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时光荏苒,公益募捐机构“走出去”已进入第15个年头。
日前,有消息称,监管部门表示,将支持基金公司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鼓励基金境外子公司苦练内功,引导海外中资机构加强合作,促进更高水平的发展。海外子公司高质量发展。 恰逢公募机构“出海”15周年,这一声音也引起了业界对公募机构海外子公司的高度关注。
“走出去”公募机构超过20家
据报道,监管部门表示,近年来,公募基金公司境外子公司整体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品牌效应、核心竞争力、功能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表现。 我们将从多方面入手,推动海外企业更高质量发展。
这引起了业界对公募基金海外子公司的关注。 而今年恰逢公募基金公司“出海”15周年。
2008年起,中国证监会发布《在香港设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规定》,拉开了境内公募基金“走出去”的序幕; 《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进一步细化境外子公司相关规则; 2022年证监会将发布《关于加快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设立境外子公司,提高海外服务能力投资者和全球资产配置。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洗礼下,公募基金“出海”不断朝着集约化、专业化、更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发展。
历经15年,公募基金“出海”机构逐渐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公募基金累计设立了20多家海外子公司,不少企业甚至设立了两家以上海外子公司。 竞赛领域也从最初的中国香港扩大到美国、新加坡等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
今年以来,多家公募基金公司设立境外子公司取得新进展。 3月24日,嘉实基金设立香港子公司的申请收到证监会反馈; 3月27日,瑞源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开业; 3月29日,汇添富基金设立的第三家境外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 6月6日,兴证环球基金设立境外子公司申请材料获证监会受理。
业内人士表示,公募基金境外子公司主要专注于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各类境外业务,为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带来便利。市场。 引进外资的重要课题。
公募“出海”再上新台阶
15年来,公募基金海外子公司无疑发挥了连接境内外基金投资的桥头堡的巨大作用,也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历史见证。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该基金海外子公司管理资产总额约4000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80%的管理资产为投资中国市场(包括香港市场)。
香港作为海外企业走出去的第一站,仍然是大多数海外企业扎根的主要地点。 设在香港的海外子公司一般取得第1类(证券交易)、第4类(就证券提供意见)和第9类(资产管理)受规管活动资格牌照,从事相关金融业务。
第一家境内公募基金海外子公司也在香港萌芽。 成立于2008年的南方东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东英)也随着公募机构“走出去”经历了15年的发展,成为公募基金。 行业“出海”的一个缩影。
回顾过去,南方东英表示,从公司15年的发展历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8-2012年是筹备期;2008-2012年是筹备期; 2012-2017年为业务探索期,逐步明确ETF业务发展方向; 2017年至今,是深化产品布局、持续大规模扩张的加速发展阶段。
谈及为何选择专注ETF业务,走特色发展道路,南方东英相关人士回忆道:“2008年我来到香港时,市场被外资包围,竞争非常激烈。传统的非上市公司公募基金业务需要大力发展本地银行销售渠道网络,本地银行渠道销售格局已经形成,中资机构寻求突破的成本和难度较高。由于ETF在交易所上市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传统银行渠道资源被外资公募排挤的问题。”
此外,南方东英富时中国的迅速成功也成为南方东英更加坚定地专注于ETF业务的重要支撑。 据介绍,2012年,RQFII相关政策出台后,南方东英发行了首个RQFII产品南方富时中国,规模一度突破500亿港元。 “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RQFII机构之一,南方东英的投资额度几乎耗尽,海外投资中国的热潮表明一票难求。” 南方东英相关人士表示,自此之后,公司更加确定了未来以ETF业务为主线的发展战略。
事实证明,南方东英选择的专业化道路是正确的。 南方东英已成为香港市场知名的ETF发行人之一。 截至目前,公司已在香港市场部署了40余只ETF产品以及杠杆及反向产品。 到2022年底,ETF产品管理规模将位居香港第二,在香港交易活跃度前十的ETF中,南方东英产品占据6席。
南方东英表示,以创新驱动丰富产品线、打造多款旗舰产品将成为新的重点任务; 积极参与互联互通,扩大规模; 进一步推进海外业务。 而这也成为众多公募基金海外子公司的共同期盼。
“市场在变化,只有更全面的产品线,才能为投资者提供不同市场条件和周期下合适的工具。” 南方东英相关人士表示,为此,公司持续加速丰富ETF产品线,发行了恒生指数双杠杆、双逆产品等多款创新产品。
在积极参与互联互通、扩大规模方面,南方东英表示,公司还参与了沪港通、深港ETF互联互通项目,并参与了内地与香港之间的ETF互联互通,并逐步将其部分产品推广至内地。 投资者。 目前,南方东英资产规模已突破1000亿港元,是2017年的两倍多。
进一步推进海外业务,是几乎所有渴望“走出去”的公募机构的共同心声。 南方东英也不例外。 该公司表示,在香港业务持续发展的同时,南方东英于2018年在新加坡设立海外子公司,进一步拓展版图。
对于新阶段的公开发行,博时国际代总裁连少东在谈到未来发展战略时表示:“未来,我们对互联的拓展抱有很大的期望,我们将持续关注互联互通的发展。市场的趋势,壮大我们自己的同时,也会补充以前没有精力去做的业务。” 她认为,经历了香港“泥潭挣扎”的第一阶段后,中资资管机构已经逐渐找准了自己的定位,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广阔的海外市场是专业投资机构施展才华的平台,但诱人机遇的背后往往也充满挑战。
出海15年,不仅有一批公募基金公司踊跃申请设立新子公司,也有一些公司默默选择解散海外子公司,回归境内市场。 据悉,此前已有部分公募基金公司因外资股东退出而宣布解散境外子公司。
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外资股东可以直接在境内设立控股子公司进行投资,而原本主要服务于QFII、RQFII的境外子公司价值已经缩水。 也可以直接通过QDII进行。 因此,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海外子公司最终选择退出舞台。
诺安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告诉记者,“走出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海外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成熟市场竞争激烈、机构客户获取成本高、海外市场人力成本高等困难。
诺安基金(香港)表示,这些困难对于机构来说更为普遍。 一般来说,基金公司有两种应对方式。 一是高高在上,持续投入,坚持到底,直至见效; 二是审慎发展,结合市场动态,等待时机,抓住机遇实现发展。 总的来说,机构需要匹配合适、有效的发展路径。
南方东英也表示,虽然中资机构国际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临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但在与国际金融巨头的竞争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比如,中资机构培育海外市场的时间还短,品牌影响力与欧美一些“百年老店”相比还存在差距。
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背后,公募基金海外子公司需要不断“苦练内功”,提升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 这是由内而外的修养。 但善于借力外部力量,通过合作谋求共赢,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 一些公募机构也在合作之路上进行实践。
据悉,博时基金与招商基金今年通过股权变更成为博时国际共同控制人,进一步做大做强在香港的资产管理业务; 南方东英富时中国国债指数ETF是南方东英与工银资管(全球)联合发布的一次尝试。
南方东英认为,海外中资机构的合作可以优势互补,整合各自在指数制定、ETF发行、ETF渠道销售、投资顾问经验等方面的经验,从而实现强强联合,强化品牌影响。 为相关产品的持续销售和推广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