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财经新闻网

2023年家庭消费支出出现V型反弹贡献率高达82.5%

编辑:佚名      来源:财经新闻网      支出   宏观   收入   基建   过度

2024-02-17 13:00:51 

财经新闻网消息:dP5财经新闻网

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我们的经济距离“再平衡”的目标还很远。 2023年家庭消费支出V型反弹与疫情期间的打压有直接关系。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在COVID-19大流行的三年里,家庭收入的增长轨迹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趋势,收入预期有所下降。 这将影响未来几年的消费者支出,尤其是在消费者支出步伐正常化之后。 因此,基数效应减弱后,除非我们加大对家庭收入的支持,否则2024年的消费支出增速很可能会慢于2023年。dP5财经新闻网

我们看到,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疫情期间通过财政政策加大了对家庭的收入支持,家庭的平均收入和消费能力实际上有所提高。 疫情期间,中国没有推出大规模的家庭收入支持计划。 疫情消退后,大多数家庭的收入预期有所降低,大多数中小微企业和个体户仍因疫情影响面临较大生存压力。 考虑到这些变化,2024年及以后几年,如果政府能够推出大规模的支持和增加家庭收入的计划来替代更多的基础设施投资支出,财政政策的支出将向家庭倾斜,帮助改善家庭收入。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 实际收入将缓解预防性储蓄增加的趋势,家庭消费支出放缓的趋势有望得到纠正。dP5财经新闻网

疫情过后经济复苏,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拉动内需。 当前的重点是鼓励更多的投资支出,还是鼓励更多的消费支出? 不投资是不可能的,但政策应该主要鼓励企业设备投资和一些重要的改造投资。 一般来说,存量大、边际回报低,限制了大规模基础设施投资的机会。 尽管过去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快速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如今的边际投资效率已经很低,其拉动需求的乘数效应也很小,增量资本产出比仍然很高。 过去几年,宏观经济也确实受到投资过度、宏观失衡和债务拖累的困扰。dP5财经新闻网

事实上,近年来央行创造了很多释放流动性的新工具,强调政策精准性和差异化。 用于支持投资的信贷供给和流动性都比较充裕,只是为了避免再次出现过度刺激投资的情况。 因此,我们看到了投资增长的结构性变化。 部分新兴产业投资增速较快,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较前期放缓。 考虑到大部分地方基础设施投资的边际效率不高,财政上难以收回成本,控制基础设施投资节奏总体上利大于弊。 现在不具备2008年的条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确实很难再启动,地方政府也很难像当年那样过度举债。 中央政府短期内有必要暂停一些地方扩大基础设施投资总额。 这些地方已经负债累累。 要鼓励增加预算支出,帮助家庭弥补收入差距,帮助当地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回归市场、复苏。 其管理恐怕比目前盲目支持大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更重要。dP5财经新闻网

由于地方政府过度举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方政府扩大支出的能力,这就需要国家考虑未来的整体解决方案。 我相信中国有条件、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 当前我国主要债务风险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地方政府债务方面。 虽然债务规模不小,但目前来看,这些债务过剩对经济产生整体影响的可能性很低。 一方面,中国不像日本,银行不参与交叉持股,金融传导渠道狭窄。 另一方面,2019年国家金融监管的首要任务始终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形成。 债务风险一般在不同行业和地区是孤立的。 局部风险不太可能引发全球风险,因此不会形成像日本那样的资产。 资产负债表衰退的现象。 中国要想减少债务对总需求的拖累,就需要尽快拿出明确的债务存量重组方案,亮出底线,用底线和透明度消除市场的恐慌和犹豫。 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修正已有三十年历史的政府间财政关系,建立与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收支制度。 现在或许是制定新一轮政府间财政改革方案的时间窗口。dP5财经新闻网

张军: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摆脱宏观失衡困扰__张军: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摆脱宏观失衡困扰dP5财经新闻网

另一方面,未来地方政府支出向居民倾斜也不可避免。 地方政府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依靠房地产和征地收入来支持基础设施投资。 房地产市场形势周期性变化,分化严重。 除一线城市外,即使未来政策恢复,房地产市场再次进入长周期繁荣的可能性也极小。 政府迫切需要将多年来探索的房地产长效机制制度化,协调土地、金融、税收和收入政策,构建房地产稳定发展的格局。dP5财经新闻网

_张军: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摆脱宏观失衡困扰_张军:最大挑战在于如何摆脱宏观失衡困扰dP5财经新闻网

从跨国数据不难看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占总需求的比重、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均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与高收入国家的差距更大。 这实际上是投资拉动型增长模式长期过度投资体制的结果,已成为我国经济的痼疾。 过度投资虽然在短期内有助于平衡总需求和总供给,但从中长期来看,会加剧两者之间的失衡。 所以,宏观经济失衡的根源也在这里。 过去,中国成功地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的模式实现了快速的资本积累和经济追赶。 但作为大国,进入高收入阶段后,中国很难像德国那样长期维持对出口和贸易顺差的依赖。 从这个意义上说,降低国内储蓄率、保持国内消费需求繁荣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dP5财经新闻网

从长远来看,要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合理增长,中国需要允许名义工资更快增长,或者至少保持不低于名义GDP增速。 工资增长缓慢也限制了宏观层面价格水平的灵活性。 近年来,包括价格指数在内的一些宏观经济指标的扭曲现象尚未得到纠正。 由于价格机制的长期干预,包括能源、交通、城市基础服务等调控服务领域在内的基础产业价格长期变化幅度很小。 如果能够允许更多的市场化,价格扭曲就能得到缓解。 ,市场机制的调整将更有效地消除一些宏观失衡,并且可以与工资形成互动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CPI和PPI返回到更现实的起点,没有大的失真分量。 目前中国CPI的构成中,不仅家庭生活支出被低估,而且服务、食品、能源等价格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国家调控,缺乏灵活性,导致CPI变化长期可能被扭曲和低估。学期。dP5财经新闻网

与大多数人的想法相反,我认为与许多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活动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分散、更加本地化。 这有优点也有缺点。 未来,利应该大于弊。 由于经济活动较为分散,地方差异较大,面对同样的冲击,整体损害不大,容易被格式化。 竞争一直存在,并且总是存在不受监管或监管不力的地方空间。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各种冲击如此之大,中国经济仍然没有出现剧烈的停滞。 在一些领域,比如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也存在着非凡的扩张机会。 如果地方政府面临的激励能够向正确的方向调整,将更多的决策权和自由裁量权从部委下放给地方政府,在制度上留出更大的容错空间,我们完全可以期待更多地方政策创新等 随着市场化改革和对经济变化更加直接的反应,我相信中国经济仍将聚集自下而上的创业创新活力,获得克服短期困难和挑战的潜力,继续回归并保持稳定增长势头。dP5财经新闻网

(作者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dP5财经新闻网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dP5财经新闻网

发表我的评论 共有条评论
    名字:
全部评论
'); })(); /* 360自动推送代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