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2017-12-14 20:17:20文章来源丨《中国外汇》2017年第23期 12月1日出版
热点8
2017年7月3日,备受关注的内地与香港债券市场互联互通合作(简称“债券通”)正式上线试运行。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当日在香港举办了“债券通”开通仪式。“债券通”开通后,境外投资者可通过香港与内地基础设施机构之间在交易、托管、结算等方面互联互通的机制安排,在不改变业务习惯的基础上高效便捷地通过香港投资于内地银行间债券市场。同时,人民银行与香港金管局将通过加强监管合作,强化“债券通”交易结算信息收集和风险防范。
专家点评
自2017年7月3日开通至今,“债券通”已顺利运行四个月有余。从运行情况看,其大幅提高了境外投资者投资在岸人民币债券的便利性。可以说,“债券通”这一制度安排,不仅消除了海外资金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技术性障碍,同时也彰显了中国开放资本市场的决心。
在“北向通”开通之后,境外机构不断加大对人民币债券的增持力度。开通首日,通过“北向通”成交的金额即超过70亿元。在此后的4个月里(7―10月份),境外机构累计增持人民币债券规模达到2632亿元,月均658亿元;而在“债券通”开通之前的两年,月均增持规模仅为72亿元,提升幅度非常明显。境外机构对中国债券的总持有规模在9月末突破万亿大关之后,至10月末再度创下11056亿元的历史新高,而“债券通”在其中无疑起到了强有力的催化剂作用。应该说,境外机构目前已逐步成为我国债券市场中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
从境外机构的持债偏好来看,国债等利率债仍是其增持的首选。最新的利率债持有量约为8738亿元,占比79%,境外机构的持债动机仍以配置需求为主。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券通”开通之后,境外机构的投资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如明显加强了对同业存单的增持力度:经过近3个月的大幅增持,总持有量已达1548亿元,占持有固收资产总额的14%。深究这一变化的根源,当然离不开“债券通”等制度安排为有关境外机构便捷进出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但同期人民币汇率的快速走强,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刺激作用。“债券通”的开通使得相对短期的国际资本流入成为可能,未来需密切关注这部分资金是否具有较强的“顺周期”特征。
在“债券通”开通之后,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的步伐并未放缓。11月8日,央行公布了《境外商业类机构投资者进入中国银行(601988,股吧)间债券市场业务流程》,其中针对交易品种、资金进出、投资额度限制、税收等多个境外机构高度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规则的细化,适用境外机构的税收安排也首次得到明确。开放态度坚定并伴随着制度的透明和优化,相信我国债券市场开放的政策将持续发挥效力。
国际资本持续流入我国债券市场,不仅有利于丰富我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主体,同时也有助于保持国际资本流入流出的动态平衡,调整外汇市场中的供需力量。这有利于央行真正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最终实现汇率的清洁浮动。最近数月外汇占款始终维持在0附近小幅波动的实践,也一定程度地证明了这一点。
展望未来,参考“沪港通”“深港通”对于MSCI纳入A股的重要作用,“债券通”为境外机构消除了投资的技术性障碍,也显著提高了我国在岸人民币债券纳入国际主流债券指数的概率。仅仅考虑被纳入三大国际主流债券指数后所产生的被动配置需求,就可能为我国带来2500亿美元的国际资本流入。境外机构在我国债券市场中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将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
往期专家点评2017
宗涛:金融去杠杆明显加码
王家强:“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快车道
魏伟:“野蛮生长”的比特币
张明:美元兑欧元汇率显著下跌
程实:中美经贸关系的退与进
孙杰:美联储紧缩力度加大
沈建光:全球贸易超预期复苏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国外汇。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