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7-12-27 19:46:38
回顾2017年债券市场,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在破4%,同业存单成为“明星”品种,债券通“北向通”开通,中资企业在海外发行美元债密集、债市东北特钢、大连机床的破产重整,债市迎来打破刚兑等重大事件推进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记者统计了掀起2017年债券市场波澜的有哪十大关键事件。
1.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破4%
国内债券市场经历了近一年的持续上行。十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5月初从年初的3.1%攀升至3.69%,此后高位震荡,11月14日一度突破4%。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高级研究员、中国平安(601318,股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资金部副总经理杨承亮在“2017中国债券论坛”上表示,经过2017年的大幅调整,中国债券市场的估值已变得更为合理,4.8%左右的十年国开债已经于一年期的全市场理财收益率相差不多,AAA级一年期中票的收益率接近5.1%,因而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中国债券市场已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
2.同业存单成为“明星”品种
回顾2017年债券市场,截止到11月底,全国债券市场托管总量已经达到74万亿元,比去年末增加10万亿元,占GDP的比例达到93%,比2016年末提高7.1个百分点;
2017年债券市场发行量达到37.6万亿元,已经比去年全年的发行量超出1万亿元。但发行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同业存单发行量增加了6.7万亿,增长50%;
国债发行量增加1万亿,金融债、政府支持债券、资产支持债券、可转债发行量都有所增加;而地方债发行量减少1.7万亿,企业债、公司债、短债、中票、定向工具发行量有所减少。
从发行量看,2017年至今同业存单发行量已经达到19.6万亿元,占比达到49.1%。从存量角度看,同业存单增加约1.5万亿,同比增长24%。
第一创业证券总裁钱龙海在“2017中国债券论坛”上表示,作为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主动性负债工具,具有发行灵活、流动性高的特点,因而成为中小银行进行资产扩张的工具。同业存单发行量和收益率的变化,也成为今年二级市场行情的风向标。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源自于2016年开启的金融监管的强化,其核心是对于资金“脱实向虚”带来的配置低效和金融杠杆虚高这两大问题的纠偏。
3.“债券通”开通
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债券通”中的“北向通”于7月3日上线运行,标志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大大加快。截止到11月底,境外机构在中债登的债券托管量已达9366亿元,比去年末增加20.3%,其中国债托管量达到5735亿元,比去年末增加35.4%。
杨承亮在“2017中国债券论坛”上表示,债券通未来的挑战是美联储加息和美国经济复苏会影响北向通。美联储加息和全球经济复苏会影响降低债券的吸引力。
4.首只“一带一路”熊猫债券发行
截止2017年6月底,已有14家境外企业发行了816亿元熊猫债券。2017年3月,俄罗斯铝业联合公司在上交所成功完成首只“一带一路”熊猫债券发行,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企业在中国债券市场融资的有益尝试。
钱龙海表示,中国债券市场已经并且将逐步成为国际投资者青睐的投资对象。在交易所市场,稳步推动熊猫债发行试点,提高了交易所债券市场国际化水平。
5.信用违约好转
2017年信用债走势出现分化,信用违约情况较去年明显好转。信用违约方面,据我们的统计,2016年共有23家主体,对应52只公募债发生违约。而截止到11月底,2017年只共有13家发行主体,对应24只公募债发生实质性违约,而新增违约主体只有4家。
钱龙海表示,信用债市场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果。
但如同五洋债违约、大连机床违约、东特钢违约、博源控股等违约事件的发生,2018年一些落后产能行业的企业的信用违约事件需重点关注。
6.中资企业在海外发行美元债密集
根据彭博的资料,17年共发行美元债430只,规模达到2125亿,整体发行数量及发行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分别增长63%、80%。
发债主体上,2017年发债主体金融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发行规模也是一样的,其次就是能源、工业、政府,发行只数相比之前增速非常惊人。
中资企业为什么热衷于发行美元债券,杨承亮表示,主要是四个方面因素。一是政策方面的影响,这两年对外投资外汇管理有所加强,同时加大了吸引外资,鼓励海外资本回流,简化海外发展程序,所以说这些对于发行中资美元债都是利好的因素。二是国内债券成本出现上行,2016年11月至今比同期相比上升了150-180个BP。三是外部因素,美国国债继2014年以来的低点,是比较好的窗口期。四是中国强调金融去杠杆,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很多企业在海外发债可以调回来结汇,支持境内企业的发展。
这些企业发行美元债有什么用途?杨承亮表示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补充企业在海外经营营运资金;二是偿还离岸的债务。三是境外企业收购、并购投资,很多企业没有美元,境外发债完成境外投资的业务。四是有些企业通过资金运作赚取利差收益,比如说金融企业评级比较好,发债利率就比较低,购买一些低评级高利率的美元债,赚取利差的收益。
7.首单扶贫专项债券成功发行
11月3日11时15分,上海证券交易所,湖北五峰成功发行全国首单专项扶贫债券,总规模5亿元,惠及该县3.6万多贫困人口。据悉,募集资金将全部用于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精准扶贫项目直接惠及该县4125户、1213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用于改善他们的住房、饮水安全、出行、用电等基本生活条件。
8.债市迎打破刚兑
2017年11月以来债市违约频发,继丹东港、博源控股、亿利资源、中城建先后出现违约。
11月17日,央行等起草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资管新规)中,明确提出金融机构必须打破刚性兑付,并且提出了惩处措施。
随着东北特钢和大连机床的破产重整案件发生,债券违约打破刚行兑付不是结束,而更像是刚刚开始。
穆迪钟汶权曾对经济观察网表示:“因为国内企业处理债券违约的经验相对较少,国外可能会更加明朗。一般来说国内债券投资者谈判能力不是很强,债券投资者是比较分散的。国外的做法可能会组织起来,然后集体去诉讼。”
既然“闭着眼”买债的时代过去了,对于债券投资人如何更好的识别优质的企业债券,才能避免“踩雷”违约债是东北特钢、大连机床等案例带给投资人的警醒。
9.财政部打消地方债中央买单和政府兜底幻觉
2017年12月23日,审计署网站公布了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 遏制隐性债务增量情况的报告。
其中为了化解存量隐性债务,财政部提出,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做到“谁家的孩子谁抱”,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建立市场化、法治化的债务违约处置机制,依法实现债权人、债务人共担风险,及时有效防止违约风险扩散蔓延。
截至12月25日,全国今年各地方政府共发行1132只地方政府债券,总规模为43561亿;与2016年6.05万亿元的总规模相比,明显下降。
鹏元评级李慧杰在分析地方投融资平台转型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时表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地方融资平台转型依然面临的诸多问题,诸如,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分税制改革未完全到位,以及省级以下政府举债权等问题,以及地方融资平台也存在数量多、内部转型动力不足等困难,这些都限制了地方融资平台的转型。
10.可转债由热转冷
自9月份起,可转债改为信用申购方式之后,“零成本”打新债受到散户投资者的追捧。雨虹转债、林洋转债、金禾转债、隆基转债、小康转债、时达转债、久立转债等多只转债相继发行申购。而以雨虹转债为例,其上市首日涨幅超20%,也激发了投资者的申购热情。
好景不长,12月初可转债收益率的持续下降,随着已经上市的小康转债和嘉澳转债盘中已经破发,可转债每况愈下。据统计,目前已上市交易的33只可转债中,有14只已破发。
东方金诚评级副总监俞春江曾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由于信用申购降低了可转债的打新门槛,大量普通投资者参与到可转债的一级申购中,这或将逐渐降低中签概率;同时,可转债上市价格也可能会下跌,预期收益亦会出现下降,甚至亏损。此外其中还有如下被忽视的风险。第一,股价波动的风险。可转债的走势会随着基准股票价格发生波动,基准股价上涨通常会推动相应可转债价格上涨,同样投资者要承当价格下跌造成的损失;第二,提前赎回风险。对于可转债来说,通常会设置有明确的回售、赎回条款,若触发相关赎回条款,投资者可能会面临再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