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中国基金报记者 陈曦
被港交所要求停牌后,早已沦为仙股的西证国际证券再次遭遇市值下跌。
9月18日早间,西南证国际证券开盘股价下跌。 截至中午收盘,每股0.015港元,跌幅34.78%,总市值仅5493万港元。
昨日晚间,西证国际证券发布公告称,因公司未能按照港交所规定保持“足够的经营水平和具有相当价值的资产以确保股票继续上市”,将于9月27日停牌。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 西证国际证券表示,将积极考虑提交审查请求。
今天上午,西南证券还发布公告称,2023年上半年,西南证国际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400万元,净利润-0.05亿元。 西南证券国际证券经营规模较小,占西南证券整体比例较小。 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来看看详情吧——
连续多年亏损
交易即将暂停
不言而喻,西南证国际证券早盘的大幅下跌与港交所停牌有直接关系。
据西证国际证券公告称,9月15日收到香港联交所通知:因西证国际证券未能保持足够的经营水平和拥有相当价值的资产,并未能按照《上市规则》的规定为其股份提供担保。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规定,为继续上市,除非西证国际证券申请复核,否则其股票将于9月27日停牌。
一是西南证国际证券经纪业务、融资融券业务、企业融资业务规模大幅缩减。 截至2022年12月31日,经纪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基本停止运营,其余业务仅在最低规模上运营; 且因牌照限制,西证(香港)融资有限公司无法担任保荐人,故西证国际证券已停止首次公开发行保荐业务;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西南证国际证券债券资本市场业务收入极低。
其次,西南证券国际证券录得板块亏损,且连续多年持续亏损,且这种情况似乎并非因COVID-19疫情或市场情绪疲软而导致的暂时低迷或下滑;
第三,潜在交易存在不确定性,包括:西南投资是否会与潜在个人买家签署最终协议; 相关交易可能附加的先决条件是否能够实现; 拟议的业务计划最终是否会实施。 实施。
第四:西证国际证券总资产主要包括现金及银行结余和金融资产,截至2023年6月30日,录得净负债2,670万港元。 因此,西南证国际证券似乎没有足够的资产来支持可行且可持续的业务运营。
根据上市规则,西证国际证券有权在7个工作日内(9月27日前)向上市委员会秘书提出审核申请,否则股票到期后将停牌。
对此,西南证券国际证券表示,公司正在审核该函件,并正在与法律和财务顾问进行讨论。 其将积极考虑提交复核请求并将决定转交上市委员会复核。
西南证券:经营规模较小
不构成重大影响
9月18日开盘前,西南证券也发布了相应公告进行解释。
西南证券表示,公司目前经营状况正常,财务状况良好。 截至2023年6月30日,西南证券总资产860.11亿元,西南证券国际证券总资产6.66亿元,占比约0.77%; 西南证券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为252.87亿元,西南证券国际证券的净资产为-2.5亿元。
2023年上半年,西南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4.72亿元,西南证券国际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400万元,占比约0.95%; 西南证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62亿元,西南证券国际证券实现净利润-0.5亿元。
据此,西南证券表示,西南证国际证券经营规模较小,占公司整体经营比例较小。 上述事项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
据西南证券官网显示,西证国际证券注册资本3.6亿港元,于2002年1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西证国际证券可提供创新增值零售服务为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涵盖证券、期货、资产管理等零售服务,以及私募股权投资、上市融资解决方案、保荐承销、股票配售等。 、并购等投资银行服务。
在成为西南证券国际证券之前,该公司的前身为敦培金融。 2015年被西南证券通过其全资子公司西南证国际投资收购,持有74.1%的股份。
回顾2015年,在中资券商海外扩张如火如荼的时候,设立香港子公司一时成为趋势。 不过,收购完成后,西南证国际证券的业绩仍难以改善。 除2017年短暂盈利外,近年来持续亏损,2018年至2020年三年亏损额均超过1亿元; 收入规模持续下降。
2022年12月末,西证国际证券发布公告称,西证国际投资已与潜在买家签署谅解备忘录,拟转让西证国际证券股权。
香港中资券商正面临碎片化
西南证券国际证券被联交所突然停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中资券商在香港面临的困境。 从上半年业绩来看,除西证国际证券外,申万宏源香港、海通国际均录得亏损,国泰君安国际等龙头企业净利润水平也出现下滑。
此外,今年7月至8月,香港证监会先后对长江证券资产管理(香港)有限公司、长江证融资(香港)有限公司、兴业证券进行谴责并处以罚款。国际证券有限公司。其中,长江证券资产被罚款340万港元,长征资本(香港)被罚款2000万港元,兴证国际证券被罚款350万港元。
中泰国际相关研究报告指出,2021年以来,券商经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港股单边下跌、高收益房地产美元债违约潮等。 2022年,全球货币政策趋紧,地缘政治风险持续,新冠疫情复发。 受这些因素影响,香港不少券商的自营、经纪、投行等业务收入大幅下滑。 经过多年的发展,不断扩大资产负债表和业务选择布局,部分龙头券商和中小券商近两年受到周期的重创。 香港发展业面临多重压力,亏损严重,有的甚至出现净资本负值。
广发非银预计,2023年资本市场双向开放将持续深化,中资券商国际业务收入和资产占比将持续提升。 与2018年中资券商刚刚起步、在香港市场奋力拼搏不同,目前,中资券商的国际化进程在地域、业务、资本实力、资金实力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风险控制。
投行业务方面,中资券商市场份额大幅提升,话语权显着提升。 中资券商股票承销市场份额的提升得益于中概股回归香港以及境内企业赴港上市。 境内资本海外布局带动了中国券商投资银行业务的发展。 债券承销市场份额的增长,得益于内地国际债券发行规模不断上升,在亚洲债券市场的比重不断增加,以及内地“可持续债券”影响力不断加深,带来了中资债券承销规模的增长。
其他业务方面,中资券商在香港经纪业务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外资相对占据主导地位; 资产管理业务基础较低,发展空间较大。 跨境衍生品业务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规模有望不断壮大。 受益于境内客户配置海外资产需求的增加,一些中资券商利用海外子公司的资金优势,大力发展跨境掉期和跨境期权业务,成为最重要的资金来源。利润。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