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正如基金经理徐黎明所说:
一方面,由于今年设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是5%,这个目标并不难实现。 所以,有的月份超预期,有的月份低于预期,都是正常的。 如果每个月都超预期,那么年化率可能不会只有5%,既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另一方面,我们目前正处于经济复苏乏力的时期,一段时间底部反复是正常的。 只要不存在进一步下探新低的风险,就不会对投资造成太大的损害。
复苏只是时间问题,而不是方向问题。 在当前反复的复苏期,逢低吸纳正是长线投资的好时机。
2号
市场可能高估了对经济的悲观预期,“负面”已经反映在资产价格上。
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和国债利率通常更能反映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 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与经济预期呈正相关,而国债利率普遍与经济预期呈负相关。
4月中旬以来,国内商品期货市场价格连续下跌。 黑系+工业金属一度突破下行。 纯碱和玻璃经历了至暗时刻。 一年期国债收益率一路下跌至2.7%左右,创11月22日以来新低。(来源:Wind)
但是,如果将去年四季度与现在进行比较,无论是疫情影响还是经济走势,都无法相提并论。
可见,当前资产价格与实际数据相比过度调整,实际上已经充分消化了对后市的悲观预期。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策上,预期不佳的可能性都更大。
事实上,股市总是提前反映经济预期,股价通常会提前涨跌,一般会比宏观数据的拐点提前两个月。
参考2021年二季度以来的经验,股市每次因对经济的担忧而下跌,都需要一个季度左右的时间。 因此,“弱复苏”将不再是制约市场走势的核心因素,本轮从3月初开始的股市调整或将逐渐落下帷幕。 (来源:信达证券)
随着后续数据的发布,有望带来“穷尽所有利空消息”的效果。
3号
基金发行规模再创新低,市场情绪跌至谷底,“逆转”或将一触即发。
偏股型基金的发行一直是衡量市场情绪的重要指标,募资规模一般与市场行情和投资热情呈正相关。
然而,基金行业有句老话,“基金好做不发,好基金难运营”。 因此,业内人士常将基金发行规模作为反向操作的情绪指标。
基金发行高峰通常对应沪深300指数的周期性高点,但随着基金发行进入“凉爽时刻”,往往孕育出大额投资机会。
(数据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2.1.1-2023.5.29,统计口径为Wind Fund)
5月以来,新股基金发行再度“滞销”。 本月,股票+混合型基金发行份额不足90亿,创下2018年四季度以来单月新低。相比2012年7月、2014年6月、2015年9月、2018年7月,这些新基势均力敌。
但是,如果在上述低谷期买入宽基指数和Wind股票型基金指数,持有一年或三年,大概率可以获得不错的业绩回报。
(注:数据来自Wind和Wind基金指数,分别统计2012.7.30、2014.6.30、2015.9.30、2018.7.31买入不同指数持有1年和3年。指数历史表现不预测未来表现。不代表投资建议。)
因此,当基金发行进入寒冬时,提醒我们市场已经进入艰难而焦灼的筑底期。
但成功的投资往往是违背人性的。 与退却“随大流”相比,逆流而上往往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4号
股票和债券的性价比重回高位,接近去年4月的“大底”水平。
衡量股票和债券成本绩效的指标是风险溢价,通常是指股票市场指数市盈率的倒数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之间的差值,代表预期的差值。这两类资产的收益。 风险溢价越高,投资于股票资产的性价比越高。
研究发现,风险溢价对明年股票和债券的相对回报率的预测准确率为79%。 (来源:中信证券) 可用于中期择时,帮助大家“抄底逃顶”。
如下图所示,当风险溢价处于高位时,基本有望迎来更大的行情,比如1月19日、3月20日和4月22日。
沪深300指数风险溢价
(来源:Wind,统计区间2018.5-2023.5,风险溢价=1/市盈率-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中信建投))
目前沪深300指数的风险溢价为5.79%,处于近五年84.5%分位点的高位。 已经接近2022年4月市场底部的位置,说明投资者目前对A股风险补偿的反应。 情绪处于历史低位,股市积累了较高的性价比。
从历史择时经验来看,如果能克服恐惧心理,在这个阶段用逆向思维买入并长期持有,往往可以获得较好的回报。
最后,不要轻易陷入悲观的宏大叙事,
5号
最后,不要轻易陷入悲观的宏大叙事,忘记最简单的投资哲学。
情绪的钟摆总是在“极度乐观”和“极度悲观”之间来回摆动,使得市场总是在波谷和波峰交替,但又总会回到正常的主线。
真正决定你是否应该买入/卖出的是资产的当前价格是否合理。 任何事物都有周期,哪怕周期长短,市场也不可能长期对明显的错误定价视而不见。
从宏观环境看,2018年的热点是“中美贸易战、经济下行压力、去杠杆”。 目前纠结的是“房地产形势、经济增长换档、海外风波、地缘政治因素”。 一样的“内忧”“外患”,一样的信心震荡。
2018年,受中美贸易摩擦和国内金融去杠杆影响,投资者对经济的担忧加剧。
到了2018年四季度,市场信心开始跌入谷底,投资者开始自发地将利空消息放大为宏大的叙事,认为“这次不一样”:
中美对抗加剧,贸易关系恶化;
去杠杆的推进将使后续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
没有足够的杠杆支撑,就难以实现稳增长。
市场也对这些担忧进行了过度解读,创业板也明显承压。
创业板指数在2018年10月19日触及近乎绝望的1184点,相当一部分投资者甚至出于对未来继续大幅下跌的恐惧,选择了割肉离场。
但事后看来,中美贸易关系和去杠杆都是坏消息,而且确实可能会产生长期影响。 然而,熊市和大家的悲观情绪只停留在记忆中。
在经历了2019年1月下旬的最后一次下跌后,随着获利效应的提升和增量资金的涌入,创业板指数开启了年线三连阳的“史诗”行情。 涨了两倍,上证指数这两年也涨到3731点。 (来源:风)
说到现在,也有太多的宏大叙事。 由于信心不振,基金发行冷清,居民存款高位,与2018年如出一辙。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