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论证风险的用例
2023年10月11日,市民徐女士报警称,自己涉嫌遭受电信网络诈骗,希望警方提供帮助。 接到报案后,民警立即赶往李女士家。
据了解,当天下午,徐女士突然接到“客服”的视频电话,询问她是否在网上购买过某些药品。 这与徐女士的网购记录不谋而合,她连连答应。 随后,“客服”称,徐女士在网上购物时,开通了一个名为“百万医保”的项目。 当时是免费的,但现在免费试用已经过期了。 如果不关闭该功能,保险将自动续保。 每月需缴纳保费800元。
徐女士表示,她之前从未听说过“百万医保”业务,但在对方的引导下,她确实在自己的微信上看到了某项以“万元”开头的业务,这让徐女士感到很惊讶。质疑“客服”的说辞我深信不疑。对方还“善意”地警告徐女士,不按时还款会影响个人信用报告。徐女士听后慌了,连忙询问“客服”。服务”来关闭该业务。
在随后的通话中,不明真相的徐女士在“客服”的要求下,登录了该假冒客服网站,并根据信息填写了所谓的四位数“退保码”。根据骗子的要求,并扫描了她的面部进行身份验证。 然而,徐女士输入的实际上并不是“退保码”,而是转账金额。 刷脸验证原来是“扫脸支付”。 就这样,9000多元就落入了骗子的账户。 徐女士这才发现自己被骗了。 这时我才想到报警求助。
案例分析
这是典型的通过电话进行的“冒充客服”诈骗。
在这个套路中,诈骗分子打电话时,会冒充“微信客服中心”、“支付宝”等金融平台的客服人员。 他们会以关闭“百万医保”为借口,威胁每月自动扣款。 要求受害人按照其要求一步步进行各种转账、贷款等操作。
目前,随着警方不断加大针对此类手法的宣传力度,为了防止受害人识破并触发预警,骗子在实施“冒充客服”诈骗时开始选择简化诈骗流程。 建立联系后,他们直接利用上述借口实施诈骗,通过电话骗取受害人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手机验证码,完成盗窃行为。 当受害人醒来时,钱可能已经不见了。
近期诈骗的受害人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主要原因是通话界面与普通电话类似,中老年人难以识别。
如果中老年人不使用该功能,可以直接在手机上关闭通话功能或者让孩子帮忙。 这不会给诈骗者提供可乘之机。 从不熟悉的“客户服务”拨打电话时要特别小心。 加强相关信息核实,遇到诈骗及时报警。
警方提示
当用户注册使用微信支付或支付宝时,“百万保障”将自动免费开启。 这个保证是APP自带的安全设置。 完全免费,不会“过期”或“过期”,也不需要“付费续费”。 “保证”不会影响您的信用报告。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