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不久前,证监会推出了五项对港合作举措,包括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来港上市、拓展沪深港通机制、帮助香港巩固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撰文中提到,他在杭州和苏州考察时注意到,不少企业已经申请或正在考虑申请在香港上市。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2023年香港市场IPO上市企业仅有72家,融资规模创10年来新低,今年有望迎来反弹。 今年以来,已有15家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目前,至少有79家公司已提交IPO申请并等待上市,其中盛和生物、汽车街等5家拟发行公司已通过听证会。
美的等近百家香港上市公司
近日,美的集团再次向香港联交所提交IPO招股书。 这是继去年10月首次申请后的又一更新文件。 曹操旅游等四家公司也于当天提交了IPO申请。
美的集团是家电行业龙头股,全球家电销售市场份额为7.9%。 按2023年营业收入计算,美的集团是内地最大的商用空调供应商,也是全球五强之一(格力电器是内地市场份额最大的空调供应商)。 近三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33.61亿元、3457.09亿元、3737.10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90.31亿元、298.12亿元、337.47亿元。 此次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保荐人为中金公司和美林证券。
“借助香港市场的制度优势以及与国际标准的无缝衔接,海外融资可以加速其在内地和国际市场的发展。”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文章中提到,在访问杭州和苏州期间,我注意到很多企业已经申请或正在考虑申请在香港上市。
虽然他说的是长三角的企业,但同样适用于珠三角的企业。 这是很多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时看重的地方。 香港市场拥有海外资金和国际市场影响力。 同时,上市制度和信息披露标准与国际接轨。
据Wind统计,今年已有94家公司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 其中,盛和生物、汽车街等5家公司已通过听证会,正在等待发行。 尚有74家企业待审“正在处理”,还有15家企业等待进展。
香港IPO市场有望反弹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2023年香港市场IPO上市企业仅有72家,融资规模创10年来新低,今年有望迎来反弹。
此前,证监会公布了香港资本市场五项政策,包括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来港上市、拓展沪深港通机制、帮助香港巩固和提升自身优势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恒表示,五项举措深化了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提振资本市场增加香港股市的流动性,吸引更多资金流入香港。
谭跃恒认为,过去几年,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香港新股市场的融资数量和金额都不太理想,进而对新股表现不佳造成了一定的负反馈。二级市场。 在这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建议内地和香港监管机构抓住时间窗口,加快出台配套措施。
上周,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公开表示,更多内地龙头企业将赴港上市,为香港IPO市场注入更多活力和吸引力。 近百家上市申请正在港交所审批,已有数十家企业向内地监管机构申请在香港注册上市,其中包括来自AI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制造、物流等领域的企业。行业。
他还表示,根据多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预测,今年香港IPO募集资金额将超过1000亿港元。 IPO市场的复苏将刺激股市交投气氛,增加流动性和成交量,有利于估值偏低的股票回归合理。 估值范围。
如何解决资金筹措问题?
今年以来,已有15家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 其中,募资金额最大的IPO为,上周募资25.56亿港元。 然而,叉百岛上市首日,市场表现大跌38%,开盘即破发。
许多投资银行家认为,突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定价取决于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港股的流动性不如A股。 这是一个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但港股也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海外资金、国际市场影响力等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市场信心逐渐恢复,IPO企业需要等待更好的发行环境,并面临募资规模可能不及预期的情况。 目前,无论对于外资投行还是香港中资投行来说,IPO承销能力都成为一大考验,甚至出现了类似“过桥基金”的配售基金。
香港业界多位人士多年来呼吁内地与香港实行互联互通,取得了良好效果,也有相应的监管经验。 能否考虑适时将二级市场的互联互通经验延伸到一级市场,比如推出IPO沪深港通,简称“新股通”。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