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无到有、从点到点。
十年来,“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 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十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共建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合作领域越来越广,帮助了许多共建国家。建设国家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共建“一带一路”使参与经济体贸易额增长4.1%,吸引外资增长5%,低收入国家GDP增长3.4%。
本报特别推出“对话十年”系列访谈,邀请著名学者、国际组织负责人等共同探讨“一带一路”给国际经济、贸易带来的新思路、新机遇、产业和全球治理。
“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取得了哪些成果?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大学校长、商务部经贸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于淼杰在接受澎湃新闻专访时表示,十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即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机制更加坚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成效显着、贸易持续改善互联互通、资金融通稳步推进、民心相通不断促进。
于淼杰建议,东北海陆走廊应上升为国家战略,“因为通过建设东北海陆走廊,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海陆联运的运输成本将远低于纯海运”。马六甲海峡,将打通东北海陆走廊。 渠道除了发展贸易外,还可以发挥安全作用。”
五方面成果
澎湃新闻: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 您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来取得的成绩?
于淼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可以说重塑了整个国际贸易格局。 随着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愈演愈烈,全球已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是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经济贸易区USMCA,即美国、墨西哥、加拿大三国的自由贸易区; 欧盟地区以德国为中心,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中心。 但我们发现,有一些国家处于“三大支柱”区域之外,即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南南国家。 我们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重点关注南南合作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相当于将南南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纳入全球经贸一体化。
10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以2021年为例,我们与“一带一路”国家的经贸合作出现了特别大的跨越。 例如,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达到2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对外承包工程方面,2021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6257份,新签合同额1340.4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竣工营业额也达到896.8亿美元。
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与150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可见,近10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了辉煌成果,用“成就”来形容也不为过。
事实上,“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推动并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 一是共建“一带一路”参与国政策沟通机制更加扎实,主要以顶层设计为主; 第二,在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的成果非常显着。 “一带一路”合作不仅改善了我们与有关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交通、能源基础设施,也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化水平上升,对改善当地民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是贸易畅通程度不断提高,除一般工业产品外,对促进大宗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四是资金融通稳步推进,通过中非发展基金、丝路基金等机构加强“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的外部融资; 五是民心相通不断促进。 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和企业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民心相通越来越好。
澎湃新闻:您认为“一带一路”倡议对塑造中国开放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
于淼杰:“一带一路”倡议对塑造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产生根本性影响,从根本上实现更大规模、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合作。 从规模上看,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巩固了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的地位。 去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42.07万亿元; 在更广阔的领域,我们不仅有商品贸易,还有服务贸易,而且不仅仅是贸易,还有对外投资。 同时,不仅强调出口,还强调进口。 另外,还包括数字贸易等,更深层次的体现是,我们不仅在做一些商业性的开放,现在还通过进行制度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法规、管理、标准,可以说“一带一路”对我国开放格局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冲发达国家出口下降的风险
澎湃新闻:您如何看待当前的外贸形势? 市场认为,当前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 你同意? 这是一个短期因素还是一个长期因素?
于妙杰:我认为当前外贸形势总体是好的。 市场认为,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正在减弱。 我们看到短期内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 但总体来说,我对今年的外贸形势是乐观的。 全年进出口总额应达到44万亿元至45万亿元,贸易顺差可达6万亿元。
所以我认为下半年中国的出口会比上半年好,有几个原因。 一是人民币贬值影响对下半年出口的提振作用较为明显。 二是下半年有季节性因素。 欧美感恩节、万圣节、圣诞节等重大节日期间,该国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将会增加。 因此,下半年我国对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出口肯定会好于上半年。 所以我认为全年贸易总额可以达到44-45万亿元; 第三,东盟和中国互为最大的贸易朋友,这是RCEP签署后出现的情况,我判断这种趋势未来肯定会长期存在,而不是短期现象。
澎湃新闻:从贸易伙伴来看,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东盟出口快速增长。 东盟与中国互为第一贸易伙伴。 另一方面,中国对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较快。 慢下来,你怎么看待这个趋势? 对“一带一路”国家和东盟的出口能否抵消对发达国家出口的下降?
于淼杰:由于近期中美经贸关系日益复杂、中欧经贸关系日益敏感,中国对欧美经济体出口增速放缓。 所以有两个判断。 首先,对于中国来说,东盟是最大的贸易伙伴。 美国和欧盟的排名大致相同,位居第二和第三位之间。 但对于美国和欧盟来说,我国仍然是他们最大的贸易伙伴。 重要或接近最重要的贸易伙伴,这一点没有改变,特别是对于欧盟而言。
其次,从长远来看,对“一带一路”国家和东盟的出口可以抵消对发达国家出口的下降。 尤其是金砖国家扩容后,出口潜力会更大,拉美、非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越能抵消我们对发达国家出口下降的影响。
澎湃新闻:如何看待与东南亚的贸易关系? 如何与他们进行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合作?
于淼杰:从全球经济贸易格局来看,东南亚应该提供原材料,我们来进行组装、加工、包装。 当然,我们也会从日本、韩国进口核心零部件。 我们与东南亚、东盟国家的关系更多的是互补性,而不是竞争性、替代性。 这种关系没有改变。
随着经贸科技发生深刻变革,世界将出现“短链”现象。 就是比如一个产品原本是30个国家生产的,但现在因为一些国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退出后可能会变成20个国家。 生产分工,意味着退出国家的市场份额将由剩余国家重新分配。 因此,随着“短链”的出现,一些国家将在再分配中获得更多的贸易增加值,而另一些国家将在再分配中获得更多的贸易增加值。 会变少。 因此,要提高我国出口附加值,必须真正做到“三大条”,即“老字号”产业要升级,“原创品牌”产业要深入发展,增加附加值、“新品牌”产业要充分发展。 “字号”需要转型和发展。
建议海上丝绸之路向北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向东发展。
澎湃新闻:您认为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于淼杰:不同洲面临的挑战各不相同。 比如在非洲,政策沟通机制比较扎实,但“左右”的顶层设计压倒了当地的关切,因此可能需要将顶层设计与当地诉求结合起来。 其次,设施联通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领域需要东道国政府、当地社区和中资企业进一步协调沟通。 三是贸易畅通不断改善,但非洲国家对华贸易逆差确实有扩大趋势。 资金融通稳步推进,但可持续性正在经受一定考验。 尽管民心相通不断改善,但我们对非洲国家等发展中国家的对外传播宣传能力还存在短板,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于拉美国家来说,我们现在处于一个比较好的机遇期,因为拉美国家目前是左翼政府主导的。 然而,由于明年将是政治变革的一年,因此必须考虑一些潜在的影响。 例如,对于巴西、墨西哥,应进一步推进与巴西、墨西哥的“一带一路”合作。
对于欧洲来说,我们要继续做好相关工作,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更好落地。
澎湃新闻:您认为下一步“一带一路”建设可以做出哪些重点和调整?
于淼杰:我认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陆上丝绸之路建设的重点是向东加强与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建设重点是加强与远东地区的经贸合作。海上丝绸之路要“两头并进”,继续做好南向工作。 与金砖国家合作,以及与中东、西亚、北非地区的经贸合作。 另一方面,推动中日韩三国经贸合作,努力建立中日韩自由贸易区。
如果说海上丝绸之路向北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向东发展,那么东北海陆走廊应该成为国家战略,因为通过建设东北海陆走廊,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交通运输陆海运输的成本会比纯海上运输通过马六甲海峡要便宜很多,而且打通东北海陆通道不仅能发展贸易,还能起到安全方面的作用。 如果东北海陆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重塑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版图。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