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一则新闻轰动金融圈。
近日,某券商对某基金积分分配内部分析的销售PPT在各大微信群流传。 材料中提到,“基金经理比较懒,专家只会单独约见对自己职位、亲子活动、旅行感兴趣的人。” 等等,也喜欢“礼物”等描述性词语。
据了解,事件起因是某证券公司上海营业部在为客户做内部分析时,意外将PPT内容发送给一大群客户,从而导致上述事故发生。
事件发生后,11月30日,上述券商迅速向基金公司撰写声明,承认员工因自身认知偏差对基金公司做出不负责任的错误评价,并对员工提出严肃质疑。 负责办理,同时进一步加强销售人员的专业化、规范化管理。
券商发出紧急指示
近日,某券商关于《XX基金配点分析》的内销PPT在市场上流传。
该料堪称券商销售人员眼中的基金经理。 PPT中提到,某基金的主要领导是投资总监杜,拥有很强的话语权和调整排名的权利。
从风格上来说,某基金喜欢右侧风格,喜欢已经开始上涨的股票,追涨杀跌,同时喜欢拉选票,追捧核心圈。 从服务要求上来说,某基金经理比较懒,专家只会对自己岗位感兴趣的人进行个别预约。
从服务偏好来看,某基金喜欢吃饭,特别是私人约会,也喜欢参加活动、亲子活动、旅游等,也喜欢礼物。
据记者了解,该PPT是某券商内部销售团队在对某客户PPT进行内部分析时,意外发送给一大群客户,最终被流传。 据消息人士透露,此举激怒了基金客户。
11月30日,该券商向上述基金公司发布紧急声明称,11月27日,该公司一名员工不慎将一份个人文件转发至私人微信群,其中包含其个人主观猜想及未经审计的信息。 。 内容严重虚假,相关内容被转发,对上述基金公司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经调查发现,该员工于2023年8月23日正式加入公司,在公司工作仅3个月。 该员工由于自身的认知偏差,对贵公司做出了不负责任的错误评价,严重扭曲了真实情况。 该员工已被责令停止一切工作,并将严肃追究责任。 同时,销售人员的专业化管理也将进一步加强。
上述券商还表示,作为某基金专业严谨的投资机构,券商一直以来以合法合规的方式提供专业的研究服务与贵公司业务沟通。 对于给基金造成的负面影响,券商深表歉意!
相关业内人士分析,通过券商销售对客户各方面情况的详细分析,或许也能揭示行业整体佣金下调下券商研究机构面临的压力。 他们争取的不仅仅是研究实力,还有各种服务。
券商研究领域混乱现象屡见不鲜
事实上,近年来证券研究领域出现了很多乱象。 除了研究报告为了捕捉热点话题、吸引关注而在内容上存在“瑕疵”之外,公开声明和服务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情况,甚至其中不少是浪漫事件。
比如,今年4月初,一张关于浙江某券商研究所前分析师陈航的爆料截图在金融圈不断流传。 消息称:陈航被前同事和投资者投诉,称其在担任方正证券首席技术分析师时,在没有基本面研究的情况下推荐“博杀”股票,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
据悉,本次事件的举报人是方正证券研究所电子行业组陈航(2019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方正证券工作)的前同事谭军。
随后,陈航在朋友圈回应称,“文章内容纯属谭军虚构,我已向公司反映此事,并采取法律措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追究谭军的法律责任。”
对此,浙江某券商表示:“涉及陈航的事件与公司无关。陈航于2022年11月加入公司,目前尚处于试用期。因个人原因,陈航近期已向公司提出辞职,目前其辞职申请已获批准,如有相关虚假报道损害公司声誉的,我公司保留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今年2月,在上市公司五粮液投资者沟通群中,浙江某证券研究所联席所长、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苏某在群里发了一条调情信息,“我给7个电话打了电话”。与领导同在一个局的人。” ,后面的图是几位女士。 这也引起了外界的热议。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已有十余家券商因发布研报违规等问题,均受到监管处罚。
针对证券研究领域的乱象,今年5月,监管部门向各券商、地方证监局、证监会下发了《关于对证券研究报告业务进行“双随机”现场检查的通知》。中国证券业协会. 根据上述通报内容,监管部门明确了四项监管要求,包括加强研究报告信息的来源和追溯管理; 加强研究报告制作、审核、发布全过程的内部控制; 规范公开言论和客户服务活动管控,加强舆情风险管理; 完善人员绩效考核和内部问责制度。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