准资产可能需要转移到其他产品组合。 事实上,银行理财产品此前也对现有产品做出过类似的改变。”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养老金产品转型主要是操作规则的调整,使其更加符合资管新规的要求,不会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
有业内人士提到,养老金产品出于流动性管理的考虑,分别投资于非标和标准化资产。 “随着养老金产品规模的增长,对流动性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非标资产流动性较差,除了持有至到期外,很难通过其他方式处置。 一旦养老金产品规模萎缩,非标资产投资比例很可能超过法规规定的投资比例上限,面临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在上述业内人士看来,开放末端养老金产品通过对此类非标资产进行单独投资,可以提高效率,有效防范流动性风险。
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征求意见稿不仅提到了现有养老金产品的整改和过渡,还在投资集中度、期限匹配、信息披露、关联交易等方面进一步向资管新规靠拢。另外,货币型、港股型、分期型、非分期型等标准合同模板也已形成,需要管理者进行比较和梳理。
养老金产品规模超2.3万亿元
事实上,养老金产品是我国养老金“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配置的重要工具。
早在2004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就颁布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第20号),标志着我国养老金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制度的建立保险。
2013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下发了《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和《关于扩大企业年金基金投资范围的通知》两份文件。 《关于企业年金养老金产品有关问题的通知》 养老产品应运而生。 成为年金配置的重要工具。
根据相关规定,养老金产品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人发行的、针对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基金的年金基金标准投资组合。
经过多年发展,养老产品规模日益壮大。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市场上注册的养老金产品多达649个,其中实际运营的589个。
目前,养老金产品包括权益类资产(包括普通股、股票、特种股票、港股等类型)、固定收益类资产(包括混合类、固定收益类)和流动资产(货币类)。 )、其他类型和其他资产类型。 上述养老金产品期末总资产净值接近2.31万亿元。 其中,固定收益资产规模超过2.03万亿元,是最大的细分类型。 股权、流动性资产规模分别为1525.26亿元、1210.69亿元。
从产品运营来看,尽管今年资本市场跌宕起伏,养老金产品年内依然保持了1.99%的正收益,成立以来累计投资收益率高达28.64%,体现了养老产品运行稳健的特点。
“除了投资养老金产品外,一些规模较大的年金也会委托管理人单独投资,包括由投资管理人管理的投资组合和由受托人管理的直接投资组合。 因此,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的总规模将大于养老金产品的规模。”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资产净值已突破3万亿元。 截至2022年底,全国职业年金基金规模达到2.11万亿元,“第二支柱”年金市场总规模超过5万亿元。 已成为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