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新闻网消息:
近三年来,A股市场整体表现走弱,行业结构分化明显。 春节前,A股市场探底飙升,引发龙年投资希望。 展望龙年,A股将如何表现? 如何进一步激发市场信心? 哪些机会值得关注? 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七位知名基金经理,为投资者提供对后市的展望。
他们分别是:景顺长城基金总经理助理兼股票投资部总经理于光、南方基金宏观策略部联席总经理、基金经理唐晓东、大科技董事王贵忠嘉实基金研究员,博时基金股权投资部投资总监、基金经理曾浩,国泰基金主动股权部三部负责人、基金经理周成,招商基金投资管理部四专业副总监,招商优势企业混合基金翟向东经理、富国医药创新拟任基金经理赵伟。
上述基金经理均看好A股及港股市场,认为目前市场估值已达数年来的历史低位,极具吸引力。 随着我国经济基本面不断向好,中长期增量资金入市,资本市场稳定因素不断积累,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
同时建议关注2024年全国两会关于经济增长目标和政策方向的基调和指引,关注央企在A股的基石作用,相对乐观关于顺周期、大规模消费、科技增长等行业的投资。
景顺长城基金余光:在估值极端、交投情绪低迷、利好因素逐渐积累的情况下,无需过度悲观。 A股总体机遇大于风险。
南方基金唐晓东:随着后续宏观政策的发力,如果经济基本面好转,市场有望走上可持续的反弹之路。
嘉实基金王贵冲:无论是与全球股市还是国内国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已经非常有吸引力。
博时基金曾浩:资本市场信心主要来自于我国基本面中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长期增量资金的引入以及资本市场的稳定。
国泰基金周成: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有利于市场信心恢复多部委也开始在资本市场积极发声,一系列举措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投资基金翟向东:目前港股在创新药、互联网、新兴消费等领域的优质公司非常有吸引力。
富国基金赵伟:即将召开的两会将对经济增长目标和政策方向有更加明确的基调和指引,有望重塑市场对经济复苏力度的共识。
1.中国资本市场已经变得非常有吸引力
中国基金报:您如何评价年初以来的A股市场? 哪些因素可能受到影响?
王贵忠:今年以来,市场呈现加速下滑的态势,超出了个人预期。 优质成长股的PE已批量跌至10倍至15倍,这意味着即使没有增长,这些资产的年回报率也在6%至10%。 相比基本面,目前的判断更多来自于流动性方面:首先是外资持续流出,其次是国内资金调整带来的抛售压力,最后是部分主动基金抛售成长股、买入价值股。
以历史为鉴,熊市的最后一次下跌往往是由于流动性压力,很难确定准确的底部。 “模糊地正确比完全错误要好。” 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与全球股市还是国内国债相比,中国资本市场已经极具吸引力。
赵伟:今年以来,A股经历了大幅回调。 从结构上看,小微盘承受较大压力,高股息资产相对有弹性。 从原因来看,主要有四点:一是市场预期不稳定,特别是对经济复苏力度仍存在分歧,有待数据进一步验证; 二是悲观预期主导下,普通投资者不敢入市; 三是市场对滚雪球合约敲入、融资账户清算、股东质押清算等可能出现的被动抛售存在一定担忧; 第四,美联储降息预期自年初以来一直推迟,美债收益率下降短期受挫。
总体来看,本轮下跌可能是受到非理性预期自我强化的影响。 恐慌情绪消散后,市场的性价比更加凸显。
翟向东:今年以来,除了部分高分红央企外,大部分行业和公司都出现了明显下滑。 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年初持续快速大幅下跌,导致绝对收益产品、小盘量化产品等出现较大回撤和波动,此类产品投资者普遍风险较低食欲并严格止损。 纪律,在这次异常波动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抛售止损操作。
曾浩:一方面,年初以来,随着房地产销售的下滑以及国内基本面复苏预期的重现,以科技成长为代表的高配机构迅速调整。 在市场加速调整的过程中,金融服务和场外衍生品带来的流动性风险也加剧了市场的负面周期,导致以小微股为代表的整体市场风险偏好大幅萎缩。
另一方面,年初以来,美联储大幅降息预期有所修正,美国增长韧性强于预期,美元流动性回归紧缩,也给A股带来下行压力。 -股票估值和流动性。
最后,随着春节假期临近,市场交易和投资者情绪季节性清淡,也部分抑制了A股的风险偏好。
2、基本面是影响市场信心的最重要因素。 注意两次会议的基调和引导。
中国基金报:近期,政策不断发力,提振市场信心。 在您看来,信心从何而来? 需要哪些催化剂来帮助市场建立信心? 您对即将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何期待?
于光:股市整体走势还是更多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和企业盈利增长情况。 基本面是影响市场信心的最重要因素。 宏观经济、各行业景气度和企业利润都存在周期性因素。 此外,政策的力度和进展也是重要因素。
政策层面,2023年底将增发1万亿元特别国债,将赤字率从3%提高到3.8%,体现了政策思路的转变,更加关注经济。 相信这种积极的政策导向在2024年仍将持续。
唐晓东:最近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简单地分为针对资本市场的政策和针对实体经济基本面的政策。 短期来看,由于市场部分股票处于流动性风险状态,需要有针对性的政策化解相关风险。 随着这些政策的落实,市场有望企稳回升。
从中期来看,市场将更加关注与经济基本面相关的政策。 今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在实施,政策制定者显然已经注意到需求不足的问题。 随着后续宏观政策的出台,如果经济基本面好转,市场有望走上可持续反弹之路。
翟向东:股价的涨跌来自于业绩和估值。 业绩信心需要财政和货币政策持续发力; 估值信心需要监管的关心、市场的赚钱效应以及对经济前景预期的改善。 锻造在一起。
我对全国两会的主要期待是有关“新质量生产力”的政策和表态。
赵伟:全国两会将对经济增长目标和政策方向有更加明确的基调和指引,有望重塑市场对经济复苏力度的共识。
曾浩:资本市场信心主要来自于中国中长期基本面的持续改善、长期增量资金的引入以及资本市场的稳定。
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将继续对稳定市场信心发挥提振作用。 我主要讲两点:一是全年GDP增长目标如何设定,这决定了稳增长的力度和信心。 二是消费提振,中央超预期加杠杆的可能性。 在房地产疲软、外需触底回升的背景下,基建投资肩负重任。 项目如何落地,新旧基建能否协同,值得特别关注。
周承:目前大盘指数还在3000点以下。 展望2024年,虽然地方债务压力和房地产惯性下行压力仍对经济产生拖累,但房地产下滑最快的时期可能已经过去。 此外,长期建设专项国债、“三大工程”等政策仍有望对冲经济下行压力,加上企业去库存已基本结束,宏观经济仍有望企稳。
王贵忠: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只有克服心中的恐惧,才能看到黎明。 在底部保持乐观与在顶部保持谨慎一样困难。 也许这是人性,因为股价往往会放大乐观情绪和悲观情绪,从而为所谓的长期宏大叙事提供可信度。
3、估值已达历史低位,龙年行情值得期待
中国基金报:经过三年的震荡分化,当前市场是否处于性价比底部? 整体估值情况如何? 龙年股市走势值得期待吗?
曾浩:虽然当前市场对政策效果和经济复苏的灵活性还存在分歧,但利润底部的出现和政府重新加杠杆表明当前市场已经进入了性价比底部区域。 对于未来,无论是从基本面还是估值角度来看,A股的底部特征都更加明显,我们可以更加看好A股后续的表现。 机遇将大于风险。
翟向东:无论从绝对估值水平,还是相对A股本身的历史、股债比、境内外股权资产的比较,目前A股市场都处于底部区域。几年发生一次。 对于投资周期较长的投资者来说,目前这个位置的A股性价比更高。
我们认为,A股市场在经历三年较大幅度下跌后,有望强势反弹,龙年行情值得期待。
唐晓东:从全年来看,预计市场整体下行风险有限,但无论是结构性市场还是整体反弹,都需要关注经济基本面修复的力度。 如果经济基本面修复强劲,市场有望整体反弹; 相反,市场很可能呈现结构性行情走势,低估值、高股息板块仍具性价比。
周承:目前市场估值已经达到历史低位,我们对新年还是比较乐观的。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提到了当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与此同时,一些产能过剩行业的资本支出开始变得更加谨慎,落后产能逐步被淘汰。 行业供需关系也将出现边际改善。 好的企业肯定会先出来。 这会比2023年更加明显。基于以上判断,我认为2024年至少会出现结构性市场。
赵伟:截至2月5日,全A股PE(TTM)中位数为17.99倍,创2010年以来新低,这也意味着市场已经消化了极其悲观的预期。
回顾过去,A股有望迎来钟摆回归:一是企业利润结束2021年一季度以来的见顶回落周期,将逐步走向低坡修复通道; 其次,中美货币政策预计将走向相反。 未来,国内外流动性将出现宽松和共振; 三是美元强势、美债高企对A股的制约有望解除,风险偏好将迎来积极改善。 因此,回归A股定价本源,“三因素”有望在2024年共振修复。
4、央企有望充当A股基石,助力市场风格走向市值。
中国基金报记者:近日,国务院国资委表示,将全面推进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强调,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有利于提振信心、稳定资本市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系列举措将对市场产生哪些影响? 是否有助于市场风格从小盘转向大盘?
翟向东:国企高质量发展和市值管理考核,将帮助国企更好地充当A股市场的基石。 仅从市值因素来看,小市值板块过去几年的超额收益高于其他板块。 因此,整个行业均值回归是必然趋势。 但对于一些具有长期成长潜力的优质小盘公司,我们认为,随着公司业绩和规模持续快速增长,这些公司相比大盘股仍将拥有显着的超额收益。
周承:国资委正在考虑将市值管理有效性纳入央企领导层考核,强化投资者回报,带动指数回升; 证监会积极表态稳定市场信心,带动政策预期回暖; 央行、金监局小幅放松房地产融资政策等,稳增长政策力度加大,有利于市场信心恢复。 多部委也开始在资本市场积极发声,一系列举措有望提振市场信心。
赵伟:政策对资本市场的保护,有望引导企业更加关注内在价值和市场表现,定期运用市值管理工具维护公司价值,传递信心,稳定预期,提升股东回报。 此外,经济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意味着潜在的经济增长潜力需要从供给侧培育。 在此背景下,技术创新将成为贝塔时代。
从风格上看,预计小盘将走向平衡。 一方面,央企市值管理改革可以长期增加央企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延续“中特估值”行情; 另一方面,技术增长有望继续受益于经济增长供给侧的改善和新一轮产业周期的兴起。
曾浩:“市值评估”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央企的价值实现和市场认可度,也有利于推动市场风格从小盘价值向大盘价值转变。 由于小微股的盈利能力无法支撑其高估值,大盘股的盈利优势有望显现。 此次“市值评估”带来的央企重估,也将强化大盘价值主导的趋势。
5、看好顺周期、大消费、科技增长等板块
中国基金报:龙年您更看好哪些产业领域和赛道投资机会?
于光:未来我们主要看好以下板块:受益于经济企稳回升的顺周期板块; 出口导向型产业受益于海外经济复苏; 具有全球优势的高端制造; 利率下降带来的短期利益,资本支出放缓带来的长期利益,以及巨大的供应成本。 上涨支撑了商品价格和“实物资产价值的增加”。
翟向东:关注人工智能和创新药两大产业趋势。 此外,我们更加关注银色经济、海外制造、军工等领域的投资机会。 其中,人工智能和创新药物是目前全球领先的创新产业趋势,产业链长、市场规模大、创新周期长。 2024年我们依然会高度关注这两个领域优质企业的表现。
曾浩:2024年投资将继续关注技术增长、传统复苏链、困境逆转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增长方面,我们看好通信、电子、部分传媒股以及直接受益的创新药海外流动性宽松; 二是传统回收链上,优先考虑供给侧约束较强的煤炭、有色金属,以及锂矿等超跌资源类产品; 第三,在扭转困境方面,逢低出清产能的农业等农业股将在下季度提供机会。 大。
周承:在消费领域,我们看好医药和必需品消费。 医药板块,我们看好制剂出口、制剂国际化、原料药。 食品饮料板块,我们看好必需消费,包括肉制品、乳制品等龙头企业,对白酒等可选消费相对谨慎。
在成长板块,我们看好TMT的算力国产化和信任创新,以及制造业的“专精特新”。 2024年周期性板块可能有阶段性机会,金融板块普遍谨慎,可能有股票机会。
赵伟:创新型产业机会可能是全年的核心主题。 我们主要关注医药板块的三个方向。 一是医药创新,二是院内康复,三是药企走出去。
唐晓东:从确定性的角度来看,我们重点关注两个方向的投资机会。 一是医药。 整体估值已经极低,行业负面影响已被相对充分消化。 同时,长期的老龄化趋势对药品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极高的需求。 二是高股息板块。 随着监管机构持续鼓励上市公司实施分红政策,预计分红将成为未来投资回报的重要来源。
6. 香港股市有望繁荣吗?
中国基金报:港股处于全球估值低位。 您如何看待2024年港股的表现?
翟向东:香港股市有很多非A股上市的优质公司,而且大多估值低于A股。 我们认为港股中创新药、互联网、新兴消费等领域的优质公司现阶段相对有吸引力。
王贵忠:港股的核心逻辑是便宜,大机会来自大差异。 此次调整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复苏弱于预期以及美国通胀高于预期。 国外投资者对港股、中概股过于悲观,但实际情况却是低估了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
今年可以肯定的是,流动性有望改善。 美国降息是大概率事件。 下方下行空间有限,但上方反弹位置和空间巨大。
赵伟:2024年香港股市预计会非常繁荣。 一方面,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结束、降息周期逐步开启,强势美元和美债高企的制约将解除,海外流动性压力也将得到缓解; 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基本面有望回暖。 成为港股企稳的核心催化剂。
随着稳经济政策密集力度加大,市场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增强,有利于港股悲观情绪的扭转。 因此,当“政策底”已明朗、“情绪底”来临、“市场底”临近时,港股无需过于悲观。
曾浩:国内经济状况是港股表现的决定性因素。 2024年,随着稳增长政策进一步发力,中国经济缓慢复苏,海外紧缩周期即将结束,利好港股中期表现。 短期来看,美联储货币政策节奏与市场降息预期之间的拉锯战将继续扰乱港股分母。 国内复苏需要时间来验证,所以投资港股一定要保持耐心。
2024年,港股将重点关注收益稳定、抗波动性高的高股息国企,如部分上游资源产品、通信等板块; 对海外流动性相对敏感的科技、医药和一些消费领域也将受到利润预期上升和美债利率下降的影响。 催化剂方面,投资节奏需关注阶段性宽松交易波动的影响。
七、不确定因素有望逐步缓解
中国基金报:2024年,扰乱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会逐渐消退吗? 还有哪些其他风险因素和重大事件需要注意?
王贵忠:当前市场的主要矛盾可能是中国能否完成经济转型,从房地产驱动型经济向科技驱动型制造业转型。 我们通过微观考察和历史规律判断,这是可以实现的。
翟向东:随着市场大幅下跌,很多风险已经充分释放。 A股是难得的长期资产,赔率高、胜率高。
不过,2024年我们仍需关注地缘政治风险,比如美国大选后,一些行业和企业可能面临被制裁的风险,一些占美国营收比例较高的企业。 如果征收关税,他们的市场份额和收入将受到影响。 对利润产生不利影响。
于光:后续重点关注国内经济数据的走势变化以及货币、财政、产业政策的进展。 在估值极端、交投情绪低迷、利好因素逐渐积累的情况下,无需过度悲观。 A股总体机遇大于风险。 战略上,行业配置分散且相对均衡。 增持以低估值、优质龙头公司为主,防御性反击,等待市场情绪变化,抓住估值修复机会。
唐晓东:市场估值水平极低,意味着基本面的不确定性被消化得比较充分。 未来潜在的不确定因素来自国内政策和海外风险。
赵伟:2024年,市场扰动因素预计将逐渐消退。 一方面,年初以来的深度回调充分清除了恐慌情绪,加上中央汇金入市增持,流动性压力有所缓解; 另一方面,随着美债收益率下降,A股估值有可能修复,外资流出压力有望缓解。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重点关注全国两会,特别是经济增长目标和政策方向的确立,这可能会让市场形成更加一致的共识。 此外,还可以关注美国经济和通胀数据以及美联储议息会议,可能会对降息预期造成一定干扰。
免责声明 ① 本网所刊登文章均来自网络转载;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②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他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③ 联系邮箱:215858170@qq.com