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除了政府工作报告之外,对于近期地方政府频频提及的“超长期特别国债”,过去的经验有哪些,可能的发行机制和投资方向是什么? 本文为国金证券赵伟团队于今年1月23日发布的研究报告,仅供参考。
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三个问题
问题一:如何理解“超长期特别国债”?或者说是指期限超长、适时发行、用途特殊、不计赤字的国债。
2023年底以来,多地会议、文件均提到谋划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的项目。 “超长期”可能是指债券发行期限大于10年; “特别国债”是指为支持特定项目、特定用途而发行的国债。 地方政府经常提到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可以指财政部根据市场和经济情况适时发行的、期限在10年以上、具有特殊用途的国债。和用途,不包括在赤字中。
回顾历年国债发行情况,超长期国债于2001年首次发行,2016年后发行规模大幅增加,以30年期、50年期为主。 2001年,发行第一批15年期、20年期超长期国债,推动国债期限结构优化; 2016年以来,超长期国债发行规模持续增长,2020年达到6200亿元; 2022年,30年期计息国债计划发行期数达到12个,与关键期限国债相同。
与此同时,超长期地方政府债券也在政策引导下快速发展; 尤其是地方专项债券,超长期债券占比近年来大幅提升。 为满足地方项目的资金需求和期限,2020年以来地方超长期专项债券发行比例大幅提升,2022年占比高达59.5%。各地提到的“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可能会缓解地方超长期特别债券的发行和偿债压力。
第二个问题:过去曾发行过哪些类似的“超长期特别国债”? 可参考1998年特别国债和长期建设国债的有关经验。
1998年,财政部向四大国有银行发行的30年期2700亿元特别国债,是第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 为了缓解四大银行资本充足率低的问题,财政部于1998年向四大银行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以提高四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在此期间,央行还提供了政策支持,发行了2700亿元特别国债。 其中,2400亿元来自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释放,300亿元来自四大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此外,1998年至2008年,我国持续发行10年期长期建设债券,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 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洪涝灾害的影响,1998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批准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998年至2003年,长期建设国债发行规模占GDP的比重超过1%。
随着长期建设国债的持续发行,中央政府杠杆率大幅上升,基础设施投资增速保持较高强度。 1998年至2008年,中央持续“加杠杆”,宏观杠杆率从1997年的7%上升到2008年的17%,上升了10多个百分点。在长期建设国债基金的支持下,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强度增速。 1998年和2003年,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两次超过34%,约占固定资产投资的33%。
问题三:对“超长期特别国债”有何猜想?经全国人大或常委会批准,可用于长期战略规划等投资。
2023年增发国债与2020年抗疫特别国债类似。 从发行批准到实施,需要近两个月的时间。 将采取直接资金机制和中央政府还本付息的方式缓解地方财政收入和债务压力,并以地方项目报告为依据。 进行分配。
如果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可与预算外“准财政”力度配合使用,共同支持2024年财政稳定增长。12月PSL余额将增加3500亿元2023年,这可能表明在PSL的支持下已经做出了预算外“准财政”努力。 与期限不超过5年的PSL相比,“超长期特别国债”的优势在于期限更长。 如果出台,可能会更好地支持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和国家中长期战略规划的实施。
如果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是否有项目把握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目前,国家级项目正在加速部署,“三大工程”、“从东算到西”等国家级规划持续实施。 但规划建设周期较长,可能需要长期财政资金支持; 同时,地方重大项目的建设周期通常在四年左右,地方重大项目的建设和运营也可能需要长期的资金支持。
风险提示
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实施效果也不如预期。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