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8-01-25 08:37:14⊙记者 张玉 ○编辑 陈羽
在金融防风险、去杠杆的大环境下,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们不得不面临资金成本上行、刚兑打破等变局。
以往轻松赚快钱的方式已行不通了。多位受访人士告诉记者,在看到趋势性机会出现之前,向交易要收益的难度仍大,更应该努力向票息要收益,向转债等类权益资产要收益,向资产配置要收益,并尝试向信用风险和错误定价要收益。一言以蔽之,靠研究实力投资生财。
轻松快钱越来越难赚
记者梳理后发现,债市主要有四种赚钱方式:一是赚企业的钱,也就是赚票息。二是通过低成本加杠杆融资赚快钱。此前的质押回购融资机制为杠杆操作提供了天然的土壤,这也成为过去机构最好赚的钱。三是赚刚性兑付的钱,也就是赚所谓的“制度红利”。在过去,这类钱也赚得较安稳,但这将不再是不可打破的神话。四是赚对手的钱,通过波段操作实现盈利,这在过去多年来,性价比最低。
市场人士告诉记者,回顾过去几年,“低等级、中短久期信用债叠加杠杆”是性价比最高的策略。因此,债券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在2014年到2016年持续加杠杆,带来了“债市牛”。然而,在监管加码后,这又成为最薄弱的环节,以多米诺骨牌的态势形成连锁反应。当资金成本和债券收益率大幅接近,杠杆就失去了价值。伴随负债成本加速上涨,投资利差大幅收窄。
特别是,当1月份一行三会联合下发《关于规范债券市场参与者债券交易业务的通知》,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整个市场都对监管力度不再心存侥幸。
“随着资管新规、流动性新规等一系列监管新政逐步落地,市场机构部分负债端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显著加大。同时,以往通过短期资金支撑的存量资产存续所需资金支持,与增量投资所需的配套资金需求相互裹挟,可能会出现抢夺资金的情况,加大阶段性市场资金面波动。”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金融市场部副总经理李勇在“2018年债券市场投资论坛”上分析道。
在“普兰中小银行年度开门讲坛”上,很多中小银行表达了对未来债市投资的困惑。兴业研究首席固收分析师徐寒飞在该讲坛上表示,当前仅仅靠规模、牌照、关系、人脉和销售,已经没有办法再获取高收益了。只有通过思考机构的方向,挖掘每一块业务的商业模式,对流程做到全面合规,对风险资产充分定价,才有可能从风险管理中挣钱。
赚研究的钱才是王道
在李勇看来,债券投资策略在方法论上已经从侧重资产端配置的“资产观”,逐步转为需统筹资产配置与负债来源相机决策的“资产负债观”。负债端来源的考量应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价格,即市场机构边际负债的成本;二是量,即在给定价格水平能筹集的资金总量;三是资金的可得性(持续性),即市场机构所筹集负债资金的稳定可得性。
李勇认为,市场机构在投资策略上不能盲从,要结合自身经营模式与负债成本,统筹资产端配置需求与负债端资金来源,妥善匹配资产负债期限、合理确定大类资产配置结构,着力提高标准化债券等投资力度,努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水平,杜绝使用“滚隔夜”弥补中长期流动性缺口的过度错配行为,以及以短博长过度加杠杆的激进交易策略等。
在研究中要加强风险管理,避免“踩雷”。中金公司固收分析师张继强认为,低等级信用债利差的风险是今年首先要规避的风险点。
嘉实基金(博客,微博)董事总经理经雷表示,城投债将出现结构性分化,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判断,需要资产管理机构内部进行精细化的分析工作。这也是2018年债券市场投资的一个风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