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尽管美联储暂停加息,但全球资本市场动荡仍在加剧。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王晋斌指出,美国与其他经济体金融状况指数的不对称变化是当前国际金融市场面临的最大风险。 这种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美国宽松的金融环境迫使美联储的限制性利率更高、持续时间更长,导致资金回流美国; 其次,其他经济体金融状况趋紧,对外汇市场造成压力,将通过减持部分美债、增加美元流动性来维持汇率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显示,全球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面临多重严峻考验,金融稳定风险快速上升。 大型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的反应相对平稳,但如果金融压力不缓解,全球风险承担水平下降可能引发新兴市场资本外流。
紧缩政策“潜力十足”
北京时间9月21日,美联储宣布维持当前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5.25%至5.5%。 这是美联储今年第二次暂停加息。 美联储在6月份首次暂停加息,随后在7月份温和加息25个基点。
美联储9月发布的点阵图显示,美联储今年将再次加息,并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较高利率。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美联储将维持限制性利率,直到有信心通胀能够降至2%。”
渣打银行中国财富管理部首席投资策略师王新杰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从美联储的角度来看,经济仍然表现出韧性,特别是近期制造业投资恢复增长,这让投资者认为美国有可能安然渡过“衰退”,直接进入经济扩张期。虽然此前预期美国经济衰退的概率正在下降,且开始时间可能会移至2024年第二季度,但由于居民超额储蓄下降,紧缩环境将持续更长时间,最终可能导致美国进入“轻度衰退”,实现经济“软着陆”。启动时间往后推,美国没有必要提前启动降息周期,我们认为美国可能会在2024年第三季度开始降息,并在2024年降息75个基点。同一个季度。”
王新杰认为,市场对美国是否已经结束这一创纪录的加息周期仍存疑虑。 尽管美国经济因居民超额储蓄下降而开始显现疲软,尤其是服务业,但继续紧缩货币的必要性有所下降。 但尽管工资压力和通胀依然棘手,美联储将在更长时间内维持高利率,并预计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维持利率不变。
中证鹏元研发部高级研究员吴金辉分析,今年美国经济表现好于预期,通胀粘性较高,特别是核心通胀仍不低。 不过,是否加息已经不再重要。 关键是美联储将维持高利率多久。 核心通胀水平的走向以及何时开始降息。 预计美联储今年将再次加息。 虽然当前加息和信贷紧缩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但美联储在判断通胀水平时可能会更加谨慎,以防止重蹈覆辙,至少长期维持高利率直到明年上半年。
值得一提的是,美联储宣布暂停加息后,美股集体收低。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撰文称,美联储公布最新利率决定当天,美国三大股指全部收跌,其中纳斯达克指数跌幅最大,跌幅为1.5%。 次日,美股继续下跌,跌幅扩大。 标普500指数下跌1.64%,这是自今年3月22日美国银行业动荡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这开启了风险资产重新定价和美联储紧缩的模式。 在美联储超预期收紧的背景下,美国经济金融的脆弱性或将进一步显现。
管涛在文中分析称,在本次紧缩周期中,随着高利率环境的持续,此前支撑美国经济超预期韧性的因素可能会发生逆转。 首先,美国居民的超额储蓄可能会被耗尽。 根据旧金山联储最新测算,截至2023年6月,美国居民超额储蓄已消耗超过1.9万亿美元,剩余资金不足1900亿美元。 按照目前的消费速度,过剩储蓄将在2023年第三季度耗尽。其次,金融市场重新定价可能导致居民财富减少。 2023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概念炒得热,美股估值扩大。 但随着高利率持续时间较长,紧缩政策的滞后性和累积效应将会显现,这将对美国股市的估值产生影响。 美国居民净资产同比增速领先于消费支出同比增速。 如果未来市场对美联储的紧缩政策重新定价,引发资产价格调整,美国居民的净财富可能会缩水。
金融市场“冷热不均”
“金融资产的价格取决于两个核心因素。一是金融资产的内在收益率;二是市场的流动性水平,即市场资金的充裕程度。随着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汇聚,美联储逐步加息,在金融危机结束的背景下,现有资本市场的结构性博弈特征更加激烈。 光大证券宏观团队指出。
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冷热不均”已成为资本流动的主要推动力。 王锦斌指出,一方面,美联储加息525个基点后,当前美国金融市场状况较加息前更为宽松。 另一方面,全球金融压力指数出现显着的不对称变化。 7月中旬以来,美元指数连续数周上涨,可能反映出美国与其他经济体金融状况指标的不对称变化。 当然,美元指数的上涨也可能部分反映出美国经济预期明显好于美元指数经济体(尤其是欧元区)。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大幅加息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多重影响。 王新杰告诉记者,美联储连续加息的背后,是货币流动性收紧,被称为全球资产定价“锚”的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走高。 在此背景下,全球资本回流美国,特别是新兴市场资本流出持续扩大。 美国利率上升将首当其冲对美元造成影响,美元指数触及2022年11月以来最高水平。此外,全球债券尤其是发达市场国债也受到利率走高的影响。
业内一致认为,美联储加息带来的溢出效应已成为扰乱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因素。
吴锦辉指出,美联储激进加息对全球资本市场和汇率产生了深刻影响,但不同加息时期主要资产类别的表现有所不同。 随着降息预期逐步放开,利率水平下降,债券配置水平凸显。 由于大宗商品具有商品和金融的双重属性,加息结束后其走势可能会出现分化。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在“2023第五届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虽然美联储短期内加息近期来看,美国金融市场状况比疫情前更为宽松,这说明加息对通胀或核心通胀的抑制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其他经济体跟随美国加息,其金融市场状况也受到影响。收紧。这种不对称使得溢出效应将会持续下去。”
王锦斌提醒,美国与其他经济体金融状况的不对称变化存在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 这将导致最坏的周期性结果:通胀压力迫使美联储进一步加息,资金不断回流美国,美国市场流动性充裕,金融状况难以因加息而大幅收紧,美国通胀难以控制; 而其他经济体则出现资金外流、流动性不足、金融状况进一步收紧,引发金融市场动荡。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与其他经济体金融状况变化的不对称性,将导致美国货币政策的负面溢出效应,可能还没有达到顶峰。
除了追踪美联储货币政策变化外,美国经济能否实现“软着陆”也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分析指出,金融市场不稳定和突发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经济衰退,对实现软着陆构成潜在威胁。 特别是在全球借贷成本快速调整的情况下,过去增长的滞后效应可能引发不稳定。
从资金流向来看,管涛指出,7月份境外投资者净增持美国证券资产1406亿美元,创年内增持第二高,月增2% -按月。 其中,民间外资增持1494亿美元,但官方外资减持88亿美元,再现2022年官民“筹码互换”的普遍现象。外资流动性偏好回升,现金资产和短期国债的净购买量明显大于长期证券资产。 虽然押注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是今年的市场主题,但核心应该是押注美国经济能否承受住美联储的货币紧缩。 美债下跌和美股上涨的市场反馈已经多次重复,导致美元的避险属性迟迟没有显现出来。
“从以往的紧缩周期来看,即使加息最快时期已经过去,达到加息终点,但如果长期维持高利率,可能出现的经济金融风险也不能低估。 ” 关涛提醒道。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