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公开资料显示,正大股份IPO拟登陆主板,募资15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 募集资金主要投资于生猪产业链项目和各地生猪养殖项目,其中42.37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最近一期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23.95亿元,呈现亏损。 同时,还面临逾期应收账款比例上升的问题。
150亿元的募资金额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此次主动撤回材料,可能是出于其自身对当前经营状况的考虑。
据记者了解,9月以来共有29家公司终止IPO,全部因自愿撤资所致。 其中,创业板9家,深圳主板7家,上海主板7家,科创板4家,北交所2家。
正大股份IPO终止 拟募资150亿元
正大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大的饲料生产商和生猪养殖企业之一。 今年3月,正大股份有限公司IPO申请由证监会转送上交所审核。 招股书显示,本次IPO拟公开发行不超过5.67亿股,募集资金150亿元,主要用于建设生猪产业链项目和生猪养殖项目。
从财务数据来看,公司2019年、2022年、2021年、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18.8亿元、456.92亿元、464.58亿元、218.15亿元; 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20.11亿元。 、75.71亿元、5.05亿元、-23.95亿元; 公司2020年至2022年应收账款逾期比例持续上升,分别为32.31%、54.71%、59.22%。 不难发现,公司近期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波动较大。
值得注意的是,正大股份本次IPO选择的上市标准是“预计市值不低于80亿元,最近一年(2021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在最近一年不少于8亿元。” 。 但从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监管机构对这一标准是否适合公司上市存在疑虑。 在3月份的第一轮问询中,发行人被要求说明2022年全年业绩,且不考虑关联交易。 并模拟关联交易,根据第三方价格计算2022年业绩。
与此同时,CP有限公司面临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 长期以来,散户数量众多,导致竞争格局高度分散、行业集中度较低。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生猪养殖逐渐成为行业热点。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资本直接或间接进入生猪养殖行业。 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从招股书中公开的数据来看,这一说法也能得到支持。
除了财务基本面不稳定可能难以成功“突围”外,有业内人士认为,从公司自身角度来看,退出也可能是为了等待未来更好的机会。 正大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利润来自生猪养殖和屠宰业务。 然而,公司抢IPO近两年来,生猪价格一直处于下行阶段。 在此背景下,即使成功上市,也很难获得理想甚至合理的IPO定价。
记者观察,截至上半年末,18家养猪上市公司中,有14家资产负债率超过60%。 旺季生猪价格的低迷,让市场对当前生猪行业的悲观情绪更加明显。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正大股份相关人员的证实。正大股份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公开向媒体表示,认为当前IPO时机并不是特别理想的时机,所以他们选择了退出。 “如果未来大环境好转,生猪价格反弹,我们会考虑重新申报。”
今年有哪些巨头IPO成功上市?
正大股份的撤资材料备受市场关注,这与募集资金金额较高不无关系。 募资金额150亿元即可纳入巨无霸IPO队列。 在当前市场背景下,收紧IPO已成为监管共识。 8月底,证监会公开表示,将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逐步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动态平衡。
亿东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共有264家企业IPO,募集资金总额3200.03亿元。 去年同期,共有303家公司IPO,募资总额4778.27亿元。 相比之下,今年企业IPO数量同比下降12.87%,募集资金金额同比下降33.03%。 许多公司已经撤回了他们的材料。
今年以来,已有两起IPO募集资金超过百亿元的巨头,分别是募集资金212.03亿元的华虹半导体和募集资金110.72亿元的中芯国际。 与此同时,计划募资额650亿元的A股第四大IPO先正达今年也顺利通过了会议。 虽然在改变上市轨道的过程中出现了小插曲,导致会议取消,但最终还是通过了会议。 成功。
上述已成功上市或通过的巨型IPO,财务业绩均出色,是各自行业的龙头企业,短板较少。 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巨额IPO的出现会给A股带来资金压力。因此,此类募资金额较大的公司上市,监管一般会更加谨慎。” 他还提到,基本面不够强的公司很难获得注册批准。
9月以来,共有29家企业撤回材料。
从9月份至今IPO被拒绝的整体情况来看,整体表现平稳,共有29家公司终止IPO。 受中秋、国庆假期影响,9月份大部分企业被拒,与前几个月差别不大。
29家公司终止的原因是撤回材料。 其中,创业板有9家公司退出,深圳主板有7家公司退出,上海主板有7家公司退出,科创板有4家公司退出,北京主板有2家公司退出交通大学.
分析其所属行业,消费类企业仍面临IPO寒潮。 埃路集团、天津同仁堂、龙江和牛、卧龙食品、百神药业、德州扒鸡、味燕服饰、巴马茶业、西安美莱、同福集团等10家公司已撤回材料,暂时按下IPO按钮。 暂停按钮。 这涉及食品饮料、旅游餐饮、医药医疗、文化娱乐等各类消费领域。 总结发现,这些公司的财务数据表现还不错。 退出原因仍与IPO审核节奏调整有关。 产能过剩、周期性强、天花板低的行业企业确实会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而面临困难。 上市的困境。
除了传统行业IPO终止外,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也选择主动撤资。 例如长晶科技、富林科技等。 从公司公开信息和审计问询问题来看,经营业绩的稳定性是监管机构高度重视的问题。 15家公司被问及“经营业绩的可持续性”。 与此同时,是否符合行业定位以及募集资金的合理性也受到监管持续关注。
“因此,报告期内业绩出现大幅波动甚至下滑的公司,通过审核的难度较大。部分公司会选择主动撤料,等待更好的时间节点。” 华南某央企宝贷对记者表示。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