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未知 来源:新浪财经
2017-11-21 20:11:35来源:鹏元评级
作者: 高慧珂
主要内容
财务数据是投资、信评、研究等所用到的重要基础数据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相关分析的质量和结果。因此,我们在做分析前,应先核查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公允性,这就要求我们具备必要的财务粉饰识别能力。事实上,财务粉饰并不是无迹可寻,通常可以通过考察会计科目是否存在异常信号来识别,我们从财务报表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及重点财务报表科目或指标的横向、纵向比较入手,来识别出这些异常信号,进而来考察公司财务数据的质量。
值得注意的是,财务报表存在异常信号,并不代表公司财务报表一定是虚假的,但需予以重点关注。如果公司财务报表存在异常信息,须进一步进行调查取证、严谨分析,最终确定是否存在粉饰的可能。
一、财务粉饰的基本逻辑
为了达到不同的目的,公司财务粉饰的方向有很多。从被监管机构查处的财务造假案例来看,其中90%以上的造假方向为:做大利润,做大规模,目的是为了发债、上市或维持股价等,除此之外,也有部分公司出于逃税、平滑各年利润等目的做小利润,做小规模。我们出于大概率等因素考虑,接下来的分析主要是识别基于做大利润、做大规模为目的的财务报表粉饰行为,基于其他目的的财务报表粉饰识别的逻辑大同小异,本文不做过多赘述。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成本和费用”会计动态平衡式,做大利润无非就是虚增收入或少计费用,且为了使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平衡,增加的利润多数情况下要有增加的资产或减少的负债相对应。此外,一些粉饰行为还要通过洗出资金进行体外循环等方式来粉饰现金流量表。
由于虚增收入是做大利润、做大规模的惯用方法,且虚增收入多数情况下是财务粉饰的第一步,其后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粉饰多是虚增收入的结果或对虚增收入的配合,因此,我们需要先来了解公司虚增收入的常见做法。通常情况下,公司虚增收入的做法有很多,比如提前确认收入、虚构收入等,体现在财务上的一般作假手法有:
(1)将虚增的收入虚挂在应收账款上;
(2)虚构销售回款。制造虚构销售的回款的手段主要有:①将公司自有资金通过某种方式(采购、自建项目等)转移至体外,再借销售回款的名义转回体内;②利用外部资金(如外部拆借资金、其他收入来源等)充当销售回款;
(3)在既无自有资金又缺少外部资金来虚构销售回款的情况下,公司便可能通过虚构现金流进行造假,通常填补资金黑洞的常见做法是将虚增的资金以采购、投资的名义转至存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较难审计的科目上;
(4)虚增收入,虚增货币资金。
照此,如果一个公司连续几年虚增利润,那么资产负债表上的某一个项目或几个项目就会明显异常,例如现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的数目会特别大,并且往往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会与净利润不匹配,数额相差很大。这一逻辑就是我们识别财务粉饰的基本逻辑。
二、识别财务粉饰的路径
从前文所述基本逻辑出发,为了识别财务粉饰,我们主要通过以下三种路径进行探索:
1.公司财务报表各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我们利用财务报表各科目本身之间的联系来验证财务报表的真实合理性。
2.公司财务报表各科目、指标的纵向比较。我们把观察的报表期间尽量拉长,看近几年公司某个(或多个)会计项目或者某个(或多个)财务指标的动态变化情况,如果有明显的异常变动,就应去分析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及是否有逻辑和事实基础。
3.公司财务报表各科目、指标的横向比较。我们再把公司的报表横向与可比对象(同行业的其他公司,产品或业务类型越相似越好)或者行业的平均值对比。如果公司的某个(或多个)会计项目或者某个(或多个)财务指标明显超出或低于可比对象或行业的正常区间,那么我们也应去分析一下其合理性。
三、识别财务粉饰的具体手段
(一)检查报表各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
一套财务数据首先应满足基本的会计等式,例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成本”等。如果一套财务数据不能满足这些会计等式,那么就是不合格的财务数据,就是存在低级错误或低级粉饰。现阶段财务粉饰的手段越来越高明,基本不会出现前述低级的粉饰行为,因此,我们的以下分析是建立在财务数据满足基本的会计等式之上的。
此外,财务报表中还有一些隐含的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也可以帮助我们检验其逻辑合理性,主要有:
(1)冲减财务费用的利息收入=平均货币资金余额*利息率,通常我们利用此公式计算出公司货币资金的利息率,将其与当期银行存款利率进行比较,如果公司的利息率严重低于银行存款利率,那么就应注意是否存在虚增货币资金或者挪用货币资金的可能。虽然常理上通常认为虚增货币资金比较容易被审计发现,但实际情况中,不乏虚增货币资金的案例,例如四海科技、康华农业、桑德国际等。2015年2月国际沽空机构Emerson analytics对桑德国际沽空报告中指出“其2011年-2013年货币资金的利息率较低,2013年仅为0.37%,而当年中国活期利率为0.35%,三月期定期存款利率为2.6%,假设桑德国际的货币资金中,一半是活期存款,一半是三月期定期存款,那么其利息率应约为1.48%,故其真实的货币资金并没有其声称的那么多。” 随后,港交所在2015年7月要求独立专家对桑德国际的现金差额问题进行调查,审计师随后发现,2014年12月31日桑德国际的银行现金余额与公司账目之间有20亿元的差额。
(2)公司的资本化利息金额=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当期分配的股利-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应付利息增加额,我们可以将此公式计算出来的资本化利息金额与公司提供的资本化利息金额比较,以确定是否合理。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有息债务的增加额-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如果公司当年没有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也较少,那么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有息债务的增加额相差不会太大。
(二)报表项目的纵向、横向比较
1.毛利率
首先,我们需要强调一下毛利率这一指标,毛利率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反映,且相较于净利润等,毛利率最适合与同行业公司进行比较。我们认为,除非外部环境发生重大改变,公司的毛利率一般会表现出以下特征:纵向来看,公司的毛利率一般比较稳定,不会有大的波动;横向来看,公司的毛利率与可比对象或行业平均值相差的幅度不大,也较少会远远高于可比对象或同行业的平均水平。所以,毛利率忽高忽低的企业,特别是那些毛利率远高于可比对象或同行业平均水平的企业,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性很高。例如证监会在对新大地财务造假进行核查时,发现一个可疑的指标是人均净利,其人均净利水平明显偏高,2011年甚至超过同期银行业人均净利水平,我们再来看一下其毛利率水平(我们认为毛利率更适合做同业比较),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公司茶油毛利率分别高达60.66%、43.50%和36.19%,而根据其招股说明书披露,近几年全国规模以上茶油加工企业的平均毛利率在20%~25%。
此外,还需关注以下异常:公司存货周转率逐年下降而毛利率逐年上升。存货周转速度放慢意味着营运能力在下降,销售放缓,且存货周转率下降也说明产品竞争力可能下降,竞争力不强,此时毛利率同时下降的可能性较大。
2.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虚增收入的直观结果就是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较高,我们必须清楚的是:即使是在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行业领先的公司业绩增长其实也是在围绕行业增长速度一定幅度范围内的,一般不会过于离谱。因此,如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与可比对象或行业的趋势、平均水平偏离较大,通常就是财务粉饰的信号。
例如,安然公司成立之后迅速崛起,即使在“911”之后美国经济低迷时,依然一枝独秀,引来了一些人对其盈利模式的质疑,随后美国证监会开始对其关联交易问题调查,最后证实了其财务造假。我们来看一下安然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情况,在1995年-2000年的短短5年间,安然公司销售收入增长了10倍,这种惊人的增长速度无论在同行业还是在所有《财富》500强公司中都是前所未有的;再如,天丰节能的主营业务为各类建筑用节能板材的生产、销售和施工的公司,在2010年-2012年我国房地产行业有所波动的背景下,其收入逐步增长,复合增长率接近57%,经营业绩明显有悖于大的经营环境,财务粉饰的可能性就较大,天丰节能也正是由于被查实财务造假而未能IPO成功。
还需关注的是,如果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大幅大于净利润增长率,也是财务粉饰的警告信号。因为,通常情况下,对于具有稳定利润水平的公司而言,销售额增长,其费用和利润一般会同比例增长,否则就缺乏合理性。同样以安然公司为例,其2000年的销售收入增长了151%,但利润仅增长了不足10%。
3.“主营业务收入”VS“应收账款”
由于虚构不存在的资金很容易通过函证、银行对账、“货币资金”和“财务费用——利息收入”的逻辑关系等手段来识别,很多时候公司会将虚增的收入虚挂在应收账款上。一般情况下,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会随之增加,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出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大幅小于应收账款增长率的情形,公司可能存在操纵利润行为,需加以重点核查。此外,还可以根据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进行综合分析,如果某一年公司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明显提高,就需要予以关注。
例如,皖江物流在由于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而被证监会调查的结果中发现,其在2012-2013年合计虚增收入91.54亿元。我们看一下皖江物流2011-2013年调整前的年报,2012年和201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分别为7.77%和5.42%,而同期公司应收账款增长率分别为72.40%和20.91%,均远远大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此外,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也有所增长,2011年为5.12%,2012年增至8.19%,2013年增至9.40%。
4.“存货”VS“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
存货造假的手段有很多,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3种:(1)据上文所述,将虚增收入虚挂“应收账款”的做法会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增加,也较容易被发现。因此,许多公司不将虚增的收入挂在“应收账款”上,而是借用采购名义支出资金虚构存货,用以填补资金黑洞;(2)通过现金流造假,制造虚构销售的回款,最常见的做法就是以采购的名义将公司自有资金转移至体外,再借销售回款的名义转回公司;(3)一些公司为了做大利润,会少结转存货,少计提销售成本。
存货造假一般情况下的直接结果是公司存货的增长。通常,存货的减少意味着销售的实现,销售实现就意味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实现,除非存在在建工程领用等其他情况。如果出现存货周转速度在不断下降、销售却很旺盛的情形,就需要注意了,因为存货周转速度放慢一般意味着营运能力在下降、销售放缓,实现高额收入的可能性较小。此外,存货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也需要注意,因为一般情况下是以销定产的,积压过多存货会给公司带来额外的费用。
例如,万福生科在其2008~2012年半年报中,累计虚增销售收入9.05亿元,我们来看看它的存货、收入及成本情况:主营业务收入从2008年的2.28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3.28亿元,收入增长了43.86%,但是存货周转率却从1.56降到了1.46,2010年及2011年存货周转率虽然有所提高,但增速缓慢,而主营业务收入却一直在急速增加。
5.“预付款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除了以上借采购的名义将公司自有资金转移至体外,再借销售回款的名义转回公司这种最常见的虚构销售回款手段之外,许多公司还会通过其他方式(如预付款项、自建项目等)将自有资金转移到体外,这样,公司虚增收入的资金就会挂在在“预付款项”、“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资产项目上,导致这几个会计科目金额同比增加幅度较大。此外,在前文所述第(4)种操作方式“将虚增的资金以投资的名义转至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较难审计的科目上”下,也会导致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等大幅增加。
例如,万福生科在造假过程中就选择了虚增“在建工程”和“预付款项”项目,这在其发布的2012年中报更正的公告中可以看出:
再如,在国际沽空机构浑水沽空辉山乳业的报告中指出,辉山2016财年(一财年是每年的4月1日至次年的3月31)预付的原材料采购费用同比增长545%(截至2016 财年为15.6 亿元,2015 财年为2.42 亿元),截至2016年9 月30 日,数量又下降至4.93亿元,浑水在现场考察时,并没有发现10亿元规模的采购,浑水认为最可能的解释是,该项目吸收了辉山的大量虚报现金。
6.“净利润”VS“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无论是将虚增的收入以赊销的名义虚挂在“应收账款”上,还是虚挂在“存货”上,还是通过预付采购款项的名义将自有资金转移到体外、再以销售的名义回款,均会导致公司的财务报表产生以下现象:公司实现较多的收入和净利润,但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少,甚至为负。对于这点,我们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从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考察,主要特征是: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较多、存货增加较多。例如,皖江物流2012年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如下表所示,皖江物流2012年净利润为3.86亿元,但是受经营性应收项目增加了32.37亿元,导致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1.21亿元。
与以上相反的一种情况是,有些公司净利润规模不大,甚至为亏损状态,但是为了能够夸大偿债能力,不惜以增加流动负债为代价,扩大应付账款或其他应付款规模,使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变得“好看”。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从净利润调整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来考察,主要特征是: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较多。例如,东方园林的财务报表被质疑的原因之一就是存在通过经营性应付项目操作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可能,我们看东方园林2014-2015年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净利润基本未发生变化,但是2015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突然由连续几年(2009-2014年)的负值大幅转正,主要是由于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19.75亿元所致,为公司节约了经营活动现金流出。
7.“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 VS“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在存在前文所述第(3)种虚增收入作假手法的情况下,该公司的现金流量表就会呈现如下特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额为正,同时伴随着大额为负的“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
例如,浑水对辉山乳业的沽空报告中,就指出“自IPO 以来,辉山奶牛场建设资本支出夸大了8.93 至16 亿元”,以此来掩盖其虚增利润导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未随利润增加而增加。
8.货币资金
对虚增货币资金的识别,除了前文所述用公司货币资金利息率与当前银行存款利率比较这一方法外,另一个伪造现金余额的迹象是公司在货币资金充足的情况下,仍在高息借款。例如,国际沽空机构浑水沽空辉山乳业的报告中指出,“2016 年初辉山投资8.45 亿元的理财产品,利息介于3.2%-3.8%,但2016 年4 月,公司试图通过奶牛售后回租的计划获得10 亿元融资,利率为6.2%,在此轮融资计划落空后,公司再宣布以相同的利率再次通过奶牛售后回租计划融资7.5 亿元,另据相关报纸报道,辉山正计划以7.2%的利率发行WMP(财富管理产品),为期183 天。”可以看出,辉山在用自身富足资金购买低息理财产品的同时,却在寻求更高利息成本的融资,这明显是非常不划算的生意。
9.少列负债的识别
少列负债的好处有:一方面使公司的债务压力看起来没那么大,提升偿债能力;另一方面总资产一定的情况下,通过少列负债,可以增加公司净资产规模。通常情况下,负债科目最容易粉饰的是短期应付款项,如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据商务部发布的《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安全评估报告(2017年春季)》[1]中的结果,“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粉饰最严重的会计科目是应付科目,存在应付账款藏匿的粉饰嫌疑公司占所有存在粉饰嫌疑公司的87.80%”。例如华虹计通截至2011年上半年末,应付上海普天货款金额为3,146.74万元,上海普天是华虹计通的主要供应商之一,理论上这应当对应着上海普天的应收账款,但是根据上海普天2011年半年报披露,华虹计通是上海普天的第一大应收款客户,共涉及三笔金额合计高达5,933.95万元,相比华虹计通披露的金额多出了2,787.21万元。
10.少提或推迟计提费用的识别
少提或推迟计提费用无非就是将当期费用推迟至将来某个期间进行记录,具体包括将当期费用资本化;折旧或摊销期限过长,导致当期少计折旧和摊销;未计提或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未计提或少计提坏账准备等。其中,当期费用资本化是常见的成本费用造假手段,即将当期应计入费用的金额计入当期长期资产(例如固定资产、在建工程、长期待摊费用等),然后在未来期限内摊销以调整利润,从而达到少计当年费用、虚增利润的目的。这种做法由于将本该计入经营活动现金流出的费用转而计入了投资活动现金流出,所以还会导致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虚增。
费用造假的识别可以从以下几个信号出发:
(1)公司不合理的重大会计政策调整,尤其是这种调整直接导致公司扭亏为盈的情况。当公司对会计政策进行调整时,必须设法弄清楚会计政策变化的原因是否合理,因为改变会计政策譬如改变成本核算方法、折旧年限、坏账计提比例、变更其他长期资产的摊销时间等均将对当期利润造成影响,公司也热衷于用这种方法来调节利润。例如,2011年,华锐风电应收账款账面余额高达129亿元,为此计提了10亿元的坏账准备,其中4.2亿元的坏账准备为2011年新增,计入资产减值损失,而2012年一季度,华锐风电修订了财务管理制度,改变了坏账计提方法,由于该会计政策的调整,华锐风电资产减值损失冲回了2.2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57亿元,如果没有会计变更,华锐风电一季度将很有可能出现1.4亿元以上的亏损。
(2)公司出现新的资产项目或某些资产项目金额及其占总资产的比例在某一年变化特别大,这种情况就应引起注意。例如,参仙源在2013年通过虚构协议,将外购野山参的成本5,538.22万元以支付人参抚育费的名义支付给供货人,计入了“管理费用”,之后又将该笔“管理费用”调整至“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最终销售时,参仙源未对外购野山参的成本进行结转,导致少计成本5,538.22万元,虚增利润5,538.22万元,公司生产性生物资产2013年规模同比增长31.46%。
(3)公司资产中有大量过时、毁损及其他预计未来不能产生收益的资产。对于预期不能产生未来收益的资产,如过时的存货、已经毁损的固定资产等,按照会计准则需要立即进行处理并转为费用,通常公司为了不对利润产生冲击,拒绝这样做,就使资产中保留了很多这种资产,我们要对此抱有警惕。
11.关联交易输送利益的识别
虽然重大关联方交易历来是监管层核查的重点,但仍有公司频繁利用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另外,由于明显的关联方交易容易被识别,许多公司选择隐蔽的、灰色的非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主要的手法如公司向员工、供应商、经销商等关联利益方做出承诺,员工减薪、供应商减价供应、经销商加价提货甚至囤货等方式为公司虚增收入或减少费用,作为回报,公司会对其进行利益补偿。
如果公司的大客户是公司的关联方,或者公司的进货或销售价格明显偏离市场水平,就存在较大的通过关联交易粉饰财务数据的可能性。例如,参仙源2012年的营业收入为7,545.77万元,2013年的营业收入骤增至1.98亿元,其中,野山参销售收入为1.42亿元,占总营收的71.62%,而买家只有一个,即参仙源酒业,2014年营业收入中,也有79.88%由参仙源酒业贡献,而参仙源酒业与参仙源正是受控于同一大股东的“兄弟”单位。
12.其他
现实中财务粉饰的手段五花八门,我们以上列举的仅是较常见的粉饰手段及其识别方法,并未囊括所有财务粉饰做法。但是透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能注意到,凡是公司的会计科目或者财务指标变动幅度较大且异常的,我们就应给予高度关注并核实、分析其逻辑与事实基础,尤其是对公司经营来说比较重要的科目或指标.除了上述的营业收入、应收账款、存货、毛利率、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在建工程等外,还有公司的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营业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等。
四、报表科目以外信息的预警
(一)公司的行业特性
从2014-2016年已被监管处罚的财务造假公司来看,农林牧渔业(如金森林、北大荒、康华农业、山东好当家、参仙源等)、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如大智慧、四海科技、海联讯、青岛华光等)、农副产品及食品制造业(如振隆特产、新中基、莲花味精等)是财务造假的高发区。这些行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财务报表的收入、利润、坏账准备等科目比较容易被虚构,例如,农业公司历年来的财务造假高发率与其存在的一些特殊特点有关,如对生物物资的审计盘点难度大等,多数公司利用这些特点捏造利润的空间很大。
(二)公司海外业务比重较大
如果公司的海外业务比重较大,那么公司很容易利用客户分布海外,不易调查的特点,虚构销售合同以虚增出口销售收入和利润。例如,振隆特产在接受证监会IPO专项财务检查时被发现财务造假,造假手段之一就是:公司产品70%左右为外销,客户分布在欧美等地,公司利用审计、监管机构寻找客户、核实销售情况存在难度大、成本高的特点,在2012年-2014年虚构销售合同,虚增收入及利润。
(三)被审计机构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
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一般会要求公司对审计中发现的有损报表合法性、公允性的因素进行调整,调整之后注册会计师会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再考虑到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其对注册会计师执业独立性的严重影响,公司一般不会允许注册会计师对其报告出具非标准审计报告。如果公司的财务报告被审计机构出具了非标准的审计报告(包括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我们就应对财务数据质量保持高度警惕。
这其中最常见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是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尽管审计机构在审计报告中的用语一般比较缓和,我们也应对“强调事项段”给予高度关注。对于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我们应关注其中的“导致保留意见的事项段”、“导致否定意见的事项段”、“导致无法表示意见的事项段”。
(四)多次主动变更审计机构
一般情况下,公司“换审”的原因很多,如会计师事务所合并重组,业务团队换所,上市公司本身发生重组、借壳,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委派审计师,前任服务年限较长等。同时,审计收费、审计意见也对变更审计机构有所影响,不排除个别公司涉嫌通过变更审计机构换取有利审计意见的迹象。因此,若公司多次主动“换审”就值得对其财务数据的真实公允性提高警惕。多次“换审 ”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一是上市公司经营和财务风险比较大,超过一些审计机构的风险承受范围,自动请辞;二上市公司涉嫌购买审计意见,主动换审。
例如,绿大地在2007-2010年连续四年变更审计机构,且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别被审计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这就是非常危险的财务粉饰警示信号。
(五)多次变更业绩预告
多次变更业绩预告的预警信号主要针对的是上市公司。一些公司由于本身的行业属性波动较大,提前预测业绩有出入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变更次数频繁的话,就会让大家对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产生怀疑,甚至猜测是否是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就很容易被监管部门关注。同样是绿大地,2009年10月30日~2010年4月30日半年间公司五度变更了2009年年报的预计金额,由最初的预增过亿,到最终披露公司2009年净利润为-1.51亿元,正是因为频繁变更的业绩,引发了监管部门的注意。
(六)董监高频频变动
董监高变动频繁为公司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不稳定的信号,也是财务问题的预警之一。例如,浑水沽空展讯通信的原因是,展讯通信在融资4400万美元前的敏感时期,变更了审计机构,并且财务总监离职。再如,绿大地的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也比较频繁,公司从2007年上市到2010年经历了四任总经理、三任财务总监,董秘更是变更四次、董事会和监事会成员也频繁变更。
(七)被监管机构问询
通常情况下,监管问询主要聚焦于四类公司:曾经多次出现信息披露违规情形,且未有明显改善的公司;上市后业绩变脸、经营业绩明显异于同行业变化趋势的公司;存在利用不当会计处理粉饰财务报告、掩盖经营业绩大幅下滑嫌疑的公司;前期并购重组存在“高估值、高承诺”的公司。因此,收到监管机构关于财务数据的问询函也是公司财务数据有问题的重要信号。
(八)公司频繁进行并购
从会计上来说,频繁并购非常容易操控经营性现金流,公司现金流量表会出现“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额为正、“投资活动净现金流量”大额为负的现象,因为收购完成后,可以将被并购方的经营现金流入并表,但是对于现金支出,通常按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处理,当然,这样产生的利益是短期的,所以这里的“频繁”就很重要。
(九)主流媒体或调查机构发布对公司财务数据的质疑
如果发现主流媒体或调查机构公开对公司财务数据进行质疑,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财务粉饰预警信号之一,许多财务造假案例最初都是被媒体曝光出来的。例如,康华农业在2014年8月25日和2014年9月15日分别被和讯网和新京报爆料财务造假,到2015年5月12日,康华农业接到中国证监会调查通知书。
五、结论及建议
综上,我们运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来衡量公司财务数据的质量。在定量方面,我们主要通过检验重要会计科目或指标之间的勾稽关系,并比较它们的横向、纵向变化,来判断公司财务数据的质量。
我们一再强调,当我们发现公司财务报表有前文所述异常信号时,并不表示公司一定存在财务造假,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取证、核实。一般情况下,实地调查取证的效果最好,这就要求分析师在进场前先对公司的财务报表有一定的了解,看是否存在异常,如果认为存在异常,就可以在尽职调查时有的放矢、重点核查。调查取证的方法主要有:
1.了解公司是否有财务粉饰的动机,例如公司是否在申请IPO上市、是否有股权激励政策等;
2.对公司的前五大客户、前五大供应商做详细了解,看与公司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一些关联关系会比较隐蔽,但也有迹可循;如果客户、供应商成立时间较短,有可能就是公司由于紧急需要新设的关联方进行交易,即使是成立时间较长的,也可以通过判断注册资金与生产能力是否匹配、与公司业务差异是否较大来识别;
3.尽职调查时多跟公司职工、周边居民沟通、交流,问问他们公司的经营情况;
4.认真阅读公司各方面公开信息,例如招股说明书、债券募集说明书、财务报告、工商资料等,看信息是否矛盾;
5.调研时多观察公司的工厂、设备、存货等,看生产能力、产能情况、存货情况等是否与财务表现相一致;
6.多了解竞争对手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与公司进行比较;
7.高度关注公司的资本性支出是否真实、合理,判断是否存在以资本性支出为借口转移公司财产到体外的情况;
8.询问公司相关人员,看是否能对异常的数据做出合理、充分的解释,如果不能,我们就应该将这些风险点反应在我们的研究分析与评级工作中;
9.对公司做出的解释应要求公司提供书面证明材料,例如公司金额较大的销售合同、采购合同等。
附注
[1]春季评估报告采用所有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上年度年报,分析、评估和预测未来一年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整体财务安全状况和风险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