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概括
【超千亿资金涌入A股ETF背后基本公民的漂移:“基金经理我管不了”】“现在只买宽基指数ETF”。 面对近期的市场调整,有投资者表示,目前对主动型股票型基金产品业绩的恢复仍没有信心,因此选择ETF产品作为基金配置的首选。
“现在我只购买基础广泛的指数 ETF。” 面对近期的市场调整,部分投资者表示对主动股票型基金产品业绩的恢复仍没有信心,因此选择ETF产品作为资金配置的首选。
记者注意到,基督徒转向被动指数产品显然也不例外。 三季度以来,ETF产品持续受到市场关注,不少基金获得大量资金流入,规模甚至屡创新高。 与此同时,新市场上也不断有新产品“上架”。 但在各界资金的热烈买入下,行业的分化也在加剧。 当头部玩家纷纷“抢占先机”抢占先机时,也有一些企业选择“避锋”,甚至放弃这条赛道。
极化现象明显
今年上半年,A股市场结构性走势明显,盈利效应明显减弱。 主动权益类产品(包括普通股、灵活配置、偏股混合、平衡混合基金)规模减少超2000亿元; 相反,上半年ETF产品总份额增加近2470亿股,约1800亿元资金入市。
记者注意到,三季度以来,资金仍在大量购买ETF产品。 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股票ETF产品在整个市场的份额自7月初以来已增加668.33亿股。 如果按照该区间的平均成交价粗略计算,入场资金已经超过1000亿元,约合1063.29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利用ETF进行长期配置或波段操作,资金的运动变得更加理性。 “整体来看,投资者情绪呈现回暖趋势,但资金避险情绪仍较为明显,投资者信心较弱。” 一位基金投资研究员告诉记者,当投资者对获得超额收益缺乏信心时,可能会通过指数投资来暂时分散风险,选择交易成本较低的工具。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主动型产品考验的是投资者对特定基金经理的信任度,但该基金经理的Alpha能否持续是未知的。” 他认为,现在的市场并不是没有资金,重要的是如何重新获得投资者的信任。
据记者采访,部分转投ETF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也有类似的心态。 例如,投资人王晓告诉记者,由于他持有的基金产品还在亏损,他现在对基金经理产生了不信任。 ETF产品的选择基于该类产品跟踪特定指数、交易灵活。 等特点,相对更放心; 另一方面是出于“我的命是我的,不是基金经理的”的心态。
从数据来看,此举显然也不例外。 数据显示,截至8月11日,市场上659只股票型ETF总份额为1.18万亿股,按最新单位净值计算约为1.35万亿元。 其中,总市场份额超过100亿元的股票ETF有26只,总规模超过7714亿元,占比过半。
其中,华泰柏瑞在沪深两地的总股本为268.48亿股。 按照最新份额净值计算,该基金规模已突破千亿元,达到1063.18亿元。 是目前市场上最大的非货币基金。 此外,三季度以来,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分ETF、华夏上证50ETF、南方中证等产品三季度以来也分别获得资金流入170亿元、30亿元、38亿元。四分之一。 8月11日基金规模已突破500亿元。
在各界资金的热烈购买下,不同产品之间的规模分化越来越明显。 据第一财经测算,截至8月11日,目前基金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股票型ETF产品有479只,其中2亿元以下的有298只。 如果将这近300个产品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总份额仍不足25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产品大多自三季度以来持续“缩水”。
对于股票基金规模的两极分化,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人士认为,这是市场竞争和投资者选择的结果。 “强势ETF恒强的背后,是投资者的认可和选择。” 他告诉记者,ETF作为被动型基金产品,优势在于规模和流动性,因为其流动性好、规模大、交易量大。 ETF更容易吸引机构和大投资者参与。 ETF的规模不仅体现了市场的认可程度,也体现了其流动性的表现。
流动性被视为ETF的“生命力”,而不仅仅是市场显性交易量,容量上限取决于标的指数成分股的整体容量。 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一位人士告诉记者,“ETF越大,意味着其流通份额越多。当市场短时间内出现大量赎回时,ETF不容易出现缺货的情况。”流动性。”
“ETF产品同质化严重,这意味着同样的产品分流的市场有限,因此大多数投资者可能会优先考虑市场上已经成立、流动性较好的ETF。” 在前述基金投资研究员看来,除了“优胜劣汰”之外,ETF产品的表现与板块表现密切相关。 当遇到大量赎回时,就会面临“迷你基地”的情况。
“贫富差距”拉大
作为资产配置的重要工具之一,ETF市场近年来呈现出“高歌猛进”的态势。 随着基金公司的不断发力,ETF产品布局领域不仅更加细分化、差异化,而且在审批和发行方面也出现了“上手”和“上手速度”的情况韵律。
例如,8月14日,易方达上海科创板成长ETF、广发上海科创板成长ETF等首批跟踪科创成长指数的ETF产品正式发布,仅距离获批还有一周。 8月11日,中证2000指数正式发布。 同日,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广发基金、南方基金等10家基金公司公布了追踪中证2000指数的ETF产品。 8月10日晚间,银华基金、博时基金、鹏华基金、国泰基金等四家基金公司也申请了首批科技创新产品,距离指数正式发布仅3天。
“ETF推出较早,这为ETF产品占领市场提供了机会。即使同质化产品较晚推出,由于先行产品对资金形成了虹吸效应,马太效应较为明显,很容易以体现ETF领域强恒强产品的特点。 南方基金指数投资部相关人士表示。
记者注意到,自2004年第一只ETF产品出现以来,经过多年在这一赛道上的发展,头部效应更加凸显,“贫富差距”更加明显。 据第一财经统计,截至8月11日,目前有51家基金公司投资股票ETF。 前十名合计规模已超过总规模的80%,规模在10亿元以下的基金公司有24家。
具体来看,股票ETF规模超千亿元的基金公司有5家,分别是华夏基金(2839亿元)、易方达基金(1706亿元)、华泰松莓基金(1494亿元)、国泰基金(1494亿元)元)。 1079亿元)、南方基金(1051亿元),此外华宝基金、广发基金、嘉实基金均突破500亿元。
可见,在头部公司“如火如荼”的同时,还有更多的基金公司已经“尝鲜”,甚至还没有涉足这一领域。 一位中小型基金公司总经理告诉记者,ETF产品确实是基金公司快速成长的途径之一,但ETF领域主流宽基ETF与行业主题ETF之间的竞争已经变得越来越激烈。一片“红海”。
“与顶级基金公司相比,中小基金公司的竞争力还不够。” 在他看来,同质化竞争意味着投研实力的竞争。 另外,操作ETF产品比其他被动型产品需要更多的成本,而且很容易投入过多却达不到预期效果。 因此,暂时没有相关布局规划。
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该如何面对层出不穷的创新产品呢? 上述基金人员认为,创新ETF产品能够满足投资者日益复杂的投资需求,特别是对市场不同板块、题材、热点的短期追求。 但投资者需警惕过度自信带来的非理性交易行为,谨慎选择行业主题基金。
招商基金量化投资部基金经理苏延庆告诉记者,我国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A股市场波动较大。 指数产品的灵活性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关注,但大多数投资者却很难把握市场。 有节奏地参与。
“一方面,个人投资者本身缺乏专业素养,对行业主题和风格的把握壁垒较高;另一方面,现有指数产品主要工具化,如何提升持有者的体验是管理者的责任。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苏彦青说道。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