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2023年8月8日,《中国证券报》发表《公募规模首次超过银行理财,反映居民财富结构变化》。 27.69万亿元,公募基金规模历史首次突破。
资产管理行业规模的变化带来了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格局的变化。 变化的根源是什么?它意味着什么?
一
回顾行业发展历史
看资产管理行业结构变化
资产管理行业格局将持续发生宏观经济+资本市场+投资者偏好等多个维度的变化。
在行业萌芽期(1998-2008年),公募基金受益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呈现出“一家独大”的业绩。 1998年3月,金泰基金和开元基金的成立为起点。 2003年,中国银行推出外币理财产品“汇聚宝”,随后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我国资产管理的行业格局基本形成。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底,股票基金和部分股票混合型基金规模约为2.59万亿元,占资产管理行业的80%。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投资者开始改变传统的个人投资理念。 2011年,央行连续七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资本状况紧张的银行,特别是股份制银行,存款渠道比四大银行和城商行少。 通过扩大理财产品发行规模,可以吸引收益率较高的资金流入。 银行理财产品竞相发行,使得部分存款资金不断“流动”,在不同理财产品之间游走,以寻求更高的收益率。 在此背景下,银行理财已成为最大的资产管理行业,而公募基金则受制于不完善、不稳定的资本市场,增长势头逐渐放缓。
2012年以来,中国经济总量从53.9万亿元增长到114.4万亿元,增长1.12倍。 期内,居民存款余额也大幅增长,从2012年的41.1万亿元增至2021年的102.5万亿元,增长1.46倍。 同时,资产管理行业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放松管制、放宽限制、防控风险”的政策环境。 传统的分业经营壁垒逐渐被打破,资产管理行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Wind数据显示,从2012年底到2021年底,资产管理行业规模从26万亿元增长到130万亿元,增长4倍; 银行理财规模从6.7万亿元增至29万亿元; 公募基金规模从2.8万亿元增至25.56万亿元,成为第二大资产管理行业; 信托公司规模从7.47万亿元增长到20.55万亿元,行业排名从第二升至第四; 保险资管规模从6.85万亿元增长至23.23万亿元(2021年末,保险资管产品余额3.20万亿元,包括保险资金和保险业外资金); 证券公司及其资产管理公司规模从1.9万亿元增长到8.24万亿元; 私募基金自2013年起纳入证监会监管,截至2021年底,基金管理规模19.76万亿元。
二
资管新规发布
资产管理行业格局重塑
2018年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 。 市场准入和监管,最大限度消除监管套利空间,改变原有粗放野蛮的行业发展模式,解决资管行业前期爆发的刚性兑付、期限错配、杠杆等诸多问题放大风险等,资产管理行业由此出现新格局。
1、公募基金公司优势明显,规模不断增大。 一是发展历史悠久,确立了以资产管理为主的行业地位,建立了完善的内外部规则体系,运作规范透明。 是资产管理行业的尖子生; 以证券为核心,形成了研究、投资、交易等完善的分工体系。 研究体系还涵盖宏观、战略、行业、企业,几乎涵盖了所有证券类型,形成了完整的人才梯队,还可以收购证券公司。 三是有良好的投资者教育,积累了一批接受风险自担原则的群体,基本不存在刚性兑付等历史包袱。
2、资管产品投资趋于集中,投研能力是核心竞争力。 从投资方向看,由于各金融机构“专攻技术行业”,专业领域不同,银行理财主要以债券和非标基金为主,公募基金覆盖整个证券市场,证券公司理财则以债券和非标基金为主。重点关注股票、债券等二级市场。 以证券投资为主,信托公司主要经营非标债权。 2018年后,各类资管的投资方向趋同,一般包括债券、非标、股票等,考验的是团队的投研能力、公司的运营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长期以来,公募基金已形成多维度的投研体系,银行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完善的投研体系。
3.投资者偏好的变化。 首先,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依然较低。 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固定收益现有规模24万亿元,占全部理财产品的95%; 公共固定收益基金总规模达8.89万亿元,环比增长8%。 其中,主动纯债基金总规模较一季度增长9%。 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萎缩,固定收益产品占比提升,公募固定收益基金规模和占比双双提升,都体现了投资者对投资收益安全性的更高要求。 二是投资者机构选择策略发生变化。 资管新规全面实施,银行理财业务模式正在重构。 产品突破刚性兑换,采用净值管理。 2022年理财产品表现不佳,多只R2(低风险)产品跌破净值,将带来投资者对理财产品收益的预期与产品实际表现的矛盾。 因此,投资者在相同风险承担的前提下,倾向于选择预期收益较高的资管产品。 三是投资者的偏好分为两个层次,对产品多样性要求较高。 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风险偏好R1、R5产品数量有所增加,中等风险偏好产品数量相对减少。 与银行理财相比,公募基金产品种类更多,可以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投资范围更广。
三
行业竞争加剧
差异化竞争合作发展已成方向
“大资管”背景下,各资管机构在资金、投研能力、客户资源、销售、资产、产品发行、业务协作等方面各有优劣势。 会展业领域既有重叠竞争,也有互补合作。 未来长期来看,这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将成为大资产管理行业的格局。
公募基金:充分发挥投研能力和人员结构优势,成为优秀的资管产品提供商。 截至2022年6月末,银行理财配置公募基金产品(不含专户资管计划)1.27万亿元,是2019年末的2.4倍。其中,固定收益和混合型产品为分别拨款0.84万亿元和0.39万亿元。 万亿元。 同时,在产品销售、客户资源等方面,加强与银行、证券公司的合作关系的建立。
银行理财:充分发挥银行整体优势,与投行、理财业务合作,做好渠道服务商,借助公募基金、专项基金账户开展固定收益、股权投资。
信托公司:依托信托账户,填补大型金融机构客户服务空白,成为大型金融机构综合服务商; 通过自身投研能力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或与优质私募机构合作; 通过资产服务信托,为个人客户提供养老、继承、保障等服务; 为企业客户提供养老金、资产证券化、风险处置等服务。
随着资产管理行业的发展壮大,不同资产管理机构同台竞争,行业格局也必然随着发展而发生变化。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