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宏观:10月和11月初国民经济复苏持续向好; 流动性总体充裕,但多数企业仍需要更精准的点滴支持。
监管:《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和分类监管暂行办法》发布,行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思路;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发布,大资产管理监管体系形成。
行业:11月上半月,行业集合信托业务发行量降价增长,标准信托和非标准业务设立规模也有一定下降。
宏观环境
经济整体持续复苏向好
11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经济数据。 总体来看,国民经济持续复苏。 生产供给平稳增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 市场需求持续改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6%,比上月加快2.1个百分点; 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7.7%,比上月加快0.8个百分点。
广发宏跟踪11月份各方行业动态,多项数据显示整体复苏持续加强。 能源消费方面,六大发电集团前15天平均煤耗同比增长7.5%。 生产方面,汽车货运量数据同比回升2.5%。 消费方面,前11天,全国邮政快递企业共收到快件包裹同比增长23.2%; 乘联会数据显示,前12天,乘用车日均零售量和批发量同比分别增长18%和19%。
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表现仍较疲弱,但预计随着新一轮地方债削减的稳步推进以及项目投资审批进度的加快,固定资产投资或将逐步企稳; 与此同时,中美两国近期持续加强合作。 韩国10月份出口数据转正,一定程度上表明出口增速有望逐步走出谷底区域。 此外,今年持续紧张的离岸人民币汇率11月也大幅下跌近3%,显示出国际资金对中国经济持续复苏的强烈信心。
流动性总体充裕,但企业仍需加强滴灌
11月13日,央行公布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数据。
政府仍是融资需求的主要驱动力。 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85万亿元,同比多增9108亿元。 国债净融资1.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8万亿元。 企业融资需求仍需加强。 企业债券融资净额1144亿元,同比减少1269亿元; 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321亿元,同比减少467亿元。
企业流动性明显偏紧。 10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10.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 M1余额(主要反映企业流动性)同比增长1.9%,增速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分别回落0.2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 M0余额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上月末回落0.7个百分点。 综上所述,总体流动性和居民流动性较为充裕,但企业流动性明显偏紧,并可能持续下降。
信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有目共睹。 10月份信托贷款增加393亿元,同比多增454亿元。 今年新增信托贷款规模总体平稳,处于资产新规实施以来的良好水平。 未来积极服务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流动性需求仍有巨大空间。
监管动态
信托监管评级新规实施
11月16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和分类监管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全面反映当前信托公司经营特点、风险特征和监管重点。加强信托公司评级结果监管。 以此引导信托公司立足受托人定位,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行为管理。 《办法》明确了监管评级要素和评级方法、监管评级组织实施、系统性影响评估、分类监管及补充规定,规范信托公司分级分类监管。 主要有四个特点:
一是明确监管评级要素和方式。 《办法》设置了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行为管理和业务转型5大评级模块,赋予评分权重分别为20%、20%、20%、30%和10%,并设定了初始评级评价分数并因此调整了多个因素,例如提高补充注册资本的公司的初始评级,降低刚刚赎回资金、覆盖底线和推出非标准资金池的信托公司的评级。 监管评级周期为一年。
二是明确监管评级机构的实施流程。 监督评级分为信息报送与收集、初评、审核、结果反馈与分析、动态调整、后评价等环节。 评级结果分为6个等级。 1-3级都不错。 级别越高,机构的风险越大,越需要监管关注。
三是明确系统影响评估的要素和方法。 选取业务规模最大的前30家公司,以信托业务规模、信托投资者状况、同业债务余额等指标作为评价因素,并赋予不同的权重,筛选出具有较高系统影响力的信托公司。
四是明确分类监管的原则和措施。 逐步提高信托公司非现场监管力度和现场检查频次,由一级至六级,对具有系统性影响的信托公司与同级其他公司相比,进一步加强监管。
与现行信托公司监管评级规则相比,《办法》在以下方面进行了完善。
一是全面调整评级框架和因子设置。 将原有监管评级定量(10%)、行业评级(40%)、监管评级定性(50%)三要素评级框架优化为公司治理、资本要求、风险管理、行为管理、业务五个模块转型。 更加注重风险防控覆盖面和监管实施空间。
二是突出投资者权益保护和监管。 强调卖方尽职调查,引导信托公司立足受托人地位,将“受益人合法利益最大化”的经营理念贯穿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行为管理、业务转型等各个环节。 注重责任赔偿,要求信托公司全面评估其受托履职情况,对违约行为及时足额计提预计负债。
三是推动服务能力提升和转型发展。 监督引导信托公司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鼓励信托公司大力发展资产服务信托、公益信托、慈善信托等原有业务,规范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继续压减需要整改的业务。
总体来看,《办法》充分体现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了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的监管要求。 一方面,支持“强监管、防风险”,将不同层级企业的业务范围、展示领域、创新业务等区别对待,有利于“风控越好,选择越多”,鼓励“越强越好”。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引导各公司继续全力优化公司治理,提高资本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大回旋空间; 另一方面,服务于“高质量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不再鼓励“争规模”、“跳球”等行为,而是优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带来把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让那些真正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的企业和创新型企业赢得发展机遇。
国家金融管理局发布三项方案
11月10日,中国机构设置网发布《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总体上,职能监管和行为监管的矩阵管理结构进一步优化。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优化部分职能监管结构,如将原银保监会信托监管部的大部分职能划归资产管理机构监管部。 二是将准入、日常监管、退出、检查和行政处罚分开,如设立保险和非银行机构检查部门,协调对信托公司等机构的现场检查。 三是明确与其他部委重叠的职能分工。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资产管理部是在信托部的基础上成立的,创新部科技部划归科技部,资产管理一部、资产管理二部的相关职能被划归为科技部。划归资产管理部,保险资金运营部分拆保险资产管理。 金融资产管理部将信托公司、银行理财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纳入统一监管框架。
金融监管所指出,优化监管顶层设计将推动整个资管行业监管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预计它将产生三个主要影响。 一是统一原银保监会旗下各类资产管理机构/业务。 二是提升理财和资管信托水平。 三是统一同类机构内部监管。 未来,资产管理机构更难依靠监管套利和与其他机构的差异化发展,而是依靠投资研究水平、服务能力、管理能力等。此外,未来资产管理机构可能会出现在北京、上海、深圳设立管理办公室,管理当地机构。 此外,跨资产管理产品的监管协调也将加强。
金融街论坛年会召开
11月8日,金融街论坛2023年年会在北京举行。 会上,央行行长潘功胜、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分别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化解金融危机等作出重要讲话。控制风险、改革开放、强化监管。 其中,潘行长的讲话尤其值得关注。
一是我国经济增长持续回暖,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将增长5.4%,继续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地位。
二是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支持实体经济稳定增长。 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将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继续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企稳下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币汇率处于合理均衡水平。 基本稳定。
三是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效维护金融稳定。 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定,金融风险可控,金融机构总体健康,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就中小金融机构的风险而言,我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体系中所占的比例都非常小。
房地产金融风险方面,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新增居民规模较大,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巨大,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坚实的基础。 未来,将引导金融机构保持房地产信贷、债券等重点融资渠道的稳定,一视同仁地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 为保障性住房等“三大工程”建设提供中长期低成本金融支持,完善住房租赁金融政策体系,推动构建房地产开发新模式。
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来看,我国政府总体债务水平处于国际中档下端,中央政府债务负担相对较轻。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一般以实物资产支撑,为地方经济发展产生了良好的正外部性。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在经济规模较大、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有自行化解债务的能力。 监管正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步化解债务风险。
四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
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考核
10月30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定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期考核的通知》,要求各国有商业保险公司更好发挥发挥中长期基金的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 影响。 要点包括:延长投资业绩考核周期,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由“当年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50%)+当年净资产收益率( 50%)”,并为规范投资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资本回报提出绩效考核和评级要求。
保险公司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 国有保险公司资本利用率合计超过60%。 截至三季度,保险业资金运用总额达27.2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占比3.5万亿元。 12.9%,但股权资产投资比例监管上限(35%)仍有较大空间。 多家公募基金表示,将长期指标纳入保险公司考核,鼓励有效提高资本回报率,可以减少当前股市波动对保险资金业绩考核的影响,提高保险资金做空承受能力-权益类资产期限波动,有利于保险。 基金在当前市场低迷时期加大股权投资力度,这对资本市场具有长期利好。
证监会优化证券公司分类监管
11月3日,证监会修订《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计算规范规定》(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与2020年旧规定相比,意见稿有约19处变化,包括对券商风险资本准备和表内外资产总额进行调整,并提供了不同的调整系数等优化要求。
意见稿强化“扶优限劣、分类监管”的监管导向,重点调整风险资本准备系数和表内外总资产折算系数,拓展资本空间连续三年进入A类证券公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分类评价结果,可以调整风险资本准备。 系数为:A类及以上(含)连续三年为0.4,A类连续三年为0.6,A类为0.8,B类为0.9,C类为0.9。基准1,D类为2还可根据分类评价结果对表内外资产总额进行调整。 A类及以上(含)连续三年表内外资产总额系数为0.7,A类连续三年为0.9,其余为1。
香港将推出首只与沙特资产挂钩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
11月8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香港将推出亚洲首只与沙特股指挂钩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追踪超过50只不同的本地股票。沙特阿美等市值最大的公司。 工业板块股票为亚洲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与当地资本市场和经济发展的机会。
香港联交所9月宣布将沙特阿拉伯交易所纳入其认可证券交易所名单,这意味着主板上市公司可以通过香港联交所在香港进行第二上市。 香港媒体还报道称,沙特阿美公司计划于11月中旬与香港媒体会面,讨论其在亚洲和中国的业务发展。 据了解,其正在筹备在香港二次上市。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国家和香港与沙特阿拉伯的合作日益密切。 沙特ETF在香港发行,沙特上市公司在香港二次上市,为有沙特或中东公司配置需求的高净值客户提供更便捷的标的选择; 同时,中东企业在香港的融资活动也能带动兆海金控的投行业务,促进多元化业务发展。
注:国际市场部分内容由香港专业机构提供。
产业发展
资产财富管理行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期”
11月8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党组书记李云泽在2023年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金融开放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资产管理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中等收入人群超过4亿,银行理财产品个人投资者超过1亿。 过去三年,该行业管理资产年均增长6.2%,远高于全球约2.5%的平均增速。 未来,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多元化投资理念深入人心,资管产品净值化转型稳步推进未来,中国资产与财富管理行业将进入发展“黄金时期”。
11月上半月行业集合信托业务量降价增
据永益信托网统计,本期(10月30日-11月19日)行业集合信托业务周发行量180.4亿元,环比下降14.1%,可能受到影响部分同行支付困难的舆论评价同比增长15.3%(已连续两期正增长)。 本期非标项目平均收益率为6.43%,较上期上升19bp(同比下降36bp)。
预计后续发行规模和收益率预计将维持震荡格局。 从发行规模来看,宏观环境和投融资总体较为稳定,行业正在逐步适应三业分类的实施。 存款利率较低、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居民缺乏更好的理财方式将为发行规模提供稳定性。 大力支持发行。 从收益率来看,三方面因素可能会产生影响:一是10月份社融等流动性数据增速预计保持理想,存款利率走低将促进信托产品销售; 二是城投业务供给下降,金融地产业务复苏速度有待观察; 三是大部分地区销售疲软,整体抑制投资意愿,房地产业务仍难有良好表现。
10月份A股整体下跌,债市收益率趋于上升,大宗商品市场普遍表现不佳。
永易研究院统计10月份标准产品12,546个,平均收益率为-0.83%,环比下降11bp。 41.4%的产品实现正收益,占比较上期下降0.2个百分点; 股票、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产品收益率大幅下降,债券、互惠基金等策略产品收益率上升。
以公募、私募当期同策略平均收益率为基准,股票、公募基金策略信托产品出现亏损,但幅度小于公募、私募整体水平; 债券策略信托产品收益率高于公募、私募整体水平; 期货及衍生品策略信托产品出现亏损,弱于公私募整体水平。
集团动态
上海医药继续位列全国医药百强第二名
近日,商务部市场运行和消费促进司发布了《2022年医药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同时公布了医药经营百强企业(批发百强、零售百强)。 上海医药在2022年全国药品批发企业百强中排名第二,旗下华氏大药房、上海药房云健康、人寿田药业、嘉定大药房、玉天成药业等跻身2022年全国药品零售百强企业。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荣获金牛奖
11月7日,由新华社《中国证券报》主办,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金融法与金融监管研究基地提供学术支持的“第七届中国股权投资金牛奖”社会科学院隆重揭晓。 上海生物医药基金荣获“金牛新兴股权投资机构”称号。 金牛奖是中国资本市场最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权威奖项之一,也是股权投资行业的权威标杆。
以上内容由天津信托战略协调部原创整理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