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首先,自今年4月底以来,上述消息一直在各种渠道流传,不少媒体纷纷要求中庚基金核实消息的真实性,但中庚基金的回应一直比较模糊。
其次,目前中庚基金虽然尚未发布关于邱东荣辞职的公告,但为邱东荣管理的两只基金增聘了基金经理,这加深了市场对邱东荣辞职的猜测。市场人士质疑,如果邱东荣未来真的下台,就意味着在基金公司正式公布之前,机构投资者已经提前得到了通知,这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真相尚未揭晓,业界也好奇,卸任基金经理后,邱东荣会离开中庚基金吗?邱东荣离开后,对中庚基金的发展前景会有什么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自个人公开发行以来,公司股权或关键人员层面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相对较少。中庚基金主要人员变动是行业内的新现象。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随着时间的流逝,个别企业的发展会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这很正常。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实现市场平稳过渡,在出现新问题时如何保障投资者利益,有待进一步探讨。
辞职的背后
对于中庚基金的个人公开发行,邱东荣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邱东荣共管理5只主动股权基金,总规模近200亿元;中庚基金的总管理规模仅为250.44亿元。
目前,邱东荣除管理公开发行外,还担任中庚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此外,截至今年2月底,邱东荣持有中庚基金9.73%的股权,成为公司第四大股东。
值得一提的是,邱东荣在2023年增持了中庚基金的股份。
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9月4日,中国证监会批准邱东荣成为中庚基金5%以上持股比例的股东。当时监管部门同意将中庚基金注册资本由2亿元变更为2.105亿元,邱东荣依法向公司追加出资1050万元。
在成为中庚基金5%以上持股的股东八个月后,邱东荣将卸任基金经理的消息传开了。
虽然中庚基金尚未对邱东荣的辞职给出明确的回应。不过,有媒体从渠道证实,“邱东荣有离任计划”。同时,5月11日,邱东荣管理的中庚价值品质被控股一年,中庚价值领航又聘请了一名基金经理。
邱东荣管理的其他3只基金中,除中庚价值智能灵活配置基金配备两名基金经理外,中庚小盘价值基金和中庚港股互联互通价值18个月收盘基金均由邱东荣一人管理。截至5月17日,后两只基金尚未宣布增聘基金经理。
个人公开募股的“中流砥柱”选择下台,这让业界有些意外。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向记者分析,“个别公开募股的发起和设立,往往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合伙人一起发起做生意,但经过几年的经营,这些合伙人之间可能会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否则主要人员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对于邱东荣的下一步走势,有业内人士猜测,在卸任基金经理后,邱东荣可能不会立即离开中庚基金,毕竟他持有近10%的股权,完全离开是很可惜的。如果中庚基金未来能够获得特殊账户资格,他可能会转行从事私募股权业务。
如果邱东荣想要彻底离开,可能会给中庚基金带来很大的冲击。
上述资深市场人士指出,邱东荣一旦离职,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影响,比如他领导的投资研究团队发生变化,以及中庚基金股权结构发生变化等。
他进一步表示,如果邱东荣离开中庚基金,他很可能会抛售股权,因为未来无论是去其他公开发行还是定向增发,他都无法两手同舟。对于中庚基金来说,如何收回这部分股权也是一个麻烦的事情。一方面,根据相关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变更实际控制人、持有5%以上股权的非大股东,需要报证监会批准。另一方面,要找到这部分股权的受让人可能并不容易。
新问题
邱东荣的辞职,也暴露了个人公开募股“脆弱”的一面。
“按理说,个人公开发行应该是一家稳定性比较高的公司,因为只有发起人和合伙人的关系非常好,公司才会一起开张。然而,经过时间的考验,大家意识到,个人公开发行能否走多,受制于很多因素,尤其是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也就是领导整个公司发展方向的人,他的决策在公司的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上述资深市场人士表示。
该人士指出,自个人公开发行以来,公司股权和关键人员层面发生重大变动的情况相对较少。中庚基金主要人员的变动属于行业新形势、新现象。
他还表示:“个人公开发行是公共基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个别企业的发展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是很正常的。需要关注的是,如何实现市场平稳过渡,在出现新问题时如何保障投资者利益,有待进一步探讨。”
此外,个人公开发行的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如渠道资源拓展困难、公开发行产品类型相对单一等。这也使得大多数个人公开发售规模的积累相对缓慢。
整体来看,据万德统计,目前市场上共有22家个体性公募基金公司,其中只有汇盛基金、蜂巢基金、宏德基金、瑞源基金、汇安基金、春厚基金、中庚基金、全国基金、博源基金等9家基金公司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 而其他大多数公司的经营规模都在100亿元以下。(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下同)。
以上9家公司中,汇盛基金、宏德基金、蜂巢基金管理规模较大,分别为518.07亿元、482.40亿元、482.10亿元。春厚基金、惠安基金、瑞源基金的管理规模在300亿元至400亿元之间。在200亿元-300亿元之间,只有一只中庚基金。
这些公司成立时间相对较早,通常在 2015 年至 2018 年之间。
此外,全国基金的管理规模为142.33亿元,成立较晚,是2018年以后成立的单次公开募股中管理规模最大的公司。
有的个人成立5年以上,但管理规模不足10亿元,如和许致远基金、顶石基金、明雅基金等。
可以看出,个别公开发行的发展路径存在一定差异,如大型汇盛基金、蜂巢基金是典型的以固定收益产品取胜的基金型公司;瑞源基金、中庚基金、全国基金等主要依靠股票产品“增规模”,而宏德基金则呈现出“股票和固定收益并抓”的趋势。
其中,擅长股权投资的个人为公开发行,近一年规模明显下降。
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2023年一季度末,中庚基金管理规模达到413.55亿元,但此后,其管理规模一路下滑至今年一季度末的250.44亿元。
瑞源基金管理规模由2023年一季度末的540.90亿元下降至今年一季度末的394.79亿元。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