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7-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分别为49.3、49.7和50.2,呈现持续回升态势。 9月份PMI重回荣枯线上方,表明经济复苏动力进一步增强,复苏趋势更加明显。 生产和订单指数普遍同步回升,表明生产和需求双方都在复苏; 采购量、采购价格等指标回升,表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处于恢复区间。 同时也应该看到,超过58%的企业反映需求不足。 需求萎缩问题依然突出,企业信心仍需提振。
此外,最近8月份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升,同比增长17.2%(上月-6.7%),超出市场预期。 其中,收入降幅收窄,利润率恢复。 分析主要与内需回升、出口降幅收窄以及PPI回升有关。
三季度经济呈现底线回升态势。 在房地产市场未出现明显好转的背景下,虽然复苏弹性略显不足,但多方力量正在合力抵消房地产的影响,目前上行力量已取得一定优势。 目前库存水平已降至历史低位,经济探底特征明显。
三季度,资金边际收紧,经济企稳回升。 利率债券方面,三季度债券市场低位波动,10年期国债利率在2.54%至2.7%之间波动。 8月,央行第二次降息,10年期国债利率一度跌至2.54%。 进入9月,随着房地产政策调整和季末资金压力,长期利率快速上升至2.65%-2.7%区间; 信用债方面,信用利差普遍收窄,曲线趋平。 随着本土化债券预期发酵,低评级城投公司债券走出一波热潮。
展望四季度,资金有望回归中性水平,主要基于三大因素:一是10月份财政资金进入支出阶段; 二是跨季度流动性偏紧对市场的影响已经消除。 三是稳增长压力下资金不足。 紧缩条件已经具备,但不容忽视的是,四季度资金经常存在季节性紧缩压力。 在汇率贬值压力下,货币回到前期极度宽松局面的概率不高; 在利率债券层面,四季度政策预期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目前存在继续降息降准的可能性。 同时,为了稳增长,继续推出利好政策的可能性很大。 10年期国债在2.7%左右是比较安全的位置,可以考虑适度降低投资组合久期。 建议继续关注政策信息和经济数据指引; 信用债层面,三季度配置需求推动信用债收益率持续走低。 目前,随着地方政府债务政策的落地,部分尾部风险有所降低,短期票面收入可适当挖掘。 。
三季度,A股市场整体继续震荡下跌。 7月下旬,在中央政治工作会议积极政策宣示的催化下,市场交投活动有所回暖。 但随后遭遇国内经济复苏和海外流动性的双重打压。 市场成交量再次萎缩,增长方式明显下滑。 相关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政策以及证监会积极资本市场举措的多重利好,价值板块受到一定支撑。 分行业来看,电力设备、TMT行业三季度跌幅最大,非银金融、煤炭、石油石化领涨。
展望后市,目前宽基指数估值水平较低。 风泉A和上证指数近十年PE估值均在35%左右。 有一定的安全边际。 长期来看,继续下行的空间并不大。 但从短期分析,市场信心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目前投资者对基本面政策效果预期不高,上涨缺乏可持续性。 从最新的PPI和企业利润来看,经济已接近底部拐点,随着四季度需求和利润率的改善,市场走向仍有待观察。 同时,短期海外因素或将继续造成扰动。 市场预计美联储降息将被推迟。 9月底,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突破4.5%。 A股融资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四季度,建议在板块配置上,在筑底阶段进行均衡配置,以价值周期板块为基础,同时兼顾科技成长的短期反弹机会。
中性策略是适度增持。 三季度A股整体表现疲软,成交量萎缩,尤其是8月份大幅下跌,对投资者情绪造成了一定影响。 虽然目前量化策略的环境并不理想,但从横向比较来看,量化策略的表现在主要资产类别中是相对较好的。 从目前的投资来看,前期的一些不利因素可能正在扭转。 首先,目前避险成本较低,交易量有望在政策刺激和经济数据复苏的情况下触底反弹。 以上都是中性策略的利好因素,因此总体建议维持标准配置或适当增持。 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当市场交易量和波动水平持续较低时,超额收益很难实现。 如果监管期间出台相关指导意见限制量化交易,将对中性策略的投资价值产生较大影响。
CTA 和套利策略已成为标准配置。 目前美元加息预期告一段落,大部分大宗商品板块库存较低,下游需求利润率正在改善,后续价格仍有支撑。 能源化工产品方面,化工产品下游消费逐渐进入旺季,去库存预期增强,有望维持旺盛态势; 黑色受煤矿事故、库存偏低等支撑因素影响,整体走势走高; 但国内刺激政策尚未完全落实,钢材需求复苏仍存疑虑,涨幅受到抑制; 受天气原因,不少农产品库存偏低,价格继续面临上涨压力。 未来,在上述因素稳定的背景下,CTA策略的表现有望持续。 但考虑到市场和政策博弈期可能带来的相应波动,建议整体CTA策略维持标准配置。 套利策略方面,二季度整体表现平稳。 鉴于该类策略包含的细分类型较多,但大多与股票及衍生品市场的交易量和波动性正相关,建议规范并继续观察二级市场。 尤其是衍生品市场的活跃。
建信信托的大资产配置体系依托经验丰富的投研团队,专注于股权投资、固定收益投资、量化投资、大宗商品投资四大专业领域。
海量信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