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11月2日,工信部印发《仿人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推动仿人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新人工业化水平保持高水平,有力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
工信部表示,人形机器人融合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之后的颠覆性产品。 它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是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 我国仿人机器人产业前期已具备一定基础,但在关键基础零部件、操作系统、整机产品、龙头企业、产业生态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薄弱环节。 要加强政策引导,集聚资源推动关键技术创新,培育仿人机器人形成。 新的生产力。
提出两阶段发展目标
《指导意见》提出两阶段发展目标:到2025年,仿人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大脑、小脑、四肢”等多项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保障安全有效核心零部件供应。 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已批量生产。 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 培育2-3家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企业和一批专业化中小企业,打造2-3个产业发展集群,培育发展一批新业态、新模式、新业态。
到2027年,仿人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着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系统,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行业正在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日趋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
拓展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
《指导意见》具体部署了五项任务。
其中,在关键技术突破方面,《指导意见》提出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以机器人成熟技术为基础,重点攻克“脑”、“脑”等关键技术。人形机器人的“小脑”和“四肢”。 在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取得突破。一是基于大型人工智能模型研发人形机器人“大脑”,增强环境感知、行为控制和人机交互能力,开发控制人形机器人运动的“小脑”,构建运动控制算法库,建立网络控制系统架构。 二是系统部署“机械肢体”关键技术群,打造人形机械臂、灵巧手、腿、脚,攻克“机器本体”关键技术群,在骨骼轻量化、高智能等技术上取得突破。 - 坚固的车身结构,高精度的传感。 三是构建健全仿人机器人制造技术创新体系,支持龙头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组成创新联盟,加快仿人机器人与机器人等前沿技术的融合。元宇宙和脑机接口,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模式。
在拓展仿人机器人场景应用方面,《指导意见》从服务特殊领域需求、打造典型制造场景、加快促进民生和重点产业三个方面提出了措施:一方面,加快仿人机器人在特殊环境和面临恶劣条件、危险场景作业等需求的应用,强化复杂环境下的躯体控制、快速运动、精准感知能力。 另一方面,聚焦3C、汽车等关键制造领域,提升仿人机器人工具操作和任务执行能力,建设仿人机器人示范生产线和工厂,实现典型制造场景的深度应用。 此外,拓展仿人机器人在医疗、家政等民生领域的服务应用,满足生命健康、陪伴关爱等高品质生活需求,推动仿人机器人在农业、物流等重点行业的应用。提高人机交互、灵巧抓取、分析能力。 拣选搬运、智能配送等作业能力。
“实体智能”时代有望到来
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以成为人形机器人的“大脑”,已成为业界竞相布局的前沿领域。
业内专家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融合可以迎来“实体智能”时代。 “具身智能”机器人是人工智能的终极形式。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徐小兰也在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表示,当前,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驱动力。 人类正在迎来仿人机器人与通用人工智能的融合与发展。
小米集团高级副总裁曾学忠表示,人形机器人是技术、制造、服务三大核心能力的交汇点。 它们也是软件、硬件和人工智能技术融合的制高点。 它们将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升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到了2022年,小米发布了首款“全尺寸人形仿生机器人”。 2023年世界机器人大会期间,兴动时代、玉树科技、致远机器人等企业发布了人形机器人。
10月24日科大讯飞开发者大会上,业界首款大型模型+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在现场亮相。 刘庆峰表示,Spark模型的推出,将AIBOT机器人的发展带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形机器人显着提高了拆除复杂任务和在开放场景中寻找物体的能力。 它们在强化学习、广义抓取和类人行走等方面也取得了进步。 复杂地形移动能力较主流系统大幅提升。 “下一步将以人形机器人为牵引,推广‘视觉-语言-动作’多模态体现大模型,可以更好地赋能人形机器人。” 柳清风说道。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