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7月6日,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声明称,近期,不法分子冒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领导身份,通过短信、微信等方式实施诈骗活动。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表示,掌握情况后,已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并保留依法追究其诈骗行为法律责任的权利。
7月4日,中信集团官网发布严正声明称,不法分子冒用中信集团子公司名义设立公司,并列出18家“假中信”公司。
中信集团表示,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公章、签署提交虚假材料、采用欺诈手段隐瞒事实等方式,将中信集团子公司北京中信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中信企业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注册为股东。
7月5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声明称,近期不法分子冒用中国结算名义,诱导投资者下载名为“服务中心”、“中国结算在线”等不可信应用程序。 ,冒充中国结算员工伪造公司印章和文件,谎称通过“投资证券增值返现”“返还学费”,诱骗公众转账实施诈骗。 他还表示,中国结算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记、存管和结算服务,不开展相关证券投资业务,从未授权或利用其他网站、APP、微信公众号等组织上述活动。以“中国结算”名义进行“投资”。 证券增值返现”活动。
此前,6月29日,国家电投发布《关于不法企业假冒国家电投子公司的严正声明》。 声明称,国家电投近期发现不法分子拿走了中国电投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国家电投城市建设有限公司、北京国发中汇科技有限公司、福建鑫源智诚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注册为集团公司的子公司。
国家电投表示,经核实,上述公司及其子公司与国家电投不存在关联关系、股权关系,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关系,其一切行为与集团无关。 此外,近日网上发布的4GW光伏离网制氢项目EPC总承包招标中,投标人中广通科技(酒泉)有限公司并非国家电投公司所属子公司。 这些项目与集团无关。
今年6月28日,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发布严正声明称,近期有人冒充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名义设立项目指挥部,谎称与中石油合作。相关企业对管道项目进行招标,并开展招投标活动。 这是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甚至构成犯罪。
此前,中国船舶重工贸易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等均发表类似声明,揭露各种骗局。
今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第三批295家假“国企”,并明确相关公司及其各级子公司均为假国企。系国有企业,与中央企业不存在关联关系、股权关系,也不存在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
据上游消息透露,目前国企造假行为可谓五花八门。 比较典型的行为包括利用虚假材料骗取工商登记、捏造国有企业股权关系、通过欺诈手段将国有企业登记为股东等。 例如,2021年9月,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在调查中发现,原合肥万华基础设施工程有限公司注册为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盖章和营业执照,提交虚假股东决议、股东委任书、公司章程、股权转让协议等材料。
与直接伪造证件的造假相比,擅自使用国有企业名称、商标作为公司名称、捏造国有资产背景的造假相对更加隐蔽。 本案中,假冒公司实际上与国有企业没有股权关系,而是在公司名称中任意嵌入国有企业名称或注册商标,并向工商登记。 从名称上看,似乎是国企下属企业,引起公众混淆。
此外,个别企业还存在较为特殊的假冒国有企业的行为,即假冒企业确实与国有企业有历史参股或合作关系,并因此合法获得使用商号或注册商标的许可; 经明确退出后,仍拒绝配合完成股东变更登记,或继续使用国有企业名称商标等并拒绝变更名称。
冒充国企的“李鬼”企业为何层出不穷?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有专家认为,可能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冒充国企身份,相当于直接获得国企背书,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国企的知名度。增加合作伙伴的信任,使其可用于融资、投资合作、土地项目等。 二是我国对公司设立和变更登记采取正式审查方式,为假冒企业提供虚假材料进行虚假登记创造了条件; 最后,由于国企层级结构复杂,很多企业假冒国企的行为极其隐蔽,难以察觉。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